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惯性技术应用钻井 中国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30.09.2015  19:46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 (陆燕南 黄忠魁)记者30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获悉,该所承担的一项课题《随钻陀螺测斜系统》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天津分公司顺利通过技术验收。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惯性技术在钻井磁干扰环境下井下姿态随钻测量领域国内首获应用,并打破国外对于该项技术的垄断和封锁。

  项目负责人透露,该型随钻陀螺测斜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国家专利,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光纤陀螺仪随钻化应用研制,是军转民技术的典型代表。

  该系统以航天高品质双轴一体化光学固态陀螺仪、摆片抗震化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为核心传感器,采用数字电路及信号滤波算法的优化设计,实现了传感器精度的最优化。

  记者了解到,课题攻关过程中,33所先后突破了陀螺姿态测量短节抗恶劣力学环境设计及随钻化应用,解决了磁干扰情况下的井眼轨迹测量难题,研发成功样机产品钻铤化仪器,达到了自寻北和井口准备最简化目标,实现了传感器数据快速、高可靠度、高精度采集。

  2011年2月,为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中国航天科工与中海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背景下,33所和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签订了随钻陀螺测斜系统研发合同,根据合同规定,在“十二五”期间研制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水平,适合国内作业环境特点和需求的自寻北随钻陀螺测斜系统及相关监控设备。

  课题攻关历时5年。立足自主创新,凭借在惯控技术、智能传感等领域的技术优势,33所研制成功的国内首套样机产品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在陆地井和海上平台井进行了两次工程示范试验,取得了理想成果。

  该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速军民融合、转型升级步伐,在精度、可靠性方面继续进行优化设计及长时间应用考核,力争早日实现随钻陀螺在海上油田钻井工程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