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肿瘤治疗之乱:“治疗不足”与“治疗过度”
对于一位肿瘤病人,从普通医院到三甲医院都可以收治,有的医院从内科到外科等10多个科室均可以收治。面对肿瘤患者,真的是谁都可以收治吗?
“我国肿瘤治疗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医学专家呼吁,当前亟须完善各类肿瘤治疗规范并推广应用,建立“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制度,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治疗不规范,存活期缩短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肿瘤已成我国居民首位死因,平均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55岁的孙女士心急如焚:担心自己时日不多,催着孩子完婚。
两年前她查出乳腺癌在山东一家医院就诊,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可没多久肿瘤复发,从此陷入“化疗——升白细胞——化疗”的循环,身体每况愈下。一位专家看了她的资料后说:“当初乳腺全切可能就不至于这样。”
中华医学研究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20%左右,大城市平均40%,而发达国家约70%。
专家分析,除早期发现比例低外,治疗不规范是导致患者存活期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过度与治疗不足并存,已成为我国肿瘤治疗的通病。
“治疗过度”诸如过度的化疗、多余的手术。“接诊的好多肺癌病人,常常在外院被直接开刀,实际上有的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根本不适合手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肿瘤科主任朱波说。
一项调查发现,在本不需要化疗的I期大肠癌患者中,有12%的患者接受了化疗;在美国肿瘤病人化疗一般4至6个周期,而在我国10个、20个周期的化疗屡见不鲜,甚至深陷“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的泥潭。
“治疗不足”主要是该治的没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说,因为经济原因或听信偏方而放弃治疗的病例很多,一些患者在外面转悠三四个月后再回医院治疗,病情已经恶化。
“肿瘤病人补课机会很少,接受治疗应该十分慎重,尤其是首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孙燕说。
到内科就化疗,进外科就开刀,究竟哪种方法最适合?肿瘤患者无从知晓,医生则是“先抓到谁治谁”。
山东一家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说,基层首诊的肿瘤患者,大多未进行多学科的会诊。
一位自称医生的网友曾发帖指出,肿瘤患者成为某些医院科室间抢夺的“肥肉”。
吴一龙指出,肿瘤治疗存在不确定性,每种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总有一款最适合的方案。收治方案不合理,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收治无序一方面由于“无规可依”。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已推出40多个肿瘤的诊疗指南,覆盖绝大部分肿瘤,这些指南被国际公认权威。
孙燕说,我国目前仅制订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等一些常见肿瘤诊疗指南的中国版,还有很多肿瘤诊疗尚未规范。
另一方面则是“有规不依”。“我们制订的指南没有约束力,只能是学术上的倡导。”这让84岁仍致力于诊疗指南制订的孙燕深感痛心。
工作繁重,医生无暇学习新知识。朱波说,光看门诊、做手术就已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掌握规范。
创收压力,也使医生不能实施规范治疗。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院各科室要靠盈利养活自己。一位肿瘤科医生说:“谁都知道肿瘤的治疗‘无边’,动辄数万、几十万元,不是实在治不了,哪个医院、哪个科室愿把到手的‘肥肉’送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他们每天接收许多外院转来的病情恶化的患者,其中有很多没有得到规范治疗。
医保条件限制,导致放弃规范。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说,与国外情况不一样,国内医生除了考虑病人身体因素外,还要考虑其医保条件等。
朱波表示,病人医保不能报销,医生只能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治疗方案,也会导致诊疗规范未能实施。
收治肿瘤患者,亟待规范诊疗
“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疾苦,以及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肿瘤治疗的目的,而不规范治疗却会导致相反的效果。”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平说。
如何提升肿瘤规范治疗水平?首先要有全局观念,要以“病人”为中心,而不能以“病”为中心。吴一龙说,尽管各种方法治疗肿瘤都会有一定效果,但到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必须依据规范,站在患者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据介绍,在我国很多医院,病人初次进了哪个科室,接受的就是这个科室最擅长的手段,而不是用最适合病人病情的方法。而在国外,肿瘤病人一般先由肿瘤科医生接诊,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后转由相关科室治疗。
朱波解释说,这就是“单病种多学科”肿瘤诊疗模式,即来自外科、化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共同讨论并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在肿瘤治疗中,有时治疗干预‘越少越好’,带瘤生存是一个重要治疗方案。”北大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李萍萍教授认为,特别是对晚期肿瘤患者,不应该进行无效治疗。
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胡牧指出,国外是谁付钱谁监督,但国内缺少这一块。建议加强对医生规范诊疗的监督,如违反规范医保可拒付,改为医生买单。(记者周婷玉、赵宇飞、席敏)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