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基布兹是一种历史 凝聚着活态的文化
去年10月,我有幸随代表团访问以色列,参观了久负盛名的基布兹——土地公有、按需分配、人人平等、过集体生活,这种大同社会千百年来对世人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基布兹在希伯来文中的意思是农业集体社,是其中的一个具体样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布兹的美好景象在脑海中越来越生动,也带给我越来越多的启示和思索……
基布兹凝结着犹太民族的智慧,是一项非凡的创举
以色列的基布兹萌芽于上个世纪初,兴盛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延续至今。其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公元70年罗马大军攻陷耶路撒冷,从此以后,犹太民族流落于世界各地,但他们始终怀抱着复国的梦想。一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奥斯曼帝国解体,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地区,特别是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高潮,使犹太复国主义者制定了新的、得到各方更多支持的实施方案。建立基布兹,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们具体又现实的复国路径之一。
同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聚集到这块土地的犹太人,很多来自法西斯铁蹄下的苏东地区,与社会主义的集体农庄有着天然联系。他们把集体农庄的办法应用到了这里,设立了集体所有制的基布兹和合作社性质的莫沙夫,向沙漠要土地和果实,在沙漠中求生存和发展。
早期的移民也曾“单干”,但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通过集体的力量,集众人之所长,才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特别是在周边还有着敌意和威胁的情况下,基布兹、莫沙夫对于安置移民、组建军队、组织防务等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有人就说,“没有基布兹,就没有以色列”。即便是今天,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他们的落脚点往往是基布兹。仅从基布兹为以色列输送了几位总理和为以色列的农业撑起大片天下的业绩看,基布兹和莫沙夫就是一种成功的创举。
无论是早期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还是以色列建国后的领袖们,他们在一个资本主义外部环境和国家里拓展和保留基布兹这种公有制的单位形式,表现了很大的智慧、勇气和胸怀。
基布兹是一种历史,又凝聚着活态的文化
百年沧桑铸就了基布兹独特的文化传统。目前,以色列境内大量基布兹的住房、食堂、洗衣房、游泳池、电影院、学校等,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成为以色列的一张张优美的文化名片,令世界各国的旅客流连忘返。基布兹在忧患中建成,面对种种艰难困苦,犹太人用不屈的意志和辛勤的劳动,在浩瀚沙漠中辟出片片绿洲。
参观时,一位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幼小树苗的照片,这是他年轻时亲手种下的,现在已长成遮云蔽日的参天大树。我想,树干里流的不仅是树汁,更是基布兹人的心血和汗水。基布兹在创新中发展,他们凭借创新求得了长治久安。起初基布兹大力发展农业,之后开始发展工业及第三产业,扩大海外投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享誉全球的滴灌技术也是基布兹的贡献。
目前,滴灌技术、沙漠农业已经成为走进以色列的人们的必看项目,在全球资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这个项目显得更加耀眼夺目。早期的犹太移民渴望摆脱法西斯的奴役和蹂躏,向往祖上的家园,走进基布兹,以此抱团、养护生命、维持尊严,往往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今日,基布兹的集体生活方式在资本主义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基布兹的生活方式依然为世界各国的许多人所向往,尽管有些人离开基布兹,但每年会有大量志愿者加入,经过一定时间的考核,经过基布兹所有成员的投票成为组织一员,在这个集体中实现自我。
基布兹是一种精神象征,具体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完善
基布兹持守《圣经》“土地永不可出售”的戒律,实行集体所有制,一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集体所有。基布兹实行个人生活必需品供给制度,在基布兹内部没有商品,也没有货币。基布兹建造了必要的生活设施,尽量满足各个成员的基本需求,服装统一配给,有免费的公共食堂,有独立的住房,有统一的儿童抚养处与学校。基布兹一切权利平等,管理人员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加入或退出基布兹皆有个人自由。基布兹坚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必须劳动,无劳动能力的成员受集体所养。这样的景象非常美好,与中国的“大同”之世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是,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布兹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政府到民间,再到基布兹自身,都采取了改革措施。他们调整经济结构,公有房产折价卖给个人,土地“包产到户”,水电收费,改变管理方式,工作与收入挂钩等,逐渐取得了成效。
据有关人士介绍,以色列300多个基布兹改革的步伐和状态各不相同,从总体上说,基布兹坚持着基本原则,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基布兹的再创业、再发展,是在一个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里发生的,包含着以色列人民对历史的礼敬、对品牌的呵护,包含着以色列人民对未来探索的勇气、对精神信仰的追求。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