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英拉下台,泰反对派第一轮政治攻势
原标题:英拉下台:泰反对派第一轮政治攻势
国际观察
泰国政治乱局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存量改革的成本-收益问题。通过权力集团的“零和博弈”,根本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错失发展与改革的历史契机。
5月7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看守政府总理英拉滥用职权罪名成立,决定解除其看守总理职务。同时被判决解除职务的,还有其他9名看守政府内阁成员。2011年9月,英拉出任泰国政府总理后不久,即将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的他汶调任国务院事务部顾问,其职位由原国家警察总长威迁接替,而威迁的警察总长职务则由飘攀接任。飘攀是他信前妻朴乍曼的兄长,因此,反对派坚持认为英拉是在滥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任何政治派系上台后,都会将权把子、枪杆子和钱袋子的关键职位换上“自己人”。事实上,即使是民主党执政期间,也同样有过备受争议的人事任免。反对派之所以要给英拉翻旧账“扣帽子”,根本问题在于英拉看守政府已成为“先政改,后选举”诉求的首要障碍。宪法法院的裁定结果,在他信派系拒绝民主党提出的政改路线图的时候,就已经注定。
从“他信密友”沙玛,到“他信妹夫”颂猜,再到“他信幺妹”英拉,他信派系先后已有三位总理由于司法判决下台。背负着“司法政变”的社会责难,泰国的司法官僚无可避免地卷入了政治博弈的利益漩涡。尽管相较于其他反对派,司法官僚的政治立场相对中立,但“司法干政”的本质还是权力制衡,而不是司法公正。
得益于新资本集团“资金”与农村选民“选票”的政治联合,他信派系在选举中拥有显著优势。尽管在2006年的军事政变后,反对派通过修改宪法,在选举制度上对他信派系加以限制,甚至不惜复辟了在民主化进程中被废止的参议员任命制度,但还是无法制衡他信派系在国会的压倒性优势。2007年与2011年的两次众议院选举,他信派系都以绝对优势胜出。2013年英拉宣布解散众议院后,反对派坚决抵制2014年2月的众议院选举,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他信派系将再次赢得选举。
反对派坚持“先政改,后选举”诉求,就是希望通过政治制度重构,遏制他信派系在选举民主的“多数决”原则下的赢家通吃,争取更多的政治话语权,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经济改革中,更好地维护其既得利益。这一政治诉求,显然得不到他信派系认可,因此,搬开英拉看守政府,换上代表反对派利益的临时政府,也就成为在7月的新一轮选举开始前,推动政改的关键步骤。
通过司法判决解除英拉的看守总理职务,仅是反对派的第一轮政治攻势,随后而来的,很可能是判决解散为泰党,以及经由国王任命临时政府,进而推动政治改革。由于事关中长期的根本利益,他信派系面对反对派的组合拳,有可能采取积极防御姿态,通过红衫军掀起新一轮的街头政治冲突,借此遏止反对派的进一步政治行动。
泰国政治乱局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存量改革的成本-收益问题。通过权力集团的“零和博弈”,根本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错失发展与改革的历史契机。如果能站在中泰合作与东盟合作的发展视角来看,困扰泰国政治的存量改革瓶颈,很有可能成为增量改革坦途。泰国未来何去何从,最终还是取决于政治精英的眼界与胸怀。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