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财“学雷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九:自强不息成以人 学院政策诚以心——经济学院为多措并举为贫困生送温暖

16.04.2014  17:34

 

      编者按: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51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长盛不衰,已经成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成为过去24年间我校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年来,我校坚持每月开展学雷锋活动,迄今全校已涌现学雷锋事件近2000件,校属各单位单位评选出逾百万件先进事迹,形成了叫响全国的“学雷锋月月评”品牌。

      近日,学校在全校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了《青春学雷锋,共筑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突出“意在善、贵在行”,有效地推动了学雷锋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常态化,在我校进一步浓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为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为此,新闻网即日起推出“学雷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展示江财师生精神风貌,敬请关注。

              “一种自强不息的美丽,点缀苦难,绚丽人生;一份永不言弃的信仰,翻越挫折,改变命运。自强之星,用肩膀扛起责任,用脚步踏平坎坷,用青春孕育美丽,用美丽臣服奇迹!”

              3月23日晚,在我校蛟桥园北区3112教室,由经济学院勤工部主办的第四届“自强之星”决赛拉开了序幕。               这场比赛不仅发掘了十多位“自强之星”身后的自强事迹,诠释了自强不息的内在含义,也让大家了解到在“自强”光芒的背后,不曾缺乏温情的照耀——经济学院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在学生帮扶工作上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学费减免显关怀,绿色通道润人心               “我们学校郑重承诺,决不让任何一名考入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短短的一句话,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浓浓关怀,这是我校“绿色通道”政策对所有学生作出的承诺。               “自强,是使我们扩展自身,承担责任的一种能力。”第四届“自强之星”比赛后,经济学院大三学生祝拉布谈到,“而‘绿色通道’政策,更是给予了像我这样处境的学生一个自强不息的平台。”               经济学院11级学生祝拉布是一位来自西南农村的学生,同时他又是一位烈士子女,“我家里有三个兄弟姐妹读书,生活十分拮据。当年作为人民教师的父亲救起三名落水学生,自己却英勇牺牲,更是为我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祝拉布心酸地说道。为了减轻他的负担,我校经济学院通过“绿色通道”,在他办理入学手续的同时,为他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并通过“学费减免”政策,顺利就读。在温暖政策的激励下,祝拉布更加努力。在学校里,他积极参与学生会活动,担任我校社管委蛟桥区的主席;在家中,他勇扛重任,是弟弟妹妹学习的好榜样。“三年来,多亏了学校的这些政策,减轻了我家中不少的负担,使我们家三个兄弟姐妹都能上学读书”,祝拉布同学无不感激地说道。               经济学院实行的上述政策和措施,落实了学校的方针,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没有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更多学生带来了人生的希望。 临时补助济时艰,寒衣发放暖人心               世事无常,助人以水深火热之时;世事难料,解人以处境艰难之地。               “母亲因病突然离世让我们本来就难以支撑的家变得更加摇摇欲坠,学院在了解到我家里的情况后,让我积极申请临时困难补助,以减轻家里的困难。”经济学院大二国民经济管理班的方美娥同学如是说。学院给予的帮扶政策,使她宽慰了许多。方美娥同学的父亲在了解到经济学院对她的补助措施时,颇为感动,“学院对我们家里的临时补助,解决的家里眼前的一些经济困难。感谢学校这种政策的制定及学院领导的深切关怀。”               此外,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学院每年还会定期的给他们发放棉衣棉被等补助,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学院送去的温暖。对于2013年11月份,受补助的13国管班王锦卉同学感慨道:“对于学院送来的及时温暖,说明了学校、学院领导深切关怀着我们学生的生活,我们要努力学习,为校争光,为院争光。”               临时性困难补助和寒衣补助两项政策,是学校考虑到学生家庭临时困境而做出的举措,利于解决学生当下之急,度过眼前的困难。经济学院切实的贯彻落实此项政策,为更多的经院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勤工岗授人以渔,助学金报之以李               自强,并不只是流于口号,更要身体力行;帮扶,并不只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经济学院“自强之星”的林玉芬同学说:“高考结束后,我在一家快餐店打暑假工,想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赚取一些大学生活费,减去父母经济压力。进入大学后,我迎来了更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努力学习,一方面主动申请了学院的勤工岗位,在学院建立贫困生档案。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一起发传单张贴海报挣取零花钱,通过自己的方式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领悟到自强的真谛,只有身体力行才能了解责任的重要性,学生自强精神的培养,在于为他们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锻炼他们的实际生活能力。经济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勤工岗位,主要有助理班主任岗、送信岗、巡逻岗等岗位。这项措施教育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通过课余时间,扩展自己的技能,为未来的生活筹足准备,并以合法的方式取得报酬,在一定程度缓解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               考虑到学生的未来生活与长远发展,经济学院秉承学校方针,在资助制度上还采用助学金、助学贷款政策,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助学金。近两年来,经济学院获国家助学金的共211人,累积金额633000元,获其他社会助学金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而由一些知名校友和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筹资以帮助优秀贫困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为目的而设立的社会助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为自己的未来未雨绸缪。而在这些资助者中,也不乏有曾经这类助学金政策的受益者,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对于某些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经济学院还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为这些学生发放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的一项助学贷款,还款期限长达14年,在校期间的利息由政府承担,大大便利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长远的发展,同时,激励学生刻苦进取,为自己的未来扛起责任。 和谐融洽大家庭,特殊政策显温情               经济学院第四届“自强之星”决赛的冠军—13级国民经济管理班的哈力曼·马山同学,这位美丽的哈萨克姑娘有着与众不同的自强经历。               哈力曼生于新疆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女儿身的她,自小就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她出身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冷酷无情的父亲,将年幼的她连同她的母亲赶出家门。小小人生,却经历了种种磨难,而这每一个苦难都为她的自强不息镌刻上了深深的印记。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考上了大学,还在外面找各种兼职,开起自己的网店,减轻了母亲的负担。               她坚忍不拔的意志使所有人领悟到了自强的真谛,也获得了经济学院对她深深的关怀。为减轻哈力曼的生活负担,鼓励她自强不息的精神,经济学院为她提供了特殊的政策—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困难补助。该项政策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家庭经济困难,表现优秀的哈力曼同学提供一等补助金。               “感谢经济学院给我提供这样的帮助,它就像是一束光芒,射进了我原本阴暗的生活,使我对生活更加充满了希望,我今后一定会更加自强自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学院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哈力曼同学感激地说。               新疆少数民族补助政策的落实表现了经济学院对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旨在维护各族民族学生的团结,使学生能够和谐融洽地在一起生活学习,体现了经济学院对学生的浓浓温情。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经济学院“自强人”背后的故事通过“自强之星”这个平台为人所知,他们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奋斗,正激励着经院一大批莘莘学子。(文/经济学院记者团:吴命媛 王巍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