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才引智 助推民族地区旅游腾飞
集中培训培养500名旅游管理人员,选派500名旅游专家开展智力服务,培养引进1000名以上紧缺人才,对万名从业人员进行能力提升……近日,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五年行动正式启动。为何花大力气培养引进旅游人才?“五年行动”如何操作?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以需求为导向,超前布局
数据显示,仅2015年,我省三州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就达到8019.8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近四成,旅游业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与脱贫攻坚中的重大效应逐步凸显。
与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的是人才的匮乏。去年10月底,省委组织部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专门力量,对三州旅游人才现状进行调研,结果不容乐观。“民族地区旅游人才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调研组负责人坦言。
三州地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23家,占全省的11.9%,但三州旅游人才仅占全省旅游人才总量的2.78%。从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来看,从业人员中超过七成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传统涉旅企业从业人员中,近一半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人才队伍结构也不是很合理。调研发现,在高A级景区人才相对较多、新兴景区人才少,传统服务业人才相对较多、紧缺专业人才少,中高端旅游人才“半路出家”相对较多、“科班出身”少。《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翻番,“对于三州地区来说,旅游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该负责人分析,要推动旅游业整体发展,相关人才的超前布局尤为关键。
实施“四个计划”,建设一批基地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行动”的核心是实施“四个计划”、建设一批基地。
实施百名旅游管理人员高端培训计划,每年选送100名民族地区旅游行政部门负责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高端旅游人才,到省内外知名高校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开展学习培训,或赴国(境)外著名景区和知名院校开展学习考察和研修,到2020年为民族地区集中培训培养500名旅游管理人员。
实施百名旅游专家智力援助计划,每年从省内企事业单位选派100名旅游专家“组团式”到民族地区开展短期智力服务,从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企业选派一批旅游副职到民族地区挂职任职,帮助支持当地开展决策咨询、项目攻关和人才培养。将累计选派500名旅游专家到民族地区开展智力服务。
实施千名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到2020年,将支持民族地区培养引进1000名以上旅游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具体为,每年从民族地区选派200名左右旅游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到内地和发达地区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锻炼和访问研修,同时每年支持引进50名涉旅专业大学本科生和硕博士到民族地区工作。
实施万名旅游从业人员能力提升计划,每年举办一批实务培训班和专题培训班,对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开展大规模培训。计划结束时,省上支持民族地区集中培训2000名,民族地区自主培训50000名旅游从业人员。
我省还将每年支持建设一批旅游人才培养开发示范基地,到2020年,累计支持建设50个基地。
多方联动,汇聚旅游人才
为保证“五年行动”顺利实施,我省将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旅游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以旅游人才培养开发示范基地为例,将采取投资于人、以奖代补方式,对每个基地以100万元至3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主要用于旅游人才引进、培训培养、专家咨询、人才奖励等。
政策机制的保证是关键。我省将建立完善多方联动的政策措施。组织人事部门将依托千名干部人才援藏援彝、“五个一批”工程、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加大选派优秀旅游人才到民族地区帮助工作力度。教育行政部门将实施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协调推动省内涉旅院校开设一批旅游人才定向班,实行定向培养、定向输送。旅游发展部门将建立应用互联网在线学习平台,指导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远程教学,创新抓好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在线培训;实施旅游客源地买家计划,在客源地培养一批组团推销四川旅游的专家和操作手,推广四川旅游产品线路。(记者 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