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君”拿什么说服奥斯卡?
始终没摸准奥斯卡脾性的国人,也没有在宏大叙事、大牌导演这一条路上一再撞南墙。《滚蛋吧!肿瘤君》代表中国内地“冲奥”,我们好歹告诉老外,中国年轻人面对生死劫不仅会哭,也有乐观一面。
不是《狼图腾》,不是《山河故人》,哭哭笑笑的小妞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代表中国内地送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震惊了中国电影圈。
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男性是有多么愤怒啊,纷纷指责这是“自暴自弃”,导演高群书甚至在微博上毫不客气地说:“这个电影送奥斯卡选赛,是中国电影的认知耻辱”。可怜“肿瘤君”今年票房口碑都不错,为何无端端被骂?大约还是因为它面向年轻人市场、更讨女性观众欢迎,中国的精英群体瞧不上,也完全不符合中国内地历来的“冲奥”思路。
张艺谋算是导演中最与奥斯卡接轨的,他带着《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自1988年起频频冲奥,从农村拍到帝王家,从小人物着眼大时代。大导演、大时代、大悲剧,这是历年国产片“冲奥”的送选标准,例如冯小刚[微博]的《唐山大地震》。
1947年奥斯卡开设最佳外语片奖(至1956年是以荣誉奖的形式颁发),接连十几年意大利电影表现抢眼,不论是维托里奥·德·西卡的《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还是费里尼的《大路》《卡比利亚之夜》,那时正值欧洲电影黄金期,美国人算是与世界文艺青年的电影接了轨,更让自家门口的奖项热闹起来。
但是,未被奥斯卡青睐,并不意味着电影不好。换句话说,即便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否就是当年全球最佳的非英文电影,也未必。所以,关于奥斯卡对外语片的评选标准,历年都有人吐槽,国内外皆有。如黑泽明的《罗生门》当初没被日本人看好,谁知得到美国人青眼有加,20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在美国红了一阵,但直到2009年,日本电影才凭《入殓师》又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李安的《卧虎藏龙》在2001年为华语片争了光,国人以为这下总算摸准外国人的思路了,接连几届往奥斯卡送去《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无极》,送选是积极的,结果是沮丧的(仅2003年《英雄》获最佳外语片提名)。
在文化奖项方面,中国人向来憧憬诺贝尔与奥斯卡,似乎这两个奖项的肯定尤为重要。近来“诺贝尔情结”算是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可三十多年来奥斯卡小金人还是天上一轮月。
既然是去参赛的,多少得看别人的喜好,但是,摸不准奥斯卡的口味,连自己的口味也变得模糊起来,于是这几年,电影局“冲奥”的思路一直在变(也许也跟近年来佳作贫瘠有关)。上一届很少人知道的合拍片《夜莺》,意外力压张艺谋的《归来》、柏林获奖的《白日焰火》,送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今年同样是中法合拍片的《狼图腾》,“临时”被《滚蛋吧!肿瘤君》换下,许多人猜测乃是想试一试口味。奥斯卡虽然总体而言是“老白男”口味,但也并非总是一根筋,始终没摸准它脾性的国人,也不必在宏大叙事、大牌导演这一条路上一再撞南墙。今年香港地区选的还是青春励志片《破风》呢。
无论成与不成,今年的“冲奥”由于出现“程咬金”引发的讨论和质疑,都是最与众不同、最受关注的一次。韩延成了中国内地首个冲奥的80后导演,漫画作者熊顿也是80后。人人都要面对生死难题,我们好歹告诉老外,中国年轻人面对生死劫不仅会哭,也有乐观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