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发呆大赛,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07.07.2015 11:57
本文来源: 广电厅
7月4日,第二届国际发呆大赛在北京世贸天阶举行。此次发呆大赛网络征集了8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发呆选手。在2个小时里,所有参赛选手不玩手机、不聊天、不听音乐,放空自己享受发呆。(中新网 7月5日)
发呆是不少人都会出现的精神状态,或因人,或因物,或因事,一时无所适从,任由精神怠倦,遐思随飞。在课堂上,发呆的学生是会被老师点名的,因为那会贻误学习,影响课堂效率。
究竟该如何看待发呆呢?在笔者看来,组织者除了在博人眼球之外,肯定还应有一种人文关怀的初心。不玩手机,看似简单,但对于许多低头族来说,亦是一件困难的事。曾有专家表示,过分依赖手机,已是一种心理疾病。试着在一定时间内,摆脱手机依赖症,不仅是挑战,也就有了意义。
“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可以说是聊天的一种境界。但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过分依赖于他人交流的感官刺激,忽视内心的自省,亦是生活的常态。舍弃身体感官对外物的知觉,返回自心,谨慎内省,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呆其实是我们俗人的“入定”、“禅坐”。
“无处不音乐,无时不音乐”。科技的发展,为我们享受各种音乐带来了便利。但长久的耳膜轰炸,岂不也是一种负担?得片刻清净,享一时安宁,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否已经久远了呢?
由此可见,发呆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归本溯源,追求本性和原始的生活,放空外物,静享内心,放牧心灵,是有其价值的。但必须警醒的是,发呆不应是生活的常态。一个人,如果常常耽于遐思,沉浸于幻想,那不仅无益于现实的改变,事实也会成为黄粱美梦的俘虏,那其实会导致精神萎靡,倦于火热而蓬勃的生活的。这显然也是不应取的。
本文来源: 广电厅
07.07.2015 11:57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