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艺桃:高考状元炒作何时能“静一静”
7月9日,隆中风景名胜区锣鼓喧天。2015年省文理科状元及理科榜眼陈凤竹、刘世豪、吴慧怡,身着大红状元服,骑着高头大马,由石牌坊处,经武侯祠、三顾堂,行至老龙洞。引来众多游客围观,出尽了风头。(7月10号《楚天快报》)
距离高考成绩公布已有一个月,但“状元热”仍未散去,高考状元依然是镁光灯追逐的焦点。状元成了学校、商家、媒体眼中的“香饽饽”,清华、北大为抢状元互掐、商家炒作“状元房”、“状元笔记”、媒体为博点击率“热炒”状元,状元们在收获精神和物质的奖励的同时也被捧成了“人生赢家”和“全民英雄”。“寒窗苦读数十载”终有“金榜题名”日,重奖状元也无可厚非。先前就有恩平市企业奖励状元一套房,皇城政府在景区斥重资奖励全国中、高考状元,商家们纷纷披上“炒作的外衣”消费高考状元。对商家“口诛笔伐必不可少,但是,在笔者看来,状元们的“功利性”心理正是炒作得以成功的原因。
在古代,考上状元衣锦还乡必定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但在现如今,高考确实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但它不像古代那样让人“走上仕途,造福国民”,它能保证你上一所好的大学,但不能代表未来“前途似锦”。毕竟进入大学以后,状元身份并不能使你优秀,“平民身份”的人只要努力锻炼自己,一样可以成为专业上的“状元”。考上状元自然可以庆祝,但不应配合商家吵架,过度消费自己,只怕今天你是镁光灯下的“胜者”,他日则需面对“泯然众人矣“的尴尬了。
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希望置身于镁光灯之下。2014年,辽宁女孩刘丁宁弃港大复读后再次夺得文科状元,为人低调的她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2007年福建高考文科状元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上班族,多年后拒绝了记者的采访,称自己有愧于高考状元称号。同年的理科状元获得各种奖励高达68万元,她将其中50多万元转捐给家乡一所中学便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
不得不承认,炒作高考状元已成很庸俗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商业炒作让“高考状元”变味,无形中会让一部人对高考产生“考状元、获重金、得洋房’”的畸形心理。要求所有状元根除其“功利性”心理也不实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笔者更多的是希望高考状元能够静下心来放松自己、回归自己原本的生活,切不可被商家利用,迎合炒作,成为商家推销的“卖点”。
要想让高考状元热降温,不仅仅只是需要状元们“静一静”,需要的是媒体、商家减少对状元的炒作,更需要的是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不再是状元头衔、高分,而是回归理性,不盲目吹捧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