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成效显著 反弹压力犹存
——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节能形势分析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在抓好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目标责任,工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但受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影响,我省工业节能基础仍不稳固,能耗快速反弹压力依旧存在,应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二五”工业增长和节能降耗“双赢”目标。
一、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一)工业能源消费低位平稳运行。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总体呈前低后高、平稳增长态势。一季度同比下降0.7%、上半年增长1.4%、前三季度增长2.7%、全年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4906.6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4%。占工业用能85.0%的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4172.49万吨标准煤,增长6.6%,拉动全部规上工业能耗增长5.6个百分点,其中有3个行业增速较高,分别是:电力及热力工业增长16.8%、非金属制品业增长11.1%、石油及炼焦业增长9.5%。
\s
(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5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万元增加值能耗0.90吨标准煤(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5.3%,完成下降5%的年度目标任务。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下降面接近七成。其中金属制品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1个行业下降幅度超过10%。
(三)能源综合利用保持较好水平。受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等因素的推动,2013年,我省火力发电、供热、原煤入洗、炼焦、炼油、制气等加工转换企业能源投入产出总效率达到67.0%,保持较好水平。其中,火力发电效率39.8%,热点联产效率40.6%,原煤入洗效率84.2%,比上年分别提高0.2、0.3和0.9个百分点。企业回收利用各类能源588.7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5%,回收利用能源占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达12.0%。
(四)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下降面扩大。2013年,我省重点监测的61项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44项好于上年,下降面为72.1%,比上年扩大6.6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中,多数行业主要指标优于去年,其中有色行业单位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9.7%、化工行业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下降5.2%、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4.4%、水泥行业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下降3.2%、电力行业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1.4%。
(五)耗能大户节能取得成效。2013年,我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强能耗管理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49家年耗能10万吨以上耗能大户能耗3346.0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5%,低于全部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为68.2%,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
二、进一步推进我省节能降耗工作的建议
综上分析,未来我省节能降耗仍面临诸多挑战,节能压力犹存。因此,2014年我省应继续大力推进各项节能降耗工作,把任务往前赶、把压力往前移,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为此建议:
(一)加强对经济与节能降耗形势分析。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认真分析经济运行和节能降耗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和组织协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省不同行业、不同地市经济均衡平稳运行,节能降耗工作均衡推进。
(二)强化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监管。抓好“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依然是我省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监测,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设备,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效果。要综合运用价格、财税等手段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健全体现差别化、限制性、惩罚性的价格政策,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效管理,推进能源审计、对标管理和节能生产。
(三)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中,应逐渐降低原煤及煤炭等能源直接利用的比重,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不断优化能源品种结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线和城市配套工程建设,从而保障天然气利用的不断推广。
(四)优化工业部门产业结构。结构节能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未来我省节能工作的方向应从主要依赖技术节能和工程节能转变为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一方面,要重点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走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要继续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项目,抑制高耗能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加大淘汰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