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行骗术:资本做局 艺术埋单

15.03.2014  12:45

艺术品收藏圈内行骗和欺诈行为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品市场投资的投机性太强。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逐渐升温,借艺术之名行牟利之实的骗术也层出不穷。时值“3·15”之际,本报在此为读者揭露艺术品收藏圈中的那些骗局。

案例一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警方打掉了活动在东便门明城墙的诈骗团伙,该诈骗团伙用假冒的“开光”玉雕貔貅等,以转运、发财等噱头忽悠游客。游客透露,在销售人员的忽悠下,这些所谓开过光的“玉貔貅”和“玉天吼”价值竟达9300元,而在珠宝鉴定研究所检验后,其实只是大理石和蛇纹石等质地,市场价也就100元左右。该团伙通过这种手段,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敛财高达500万元。

案例二

2013年12月19日,海南省工商联副主席、海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海南泰达拍卖有限公司和海口泰特典当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北京美丽道艺术中心的法人代表沈桂林,涉嫌诈骗10亿元后“失踪”。2013年12月28日,专案组在老挝将犯罪嫌疑人沈桂林抓获。经审讯,沈桂林对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自2010年以来,沈桂林以个人名义,用海口泰特典当责任有限公司做担保,允诺月利息2%至3%的高息借贷手段,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用于投资发展其他产业和还本付息及个人消费。据警方初步统计,涉案受害人有200余人,已有150多名受害人报案,涉案金额约8亿元。

案例三

2014年1月,多名投资者向警方举报,一家名为中华文化产权交易所的香港公司在运营3个月后,发现在中创信贷网上平台不能提现支付,推测该平台资金链可能出现问题。据悉,该公司与内地的关联公司——深圳市中瑞隆信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3个网贷平台合作,吸引大批内地客户参与文化艺术品份额交易,今年初,交易平台提现突然停止,老板郑旭东卷走近7亿元,随后中华文化产权交易所及其网贷平台崩盘,被称为新年第一网贷案。

案例四

辽宁省西丰县一家成立了4年多的私人博物馆,打着“研究、考古、鉴定”的幌子,背地里却非法集资上亿元。这起案件的主犯为只受过高中教育的57岁老太太程红,她采用并不复杂的手段,建起一座私人博物馆,并以此为“抵押”,高息吸纳资金。今年1月案发时,程红带走资金,留下了价值有待鉴定的文物。据了解,登记涉案人员400余人,涉案金额上亿元。

案例五

近日,广州警方接到举报,广州历藏文化公司下属的广州古今通宝拍卖公司的一批价值千万元藏品下落不明,委托拍卖的客户上门追讨委托拍卖的藏品及图录费。目前,警方已受理与历藏公司相关的一系列诈骗案件。从受骗人数的表格上看,签名人数达140名。其中,被骗金额最高达3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有13人,其他大部分集中在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涉案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