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宜:高考改革重形式更要重内涵

09.12.2013  17:50

  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针对高考改革,此次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提出,要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将重点推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及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12月8日新京报)

  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我国选拔了众多的人才,但是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绝于耳。很多有条件的学生选择参加美国高考,“用脚投票”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方案,高考将“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高考形式将发生巨大变化,这是高考面对各方压力做出的积极改变。然而,通观高考改革方案,更多是在考试形式上做出改变,缺乏对高考内涵的实质性改变。

  高考的弊端源于具有“一考定终身”的权威属性。学生只有千军万马挤过高考这根独木桥,才有可能被高校录取,高校也只能面对挤过独木桥的大军被动挑选。学生和高校双方都缺乏主动性,只能看菜下锅不能因材施教,一旦做出选择就很难改变,除非做出“退学”等极端手段和惊人之举。当然,能过独木桥的都是幸运的,对于更多人而言,挤不过独木桥就和高等教育无缘,整个人生可能因此改变。由于选拔方式单一,高考在选拔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人才的浪费。

  对于高考改革,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不改变“一考定终身”,高考形式无论如何改变,都不能动摇高考的根基。只要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就难以达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结果只能是将考生对现有科目的关注转移到少数科目,学生依然会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进行考试,老师依旧会对必考科目进行应试性教学。“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则极有可能矫枉过正,导致学生普遍轻视英语学习,此举显然未能号准英语教育的脉搏,英语教育的关键是将英语从应试性转化为技能型,这不是多考几次能解决的。

  高考考试形式的改革固然重要,但假若考试的内涵不进行改变,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只有打断高考指挥棒,对高考的实质性内容进行改革,高考改革才可能出效果。这要求将高考的制度刚性和灵活性结合,建立以分数为基础多种考评方式结合的录取方式,让分数成为高校录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而将学生从对分数的崇拜中解脱出来。同时要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结合高校去行政化的大趋势,让高校在招生上拥有更大选择余地和回旋空间,只有这样高考改革才算得上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