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专家在中国真相:因家属坐轿子被遣返

14.10.2015  17:59

  1959年,在欢送会上,洛阳407厂厂长授予该厂计量专家齐齐玛列娃友谊纪念章

  上世纪50年代,大批苏联专家来华,为新中国的基础工业、国防、教育等贡献巨大。后来,两国交恶,专家撤走。

  在中苏争吵的年代,在华苏联专家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成为相互指责的经常性话题。

  苏联人抱怨其专家在中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责备中国当局故意非难苏联专家,给予他们的工作条件是无法忍受的;中国人则认为苏联专家有大国主义表现,看不起中国,苏联专家工资过高,是中苏关系不平等的表现……

  历史真相究竟如何?

   苏联专家大规模来华

  在斯大林晚年,中苏关系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斯大林高高在上的大国主义心态及其表现,始终令毛泽东耿耿于怀。在下层,中国普通民众仍然存有很大的疑虑。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大之初,纪律很差,奸污妇女、强夺民财等事情几乎每天都有发生。虽然后来苏联军事当局采取极其严厉的惩治措施(包括就地枪决),改变了这种状况,但给当地居民留下的恶劣印象却难以很快消除。

  中苏关系的蜜月时期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的1953-1957年,这也是苏联派遣顾问和专家来华的高潮时期。

  1953年,中苏签署《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之后,在华苏联专家人数持续增长。据苏方的统计,在1954-1957年,苏联除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机器设备、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和各种制品生产许可证外,还派遣了近5000名专家。而中方估计的人数也相差不多,在4000人以上。

  新中国的工业、军事、水利、城建、测绘、教育以及法律法规等,从无到有,都倾注了苏联专家的心血和汗水。

  中国也给他们提供了超出双方政府间协定的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

   高级别的薪酬待遇

  尽管协定的原则是专家工薪水平与中国同等人员保持一致,但从实际情况看,苏联专家在华工资从一开始就普遍高于中方同等人员的工资。

  1952年,在中国长期工作的苏联专家,其工薪标准分为七级:从一级设计工程师的2900分到七级技术员1500分不等。

  而当时中国各级行政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标准(包括补贴在内)是:国家主席、副主席4280分,政务院总理、副总理3580分,部长级平均1852.5分,司局长级最高1470分;一级工程师最高1360分,一般技术员最高560分。

  按分值标准计算,苏联专家的平均工资水平(约2243分)远高于中国部长的平均分值,而苏联最低级技术员的工资水平(1500分)则超过了中国一级工程师和司局长的最高分值。

  据笔者了解,公安部总顾问伊万诺夫的工资就比罗瑞卿部长的工资高。

  上述情况表明,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收入是丰厚的。据一些专家说,尽管很多人最初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时有些不情愿,甚至是迫于政治压力,但几乎没有人在以后的日子里对此感到后悔。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政府对他们在华的工作给予了很好的补偿,有些人得到的实际报酬至少是其在苏联工资的5倍。

  有些待遇还不能以金钱来计算。从政策角度看,这些关心和照顾完全可以用“无微不至”、“宾至如归”这些中国待客的传统词汇来形容。

  向周恩来哭穷

  苏联专家克洛什科回忆,上世纪50年代中期,大多数在中国的苏联专家月工资为520-540元。克洛什科来中国前是苏联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每月工资5000卢布(相当于熟练工人工资的5倍),到中国后这笔工资照发,每月还能在中国领到530元人民币。

  克洛什科这530元工资的开销,大约110元买食品,60-70元买衣服,30元用于洗衣、订阅报纸、购买书刊和其他花销,每月大约还剩300元。

  当然也有不同的情况。

  1955年,有一位苏联专家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说他在北京生活有困难,每月发给他的薪金不够用。这件事引起了国务院的极大重视,立即组织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大多数专家与克洛什科的情况一致,即收入远远高于支出,生活拮据的只是极少数子女多的专家,如那位写信的专家就带了夫人和4个孩子来中国。

  即使如此,周恩来还是提出,无论如何,决不能亏待苏联专家。于是,外国专家局提出了一些方案,如增加工资、发放困难补助等。但总顾问阿尔希波夫得到消息后,表示不需要这样做,并认为原因主要在于苏联选派专家时考虑不周,与中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