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史上最大规模投降:新加坡陷落
英军帕西瓦尔中将和2名扛着米字旗和白旗的军官前往协商投降事宜。
1940年,趁着法国在欧洲被纳粹德国闪电战打得大败亏输,日本迅速出兵占领东南亚的法属殖民地(包括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被视为对美、英、法、荷兰等西方国家利益的重大威胁,于是美、英、荷兰都开始收紧对日贸易的管道,停止对日输出战略物资。而向来奉行“以战养战”的日本则把贪婪的目光盯上其他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作战背景
据记载,日本从全面侵华第二年(1938年)起便开始在国内实行粮食配给制度。到1941年中期,日本的战略储备只够用3个月。为了获取战争资源,日本决心夺取西方国家的东南亚殖民地。
1941年下半年,鉴于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意图日趋明显,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将最新式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不屈”号航母集结到印度洋的锡兰亭可马里港,组成Z特混舰队,抗衡日本的军事威胁。然而,“不屈”号在途中搁浅,只剩下“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于12月2日抵达新加坡。至于马来亚与新加坡的陆地防御,英国从本土、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搜罗来13万人马,由陆军中将帕西瓦尔指挥,他还得到约150架飞机的支援(均是老旧型号)。
1941年12月8日,就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同步发起进攻美属菲律宾殖民地、英属马来亚殖民地的战事。其中针对马来方向,日军采取陆海并进的方式,已进占法属殖民地的日本近卫师团从陆路入侵泰国,沿克拉地峡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将指挥的第5和第18师团,在以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指挥的南遣马来舰队掩护下,在哥打巴鲁(马来亚)、北大年(泰国)和宋卡(泰国)登陆。
在马来亚-新加坡战役中,日军兵力仅约4万人,配备150余辆坦克和370架飞机,从数量上看,属于“以少打多”。遗憾的是,英军的糟糕表现让日本的冒险获得了成功。
作战经过
12月8日夜,当广播里传来日本向美、英、荷兰等国宣战的消息后,驻新加坡的英国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闻警出动,立即前往马来半岛北部,打算截击日军船队。9日凌晨,日军飞机发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的行踪,英国海军指挥官意识到截击意图暴露,加之自己没有空中掩护,只得下令折返。
然而“出来容易回去难”,日军出动多个波次陆上攻击机,用密集的航空鱼雷围攻英国军舰。10日14时30分许,“反击”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继沉没,这也是战争史上飞机首次在开阔水域击沉大型战舰。
与此同时,日军在马来半岛的突击也进入了“快车道”。
英军轻敌 马来失守
就兵力而言,日军并不具备数量优势,但日军拥有的坦克较多,空中支援得力,士兵的作战经验也比较丰富。对日军更有利的是,英国军官不仅轻敌,而且战术呆板,只注重正面防御。日军故意用正面佯攻吸引英军注意,然后把部队投入到英军认为“不可通行”的丛林地带,绕到英军阵地侧翼和后方,一旦穿插成功,英军就会仓皇撤退。
一些日军部队还用自行车组成“银轮部队”,穿插崎岖山地,推进速度远超英国人的想象。此外,英国陆军上尉帕特里克·锡南在战前被日本特务收买,他用无线电协助日军飞机成功轰炸英军在马来半岛北部的空军基地。
1942年1月11日,日军未遇抵抗即占领重镇吉隆坡,5万英军当了俘虏。27日,英军马来前线指挥官帕西瓦尔获得陆军元帅韦维尔的许可,把剩余部队撤过柔佛海峡,集中到新加坡要塞。之后,英军工兵炸掉了连接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堤道。
不过,这一防御措施没起多大作用,很快有冒充平民的日军偷乘橡皮艇渡过海峡,潜入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