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目告别“标配”进入“自选” 相对低分考生可凭综合素质“逆袭”
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随着这两个具体改革方案的出台,我国高考改革已经全面进入深水区。
教育部要求,各地制定本省(区、市)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办法,并于2015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记者了解到,我省最快将于2015年上半年出台具体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教学变化今后学生走班 课程表“私人订制”
学校将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
南昌市十九中校长朱毛智表示,高考不分文理科,学校编班肯定要打破现有的固定编班模式。实行走班教学,学生自由选择每天要上的课程,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课程表也都不一样,这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挑战,一部分老师的课程可能会爆满,一部分可能会“门庭冷落”。此外,学生走班时,可能会碰到某个时间段“空白”的情况,也可能选修的两门课程同时开课,时间上有冲突。
解读·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如何要看五大方面
思想品德
重点考察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学业水平
重点考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身心健康
重点考察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艺术素养
重点考察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社会实践
重点考察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表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将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学生将有“独一份”的综合素质档案
写实记录
由学生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做指导。要及时记录,突出重点,注重写实。
整理遴选
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在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遴选出来的材料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公示审核
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学校最后审核把关。
形成档案
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档案主要内容包括:成长记录,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以及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
解读
“目前学生毕业时都有档案,但关于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有点千人一面的感觉,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南昌多位高中老师告诉记者,综合素质评价列入高考录取时的参考,将让档案更加系统、规范、严谨。
相对低分考生可凭综合素质“逆袭”
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
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解读
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沈华锦表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等于增加了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因此,有可能出现分数低一些但综合素质评价高的考生被录取,分数高一些但综合素质评价较差的考生落选的情况。“不过,所谓的低分、高分是相对的,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有科学的体系和办法。”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廖济堂 制图/胡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