光明日报:江西建绿色考核体系 改变“唯GDP论英雄”发展观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数据“成绩单”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上了许多“政绩工程”,引进项目时片面强调经济贡献,“财政数字向上涨、环境指标往下掉”的现象频现。
如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日前,江西省发布了《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对原有考核评价体系作出重大调整,明确提出对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的发展评价实行分类差异化考核。这一在全国率先建立的“绿色考核体系”,在江西社会各界尤其是地方党政机关引起强烈反响。
“差异化考核让我们充分发挥优势”
江西省会南昌,是较早探索实行分类差异化考核的地方之一。
从南昌市中心向西北驱车15公里,便进入了该市湾里区。作为一个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两块金字招牌的行政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3.67%,是天然的“生态氧吧”“都市绿肺”,每年慕名到此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然而,在一切围绕“经济数据指挥棒”转的时段,由于经济总量偏小,湾里区在南昌市的考核评价中,在各县区的排名中始终处于下游。“湾里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广阔的山林面积是我们发展的优势资源。但是在过去唯GDP论英雄的考核格局下,区里和局里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上,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湾里区园林局副局长喻华凤说。
转机出现在2008年。南昌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湾里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湾里实行差异化考核,在弱化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突出生态保护。“市里对我们取消了工业增加值的考核,新增了森林覆盖率、水源水质、生态旅游的考核,生态成绩所占比例接近1/3。”湾里区委书记王建平说:“这可以让我们充分发挥优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由此开始认真看待自己的特色,积极寻求以项目为支撑的生态保护发展之路。”
实行差异化考核之后,湾里区“上交经济账”的压力没那么大了。“我们在干部中不断强化生态保护为第一责任的意识,对乡镇考核也作了很大调整,实行一镇一策、特色发展,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家园。”湾里区区长杨晓辉说。
湾里区财政局局长汤长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区财政5年来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投入的经费累计有4亿多元。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污染减少了,空气更优了,蓝天更美了,生态环境优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开始显现。2013年1~10月,湾里共接待游客267.7万人次,同比增长51.1%,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3%。
“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回归”
究竟是按经济数据指标“一把尺子量到底”,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南昌市对湾里区实行的差异化考核,是实践中的有效探索。江西省出台的《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则从制度上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解答。
“《实施意见》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对地方发展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并根据各市、县(市、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上的差异情况,实行分类考核评价。这将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市县党委和政府的唯一考核评价体系。”江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安泽说。
据介绍,江西实施的这套“绿色考核体系”,考核评价对象为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及成效、民生工程、生态环境5个一级指标,并根据资源状况、发展水平情况,将县(市、区)按功能区规划分为三类,重点开发区35个县为一类,农业主产区33个县为二类,重点生态区32个县为三类,按分类情况进行考核。
“实行新的分类差异化考核,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考核体系对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回归。这必将进一步激发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江西省上犹县委书记赖晓岚说。
“转变的不只是观念,更是执政理念”
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梁勇说:“现在对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偏向的‘纠正’,体现的不只是一般性观念的转变,更是执政理念的转变。”
在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提出:“要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考核,进一步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市县和省直部门以及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唯GDP,不以数字论英雄。”
不给乡镇、街道下达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和招商引资任务,目前,江西决定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公共服务、群众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的工作。
新的分类差异化“绿色考核体系”,成为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起点上引领全省上下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指挥棒”。“我们要把让人民幸福作为最高追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让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强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