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卞桂平:铸魂育人,做新时代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15.09.2020  13:40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并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个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和根本遵循,为思政课教师立身、立学、立言、立德指明了方向。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体会。大家一致认为,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党和人民艰巨的育人之托,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只有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才能履行好一名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

铸魂育人,做新时代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卞桂平


2020年3月22日,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尤其对新时期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我”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政治立场上不能任性。 作为思政课教师,职责与使命是代表党、国家及人民的利益,以宣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己任,目标是要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正因为如此,决定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不是狭隘的、只关注自身利益的“小我”,而是代表普遍利益的“大我”。思政课教师所教授的对象是祖国的花朵与未来,也是一群价值观有待塑造、有待引领的新时代年轻人。教师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如何,直接决定着思政课教育的方向与成败,这必然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与献身思政课教学的职业道德感。无论何时何地,政治立场要坚定,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听党指挥作为第一要务严格要求自己。在“小我”与“大我”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毫不利己、甘于奉献,尤其不能在课内、课外随意宣扬无关乃至相反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以一己任性僭越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精神,误导青少年价值观,诱发不良社会影响。

无我”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能任性。 坚持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提升尤其是各级干部、教师自我涵养的重要习惯之一。毛泽东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中就提到“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话尽管刺激点,但凸显了个体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持续学习上必须要做到意志坚定,真正把爱好学习当做良好习惯来培养,这不仅是对所有教师的普遍要求,更是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的价值准则。没有深厚的学术功底,缺乏持续知识更新的意志力,思政课教师就无法做到对国内外大事的深刻洞察,也就不可能对政治课相关知识予以正确讲解。消极待命、无所作为的怠倦任性不仅会使自我落后于时代,也愧对职业选择的初心。信息化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各种信息裹挟。如何明辨信息真伪是一门大学问,也必然是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大课题。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能任性,对学习源的甄选要具备理性的洞察力,对书刊、报纸以及纷至沓来的各色信息谨慎挑选、务必精益求精,不能随心所欲、任性而为。熟读、精读马恩经典是思政课教师自主学习的首要要求,要深刻理解与掌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能用所学知识阐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力求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懂、真信、真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也是思政课教师当前必读书目,这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思政课教师只有立足生活实践,持续学习且善于学习,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精神,才能真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中认清自我、奉献自我,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提升与品格涵养意义重大,是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有效途径。

无我”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任性。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更多地凸显思维的逻辑与思想的交锋,要依赖“说理”与“共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序渐进、以理服人,要努力做到让青少年大学生口服的同时还要心服,心甘情愿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与践行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躁;多一份尊重、少一份轻视;多一份交流、少一份独白等等。一言以蔽之,教学态度与教学方式要立足不言之教、因材施教。具体而言,就是对待学生要予以尊重、善于倾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彼此共情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思政课的热情与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彼此相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反对不问青红皂白、照本宣科的粗暴做法,这是切切实实的教学任性。“我讲我的,你听不听与我无关。”教学过程的任性不仅不利于思政课相关知识的传授,更有悖于思政课价值观培育的初衷,甚至会适得其反。

无我”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任性。 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定位决定了该群体不只是一名普通教师,而是与党、国家、民族、社会等名词存在密切关联,肩上背负更多的光环与历史使命,其职责所在不仅局限于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要以一言一行引领社会风尚。课堂之内讲的震天响,课外则另搞一套,表里不一、知行分裂不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形象。相反,一正一反的视觉差异,会在更大层面损毁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形象,在社会中造成不好的舆论影响,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做到表里如一是思政课教师内在的应然诉求,也是必然要求。课堂上讲得好,课外践行得好,才是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应有的形象,才称得上是言传身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让一个座位;在拥挤的大街上,主动去帮扶盲人过马路;甚至是在抗洪现场主动去给抗洪士兵们搭一把手……善举不分大小,好事不问场合,只要处处留心,都是思政课教师课外施教的好地方,一举一动都能引领青少年价值成长,弘扬社会正能量。



弱者道之用”。总书记的“我将无我”高屋建瓴,既是经验的表达,更是智慧的阐发。“无我”并非“不为”,而是要恰如其分地达到“有为”,这是“”的高超智慧,更是自我人生境界的超越。只有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切实做到不任性、不枉为,才能达到有所为。思政课教师只要认清自我,无论课内课外,还是线上线下,都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恪守思政课教师的道德底线,就一定能在教学岗位上做出应有的成绩,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后,美国Rutgers University哲学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