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二月三日
SLS |
BEIJING SHANLIANSHAN MINING DEVELOPMENT CONSULTATION CO., LTD.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摘 要
山连山矿权评报字 [2014]053 号
提示:“以下内容摘自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评估报告全文。”
评估对象: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
评估委托人 :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
采矿权出让人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采矿权申请人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评估机构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评估目的: 因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申请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扩大生产规模)之事宜,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江西省有关规定,需对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进行价值评估,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出让采矿权、处置采矿权价款提供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 2014年12月31日。
评估方法: 折现现金流量法。
评估主要参数: 勘查类型第Ⅲ类型;评估区面积1.3194km 2 。
参与评估的(截止2006年9月30日)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317.0万吨(其中铜矿石246.0万吨、锌矿石71.0万吨),铜金属量43368吨(其中铜矿石主矿产铜42107吨、锌矿石伴生铜1261吨)、平均品位 Cu 1.37%(其中铜矿石 Cu 1.71%、锌矿石 Cu 0.18%),锌金属量33955吨(其中铜矿石伴生锌15915吨、锌矿石主矿产锌18040吨)、平均品位 Zn 1.07%(其中铜矿石 Zn 0.65%、锌矿石 Zn 2.54%),伴生银金属量111.3吨(其中铜矿石99.0吨、锌矿石12.3吨)、平均品位 Ag 35.11g/t(其中铜矿石 Ag 40.24g/t、锌矿石 Ag 17.32g/t)。
(333)可信度系数0.65;评估利用资源储量矿石量267.83万吨(其中铜矿石211.67万吨、锌矿石56.16万吨),铜金属量37433.75吨(其中铜矿石主矿产铜36495.10吨、锌矿石伴生铜938.65吨)、平均品位 Cu 1.40%(其中铜矿石 Cu 1.72%、锌矿石 Cu 0.17%),锌金属量28215.35吨(其中铜矿石伴生锌13602.90吨、锌矿石主矿产锌14612.45吨)、平均品位 Zn 1.05%(其中铜矿石 Zn 0.64%、锌矿石 Zn 2.60%),伴生银金属量95.49吨(其中铜矿石85.74吨、锌矿石9.75吨)、平均品位 Ag 35.65g/t(其中铜矿石 Ag 40.51g/t、锌矿石 Ag 17.36g/t)。
采矿回采率85%,矿石贫化率20%。
可采储量(122b+333)矿石量227.66万吨(其中铜矿石179.92万吨、锌矿石47.74万吨),铜金属量31818.69吨(其中铜矿石主矿产铜31020.84吨、锌矿石伴生铜797.85吨)、平均品位 Cu 1.40%(其中铜矿石 Cu 1.72%、锌矿石 Cu 0.17%),锌金属量23983.05吨(其中铜矿石伴生锌11562.47吨、锌矿石主矿产锌12420.58吨)、平均品位 Zn 1.05%(其中铜矿石 Zn 0.64%、锌矿石 Zn 2.60%),伴生银金属量81.17吨(其中铜矿石72.88吨、锌矿石8.29吨)、平均品位 Ag 35.65g/t(其中铜矿石 Ag 40.51g/t、锌矿石 Ag 17.36g/t)。
铜矿石和锌矿石混采混选,采出矿石即入选原矿品位: Cu 1.12%、 Zn 0.84%、 Ag 28.52g/t;精矿品位:铜精矿含铜23%、含银490g/t,锌精矿含锌45%、含银134g/t;选矿回收率:铜精矿含铜94%、铜精矿含银78.62%、锌精矿含锌81%、锌精矿含银7.13%。
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及评估计算服务年限9.79年,评估计算年限10.79年;产品方案为铜精矿(品位 Cu 23%、 Ag 490g/t)和锌精矿(品位 Zn 45%、 Ag 134g/t);铜精矿含铜不含增值税价格39079.49元/吨(含税价45723元/吨),铜精矿含银不含增值税价格3187.18元/千克(含税价3729元/千克),锌精矿含锌不含增值税价格8155.56元/吨(含税价9542元/吨),锌精矿含银不含增值税价格654.70元/千克(含税价766元/千克);固定资产投资15073.92万元;流动资金5667.01万元;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总成本费用448.61元/吨,单位原矿经营成本403.24元/吨;折现率8%。
评估结果: 经评估人员现场调查和当地市场分析,按照采矿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认真计算,确定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在评估基准日2014年12月31日所表现的评估价值为人民币3663.12万元,大写叁仟陆佰陆拾叁万壹仟贰佰元整。
(本页无正文)
法定代表人:刘和发
项目负责人:吴家齐
报告复核人:刘和发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二月三日
目 录
评估报告摘要
评估报告正文
一、评估机构........................................................................................................................ 1
二、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申请人........................................................................................ 1
三、评估目的........................................................................................................................ 2
四、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 2
五、评估基准日.................................................................................................................... 3
六、评估原则........................................................................................................................ 3
七、评估依据........................................................................................................................ 3
八、采矿权概况.................................................................................................................... 5
九、评估实施过程.............................................................................................................. 20
十、评估方法...................................................................................................................... 20
十一、评估参数的确定...................................................................................................... 21
十二、评估假设.................................................................................................................. 37
十三、评估结论.................................................................................................................. 38
十四、评估基准日期后调整事项说明.............................................................................. 38
十五、特别事项说明.......................................................................................................... 38
十六、评估报告使用限制.................................................................................................. 38
十七、评估报告日.............................................................................................................. 39
十八、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40
评估报告附表
附表一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价值计算表
附表二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可采储量估算表
附表三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销售收入计算表
附表四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五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
附表六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单位成本确定依据表
附表七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经营成本计算表
附表八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评估税费计算表
评估报告附件
附件一 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2014年9月17日《采矿权评估委托书》
附件二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承诺函》
附件三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营业执照》(副本)
附件四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3600002009103120039430号《采矿许可证》(副本)
附件五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储备字〔2014〕62号《关于〈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附件六 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赣金林储审字[2014]067号《〈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附件七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2014年3月编制的《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附件八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专家组2014年8月12日《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
附件九 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7月编制的《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附件十 江西翔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原料(铜精矿)买卖合同》
附件十一 矿业权评估机构《承诺书》及评估人员自述材料
附件十二 矿业权评估机构营业执照及矿业权评估资格证书(副本)
附件十三 签字注册矿业权评估师资格证书及执业证书
评估报告附图(缩印)
附图一 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地形地质图
附图二 龙头岗铅锌矿Cu-1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附图三 龙头岗铅锌矿Cu-2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附图四 龙头岗铅锌矿Cu-3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附图五 龙头岗铅锌矿Cu-4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附图六 龙头岗铅锌矿Zn-1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附图七 龙头岗铅锌矿Zn-2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附图八 龙头岗铅锌矿Zn-3矿体资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附图九 龙头岗铅锌矿Zn-4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图
SLS |
BEIJING SHANLIANSHAN MINING DEVELOPMENT CONSULTATION CO., LTD.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山连山矿权评报字 [2014]053 号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的委托,根据国家有关采矿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评估方法,对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进行了价值评估。本公司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进行了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和评定估算,对委托评估采矿权在2014年12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做出了公允反映。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估机构评估机构名称: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30号地质礼堂后楼三层
法定代表人:刘和发
营业执照注册号:110102003514027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02]024号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系根据国办发[2000]51号文件的规定由具有资格的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培训、服务;市场调查;电脑图文设计、制作;会议服务;探矿权和采矿权评估;代为办理申请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手续;代为办理申请地质勘查资格证手续;提供申请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地质勘查资格证的业务咨询。
二、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申请人本次采矿权出让人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评估委托人为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
采矿权申请人为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山名称为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以下简称“龙头岗铅锌矿”),其情况简介如下:
名称: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类型:个人独资企业;
住所: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英将乡小横村;
投资人:廖子庆;
经营范围:铅矿开采销售。
龙头岗铅锌矿始建于1986年9月,采矿生产能力为25吨/日。矿山2001年9月依法取得采矿权,开采Cu-1、Cu-2号矿体,生产规模0.02万吨/年。
矿山采用平硐开拓,对连续性好、走向长度大的矿体采用浅井留矿法采矿;对矿体连续性差,走向长度不大,透镜状,不规则形状的矿体采用全面法或房柱法采矿。
矿山主要开采11~4线Cu-1、Cu-2矿体,分4个中段(936m、895m、857m及806m中段)开采,最底开采标高806m。矿山累计消耗资源储量铜矿矿石量32.8万吨,铜金属量5896吨、伴生锌1369吨、伴生银13.4吨。
根据该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地下开采铜矿、锌矿,采出矿石后运输至选矿厂选矿,最终产品方案为铜精矿、锌精矿。设计矿山采用平硐开拓,浅孔留矿采矿法、全面留矿采矿法、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采矿;选矿采用优先浮选铜、再浮选锌的工艺流程。设计采矿回采率85%,矿石贫化率20%;铜精矿品位 Cu 23%、 Ag 500g/t,锌精矿品位 Zn 45%、 Ag 120g/t;铜精矿选矿回收率 Cu 94%、 Ag 78.62%,锌精矿选矿回收率 Zn 81%、 Ag 7.13%。设计采选原矿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
●采矿权评估史
龙头岗铅锌矿原称洋锡洞铜锌矿,赣东北地质队于1958年提交了《江西省铅山县洋锡洞铜锌矿区普查总结报告》,该矿属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经询证,本次评估前该矿尚未进行矿业权价款评估和有偿处置。
三、评估目的因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申请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扩大生产规模)之事宜,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江西省有关规定,需对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进行价值评估,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出让采矿权、处置采矿权价款提供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四、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本次评估的对象为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采矿权。
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9月颁发的C3600002009103120039430号《采矿许可证》,采矿权人为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山名称为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地下开采铅矿,生产规模0.02万吨/年,矿区面积1.3194平方公里,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下页表和下页图),开采深度由 1050 米至 800 米标高 ,有效期限贰年自2013年9月8日至2015年9月8日。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1980西安坐标系)
点号 | X | Y | 点号 | X | Y |
1 | 3107549.92 | 39588351.50 | 4 | 3106629.91 | 39589021.52 |
2 | 3107589.93 | 39589951.52 | 5 | 3107029.92 | 39588461.51 |
3 | 3106629.91 | 39589951.53 | 开采标高1050米至800米 |
根据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2014年3月编制的《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及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7月编制的《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该矿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范围均在上述矿区范围内。
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采矿权评估委托书》,本次评估范围即为上述矿区范围。截止评估基准日,上述范围未设置其他矿业权,无矿业权权属争议。
五、评估基准日本项目评估基准日是2014年12月31日。一切取价标准均为评估基准日有效的价格标准,评估价值为2014年12月31日的时点有效价值。
选取2014年12月31日作为评估基准日,一是该时点系与评估委托人商定;二是考虑该日期为月末且距离评估日期较近,便于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申请人准备评估资料及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合理选择评估参数。
六、评估原则1. 遵循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的工作原则;
2. 遵循预期收益原则、替代原则、效用原则和贡献原则等经济(技术处理)原则;
3. 遵循矿业权与矿产资源相互依存原则;
4. 尊重地质规律及资源经济规律原则;
5. 遵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范和会计准则原则。
七、评估依据评估依据包括法规依据、行为、产权和取价依据等,具体如下:
(一)法规依据
1. 1996年8月29日修正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 国务院1998年第241号令发布的《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3. 国务院1998年第242号令发布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4.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2000]309号文印发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5.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6〕694号文印发的《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6.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8〕22号文印发的《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7.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8〕174号文印发的《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8.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8〕182号文印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矿业权评估报告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
9. 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
10. 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的公告》;
11.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2008年第5号发布的《矿业权评估技术基本准则(CMVS 00001-2008)》、《矿业权评估程序规范(CMVS 11000-2008)》、《矿业权评估业务约定书规范(CMVS 11100-2008)》、《矿业权评估报告编制规范(CMVS 11400-2008)》、《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MVS 12100-2008)》、《矿业权价款评估应用指南(CMVS 20100 -2008)》、《确定评估基准日指导意见(CMVS 30200-2008)》;
12.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2008年第6号发布的《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 30800-2008)》;
1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
14. 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2007年第1号公告发布的《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 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
1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16.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
17. 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财建〔2009〕77号《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二)行为、产权和取价依据等
1. 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2014年9月17日《采矿权评估委托书》;
2.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承诺函》;
3.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营业执照》(副本);
4.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3600002009103120039430号《采矿许可证》(副本);
5.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储备字〔2014〕62号《关于〈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6. 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赣金林储审字[2014]067号《〈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7.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2014年3月编制的《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
8.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专家组2014年8月12日《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
9. 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7月编制的《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0. 江西翔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原料(铜精矿)买卖合同》;
11. 其他。
八、采矿权概况(一)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
龙头岗铅锌矿位于江西省铅山县150°方向直距3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江西省铅山县英蒋乡管辖。矿区所在乡镇有公路与上饶市、铅山县相通,矿区有矿山公路、简易公路与英蒋乡石塘镇相接,交通方便。
矿区地处中低山地貌区,区内总的地势是南西高,北东低,一般地形标高为500m~1000m,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峻,山坡坡度一般为35°~55°,最高峰为位于矿区南侧的洋锡岭标高为1127.9m,以龙头岗-洋锡岭近北西向山脉为主干,向北北东延伸出三条次一级的山脉,将矿区环形包围,并分割成北西、南东二个汇水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汇集区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向北东排入东山排小河中。
矿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2003~2013年年平均气温19.04℃,极端最低气温-8℃,最高气温40℃;近20年年最大降水量为2640.1mm(2012年),2003~2013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66.35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4~8月份,常春涝秋旱。全年无霜期约270天。
当地经济以林业为主,农业为辅,工业不发达。林业以竹、木为主,农业以水稻、油茶为主要经济作物;工业主要有矿业、竹编工艺、土纸制作等。山区水力资源丰富,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电力、劳动力充足。
(二)地质工作概况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区内民采不断,老窿星罗棋布,主要以开采铜、铁、铅锌、银为主。矿区先后开展过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调查,不同程度的铜、硫、铁、钨、铅锌、银、钼等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科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
龙头岗铅锌矿原称洋锡洞铜锌矿,由赣东北地质队发现于1958年,当年提交了《江西省铅山县洋锡洞铜锌矿区普查总结报告》,报告认为:“洋锡洞的锌矿,雷打天子地的铜矿有很大的远景。”并在现PD3硐口的位置设计了平巷。
1958年~1987年,赣东北大队及912大队在测区开展了1/2千~1/5万矿点、矿化点、异常区的地质和物化探普查评价工作。
1959年~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在测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1959年~1961年,第一综合物探大队701队在江西省东北部地区(含测区)进行了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1965年~1972年,江西省地质局九一二队在洋锡洞矿区开展过普查工作,提交了普查地质报告。
1977年~1980年,江西区调大队开展了1/20万上饶幅(含测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1979年,江西省物探大队在江西省东北部开展了1/5万航空磁法测量工作。
1985年,江西省物探大队在江西东北部地区开展了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
1995年~1996年,江西省赣东北地质大队104队完成了《石塘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002年,江西省地调院完成了《上饶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新进行了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在区域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开展区域成矿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2002年6~12月,江西省地矿局商业性地勘项目“江西饶南地区银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在王坞、洋锡洞(龙头岗)一带开展了大比例尺地、物、化探测量,完成1:2.5万地质测量10km 2 ,1:2.5万土壤测量10km 2 ,槽探1192m 3 ,圈出了线状的铜多金属异常。
2003年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五大队受矿山委托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初步查明了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石特征,共投入工作量槽探850m 3 ,基本分析样品46件,编写了《江西省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地质普查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经上饶市国土资源局以饶土资储认字[2004]001号文认定,估算保有铅锌矿资源储量(333)矿石量2.041万吨,铅锌金属量2020吨,铅金属量和锌金属量未分开分别估算。
2010年7月,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受托对龙头岗铅锌矿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于2014年3月编制了《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提交截止2013年底龙头岗铅锌矿矿区范围保有资源储量:铜矿石(122b+333)矿石量217.9万吨,铜金属量36967吨、平均品位1.70%,伴生锌金属量14855吨、平均品位0.68%,伴生银金属量87.2吨、平均品位40.02g/t;锌矿石(122b+333)矿石量71.0万吨,锌金属量18040吨、平均品位2.54%,伴生铜金属量1261吨、平均品位0.18%,伴生银金属量12.3吨、平均品位17.32g/t。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以赣金林储审字[2014]067号文、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国土资储备字〔2014〕62号文对该报告进行了评审、备案。上述评审通过并备案的保有资源储量是本次评估的资源储量依据。
(三)矿区特征
1. 地层
区内地层分布较简单,主要为蓟县系周潭岩组(Jx zt )、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C 2 o )及第四系联墟组(Qh l )组成。
( 1 )蓟县系周潭岩组( Jx zt )
广泛分布于全区,为一套海相泥沙岩夹火山岩建造,经区域变质作用成一套中高级变质岩,钻孔控制厚度>860m,岩性主要为黑云石英片岩、变质凝灰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长石石英二云片岩等。岩石片理发育,片理产状总体呈北西走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20°~78°。
主要岩石有以下几种:
黑云石英片岩:浅灰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40%~60%)、斜长石(15%~25%)、黑云母(10%~20%)等。石英呈粒状,条纹状分布,条纹宽0.2mm~1mm,粒径0.05mm~0.1mm;斜长石呈粒状,粒径0.1mm左右,聚片双晶发育,具阶梯状断口,混杂在石英条纹中,与片理呈各种角度相交,属钠长石类;黑云母呈片状,片径0.2mm~0.4mm,定向排列,具绿泥石化;岩石具绿帘石(<2%),绿帘石以粒状为主,粒径0.1mm左右,呈不规则聚集体产出。
变质凝灰岩:岩石呈深灰色,变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30%~40%)、石英(30%~45%)、微斜长石(5%~20%)、黑云母(<10%)等组成。石英呈显微粒状,粒径0.01mm~0.15mm,多与长石共伴生形成不规则、次棱角状集合体,形成原岩中岩屑假象,部分颗粒呈次圆状、弧面棱角状等外形,为原岩中残留晶屑;长石呈浅灰色,显微粒状,粒径0.01mm~0.05mm,多无双晶解理,突起低于石英,可能为钠长石;微斜长石呈次棱角状~板状,可见格子状双晶,粒径0.1mm~0.3mm。
黑云斜长变粒岩:深灰色,粒状变晶结构,条纹状构造,条纹因矿物含量多寡不一而显示,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40%~60%)、斜长石(25%~35%)、黑云母(10%~18%),微量矿物有白钛矿、磁铁矿等。石英呈粒状,粒径0.2mm~0.5mm,呈镶嵌状相接;斜长石以粒状为主,粒径0.2mm~0.5mm,部分绢云母化;黑云母呈片状,片径0.2mm~0.4mm,具定向排列,但不连续。
黑云二长片麻岩:灰黑色,粒状、片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由石英(25%~40%)、斜长石(15%~25%)、微斜长石(10%~20%)和黑云母(10%~25%)等组成,各矿物在岩石中比较均匀分布,颗粒间多呈平直镶嵌状接触。石英呈他形粒状-等轴粒状,粒径0.2~0.6mm,表面干净,部分颗粒可见磷灰石包体;斜长石呈他形-等轴粒状,由粒径为0.3~0.7mm左右的颗粒组成,无双晶,表面常因轻微蚀变而显浑浊;微斜长石呈他形粒状~等轴粒状,表面浑浊,由粒径为0.3~0.7mm的颗粒组成,可见模糊格子状双晶;黑云母呈鳞片状,片径为0.1~0.8mm,部分半定向排列,使岩石形成片麻状构造。
( 2 )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 C 2 o )
集中分布于矿区南西侧19~36线之间,面积0.24km 2 ,为区内主要赋矿层位。19~22线地层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南西侧呈不整合覆盖于周潭岩组地层之上,北东侧与周潭岩组呈推覆断层接触;地表出露宽度80m~300m,最低赋存标高700m,最大厚度约230m;24~36线地层呈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北侧与周潭岩组地层、花岗斑岩呈断层接触,南侧呈不整合覆盖于周潭岩组地层之上,地表出露宽度20m~100m,最低赋存标高960m,最大厚度约60m。
该地层为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岩层由底部向上由粗到细,岩性为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粉砂岩以及大理岩、灰岩等,岩石经后期变质作用,普遍具有程度不一的蚀变现象,在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内往往富集成品位较富的铜铁矿体,闪锌矿体,大理岩中往往形成不规则状、透镜状的矽卡岩,矽卡岩及边部常形成闪锌矿体、铜矿体。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砂砾岩:浅灰~浅灰白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30%~50%)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呈灰白色,次棱角-次圆状,局部呈棱角状,砾径一般2mm~20mm,少数可达40mm;砂级碎屑成分(40%~60%)主要为石英,少量岩屑和长石,石英分选度较差,粒径0.3mm~2mm,次棱角状,岩屑主要为石英岩类,粒径0.5mm~1mm;填隙物(5~10%)主要为绢云母。
含砾石英砂岩:浅灰~浅灰白色,变余含砾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15%)成分主要为石英、石英脉岩,次棱角-次圆状,砾径大小不均,一般2mm~20mm;砂级碎屑成分(80%~90%)主要为石英,呈次圆状-次棱角状,粒径0.5mm~2mm,常见变形双晶,多显强波状消光;填隙物(5%~10%)主要为绢云母,片径多小于0.1mm。
石英砂岩:深灰-灰黑色,中-细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分选性较好,磨圆较差,颗粒形状不规则,呈次圆状-棱角状,以次棱角状为主。碎屑组分为石英(70%~80%)、长石(5%~10%)、白云母(<8%)、绢云母(<5%)和不透明的金属矿物。石英呈细-中粒不规则粒状无序散布,颗粒在0.5mm~0.2mm之间,局部不规则裂隙发育,干涉色仅一级灰;长石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呈长柱状,自形-半自形,粒径0.5mm~0.8mm;白云母呈片状,片径0.3mm~0.5mm,无序散布于石英颗粒之间,并见挤压呈不规则状弯曲,干涉色鲜艳;填隙物主要为绢云母,呈鳞片状,隐晶质,充填于石英、白云母颗粒之间,干涉色鲜艳;杂基为粘土质杂基,含量小于10%。碎屑颗粒之间以颗粒支撑为主,点状或线状接触,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胶结。
大理岩:灰白色,微细粒状变晶结构,具碎斑构造、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为微晶方解石。
2. 构造
( 1 )褶皱构造
基底褶皱;矿区蓟县系周潭岩组变质岩系,是区域上石塘复式向斜的翼部组成部分,片理产状一般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中等偏缓(25°~60°)。片褶发育。
盖层褶皱:矿区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地层构成一单斜构造,分布于19~36线间。19~22线间岩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一般35°~60°,北东侧被推覆构造(F1)切断,受其影响,岩层产生挠曲;24~36线间岩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20°~53°,其北东侧被F3断层切断。
( 2 )断裂构造
矿区内主要为断裂构造有F1、F2、F3、F4、F5五条,其中F1为成矿前推覆断层,F2、F3、F4、F5为成矿后断层,F2切割F1,并被F4所切割,F3、F4、F5错断矿体。
F1断层:位于矿区中部,为逆冲推覆断层,规模较大;被F2切割成两部分,北东部分呈北西向向南西凸出的弧形,貌似环形构造,倾向北东,倾角不明;南西部分走向285°~330°,与藕塘底组地层走向近乎一致,倾向北东,倾角30°~68°,部分地段从浅部到深部可出现缓-陡-缓的变化。断层控制长约1500m,倾向控制延伸大于300m。断层形成的破碎带3.0~10m不等,断层北东盘逆冲,使蓟县系周潭岩组地层逆掩于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地层之上,控制藕塘底组地层的北东界线,构造挤压作用使藕塘底组地层发生挠曲,脆性岩层产生破碎,为后期的热液成矿作用提供空间。构造岩以构造角砾岩、碎斑岩、挤压透镜体为主,片理发育,构造岩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岩以及片岩等,但未见明显的矿化,为成矿前断层,沿断层有大量酸性岩脉侵入。
F2断层:位于矿区中部,长1400m,倾向延伸大于350m,走向295°~330°左右,倾向南西,倾角一般65°~75°,局部近直立。普遍见有宽度不等的破碎带,一般为2m~20m,见有构造角砾岩,角砾多呈棱角状,略具定向排列,后期平行裂隙发育,硅化较强,普遍见滴水现象。断层性质为正断层,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错断F1,错距40m~100m。形成时代晚于成矿期。
F3断层:位于矿区南部洋锡洞,长约400m,倾向延伸大于120m,走向75°~100°,倾向北,倾角75°~80°。断裂性质为逆断层,北盘上升,南盘下降,使藕塘底组地层断失,并切断矿体,沿断裂有大量花岗斑岩脉侵入。
F4断层:位于矿区西部,切断F2,长约750m,倾向延伸较大,3线深部延伸达600m,走向335°~5°,倾向东,倾角浅部较陡,大于80°,深部变缓,一般65°~75°。断裂面平直,光滑,具擦痕,断裂形成的破碎带宽一般4~30m不等,最宽处达45m,带内岩石强烈破碎,呈松散状,并具片理化、千枚理化,该断裂为正断层,形成于成矿后,错断了矿体的连续性,错距60m~110m不等。
F5断裂:位于矿区中部0线~4线之间,长约210m,断层走向北东67°,倾向南东,倾角30°;断层形成的破碎带宽度一般3~6.0m,最宽达22m,断层上盘地层上升,下盘下降,错距达200m,沿断面有后期的花岗斑岩侵入,断层的形成与推覆构造相同,早于南北向断层(F4)。
3. 岩浆岩
矿区内主要分布有花岗斑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以及斜长角闪岩、斜煌斑岩等;花岗斑岩分布比较广泛,岩体产状和形态受构造控制,平面上呈拉长椭圆状、不规则状,长轴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剖面上呈树枝状、手掌状,膨缩分支现象明显。岩体与围岩界线清晰,属突变型,接触面不规则。地表上花岗岩体最大出露面积0.04km 2 ,总面积0.17km 2 ;花岗斑具多期次活动特征,早期花岗斑岩受后期构造及热液的影响,具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现象,使花岗斑岩产生局部破碎,沿岩石碎裂面可见黄铁矿、黄铜矿及铅锌矿呈细脉状、星点状充填,但矿化程度较弱。后期的花岗斑岩主要沿构造面侵入,与围岩界线明显,对矿体具破坏作用,花岗斑岩岩石完整,无矿化蚀变现象。花岗岩分布面积较少,地表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和北部,深部主要分布于11~0线,呈小岩枝、岩脉产出,属成矿后岩体,岩石完整,无矿化蚀变现象。
斜长角闪岩:在矿区内主要分布于46线(ZK4601)一带,矿区外TC2701探槽中可见,岩脉在地表出露宽20多米,ZK4601钻孔视厚度16.14米,灰绿色,岩脉与矿化关系密切,含黄铜矿、闪锌矿及磁铁矿,ZK4601钻孔黄铜矿、闪锌矿达工业指标。
斜长煌斑岩:主要分布于8~16线推覆构造部位,灰绿色,斑状,呈小岩枝状、脉状分布,宽一般5~15m,岩脉内未见矿化蚀变现象。
花岗斑岩(镜下鉴定)岩性特征:岩石呈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15%~40%,基质含量60%~85%。斑晶主要为石英和正长石,次为少量斜长石和黑云母,粒径0.5mm~4mm,大小不一,石英呈他形粒状,部分颗粒中可见熔蚀边,部分与正长石共生形成聚斑;正长石呈肉红色,半自形板状,粒径一般0.2mm~0.5mm,镜下可见卡式双晶,部分已高岭土化,呈浅褐灰色浑浊状。基质成分主要由长英质组成,呈微晶状,粒径0.01mm~0.05mm。
中粗粒二长花岗岩(镜下鉴定)岩性特征: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钾长石(25%~40%)、斜长石(20%~40%)、石英(20%~40%)、白云母(5%~10%)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粒径一般1mm~5mm。钾长石呈肉红色,风化后呈灰白色,半自形粒状;斜长石呈灰白色,半自形~自形斑状,镜下可见聚片双晶及环带结构;石英呈烟灰色,他形粒状,具油脂光泽,偶见熔蚀孔;黑云母多已蚀变,常由绿泥石集合体和少量金属矿物等组成,但仍保留了片状外形特征及其极完全解理假象。
4. 围岩蚀变
区内的岩石发生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常见的有矽卡岩化、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大理岩化等。同一蚀变可出现在不同岩石中,而同一岩石中也可同时具有几种蚀变存在,各蚀变与成矿的密切程度不同,其中与矿化关系最密切为矽卡岩化、绿帘石化。主要蚀变类型及特征如下:
矽卡岩化: 是矿区较为普遍的一种蚀变现象,常呈透镜状、不规则状发育于藕塘底组碳酸盐地层中,与矿化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760m标高以上,24~32线地表及浅部也有少量分布。蚀变作用普遍较强,在地表以0线-7线雷打天子地最强,常形成透辉石矽卡岩,矿物成分以透辉石为主,次为透闪石、绿帘石、石榴子石、阳起石等,矽卡岩主要分布在大理岩内,呈透镜状、不规则状,局部分布在变质砂岩中,与矿化关系密切,常形成铜、锌、铁工业矿体。
绿帘石化: 区内广泛分布,主要发育于藕塘底组碎屑岩和周潭岩组与藕塘底组不整合面附近,在3线、8线钻孔深部周潭岩组地层和部分花岗岩脉与围岩接触带裂隙中也可见到较强的绿帘石化。在藕塘底组砂砾岩、含砾砂岩、石英砂岩等脆性岩石中绿帘石化最强,绿帘石化以面状、条纹条带状及线状分布为主要特征,分布面积大小不一,常与硅化、绿泥石化相伴出现,并伴有铜铁锌矿化作用,矿化强度与蚀变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硅化: 广泛分布于区内,藕塘底组地层及不整合接触带附近岩石中普遍具有程度不一的硅化,以面型蚀变为主,常形成石英岩、硅质岩;周潭岩组地层中硅化相对较弱,主要以线型蚀变为主,沿裂隙形成硅化脉、石英细脉。矿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硅化均较强,矿化作用常伴随硅化出现。
绿泥石化: 普遍发育于矿区各类岩石中,常与硅化、绿帘石化相伴生,与矿化关系不大。
碳酸盐化: 主要以方解石脉形式充填于构造裂隙及构造破碎带内,呈线形分布,白色,硬度低,与矿化关系不大。
(五)矿床特征
1. 矿体特征
龙头岗铅锌矿是一个以铜、锌为主并伴有银的多金属矿床,矿化范围从31~48号勘探线,地表总体形态呈似层状分布;矿体赋存在17~48号勘探线之间,区内圈出9个工业矿体,其中铜矿体4个,锌矿体5个;区内矿体均属 热液接触变质矽卡岩型矿床 ,赋矿层位以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为主,少数矿体赋存于蓟县系周潭岩组中。
( 1 )矿体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圈出的9个矿体中,以Cu-2矿体最大,占全区铜金属总量的60%以上,矿体分布在4~15线,标高763m以上,其它铜矿体规模较小;锌矿体中以Zn-2规模较大,占锌矿体总量的45%。以下就Cu-2、Zn-2矿体变化特征进行阐述。
● Cu-2 矿体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地表分布在11~15线之间,深部在4~15线,属半隐伏矿体;矿体主要赋存在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地层,深部为蓟县系周潭岩组;矿体受层间破碎滑动带控制,属热液接触变质矽卡岩型矿, 矿体除铜之外,伴生有锌、银矿 ,矿体总体走向长300~500m,倾向延伸一般200m,最大延深(3、7线)300m;矿体真厚度一般3.55~10.38m,平均厚度8.96m,最大厚度达21.43m;最小厚度0.75m;铜品位一般0.4~6.97%,最高达15.62%,平均品位1.66%,品位变化系数98%,厚度变化系数75%;矿体沿走向、倾向呈透镜状、具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矿体总体走向320°,倾向变化较大,从8线往西至3线矿体在806m中段以上倾向北东,以下倾向南西;5~15线矿体在857m中段以上矿体倾向北东,以下倾向南西,倾角50~70°,局部达80°以上;矿体沿倾向自上往下由北东向南西转变,呈弯曲状。
矿体赋存标高最高905.21m(TC302),最低723.0m(723m中段0线);顶底板岩性一般为大理岩、变质石英砂岩,深部为变粒岩。
● Zn-2 矿体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地表分布于5~2线之间, 位于铜矿体的底板,距 Cu-2 约 80m ,矿体在深部赋存在0~9线,属半隐伏矿体;矿体主要赋存在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地层,矿体受层间破碎滑动带控制,属热液接触变质矽卡岩型矿; 矿体除锌之外,伴生有铜、银矿 ,矿体总体走向长200m,倾向延伸一般150~200m,最大延深位置3线(ZK301);矿体真厚度一般1.19~3.57m,平均厚度3.68m,最大厚度达15.53m;最小厚度0.47m;锌品位一般1.50~3.0%,最高达9.53%,平均品位3.08%;品位变化系数74.72%,厚度变化系数109.61%;矿体总体走向320°,倾向北东,倾角65°,矿体沿走向具膨大缩小现象,矿体由南东(0线)向北西侧伏(9线)。
矿体赋存标高最高1014.0m(TC301),最低816.0m(ZK301);顶底板岩性一般为大理岩、变质石英砂岩。
( 2 )矿体的厚度变化特征
Cu-2 矿体厚度变化特征 :Cu-2矿体参与资源储量计算的单工程质量点共50个,其中水平厚度在5.0m以下的有15个,占矿体工程质量点总数30%,厚度在5.0~10.0m有18个,占矿体工程质量点的36%,10.0m~20.0m厚度有13个,占矿体工程质量点的26%,20.0m以上厚度的有5个,占矿体工程质量点总数的10%,平均水平厚度8.96m,水平厚度最大的达25.88m;最小水平厚度0.74m;厚度变化系数75%,属较稳定类型。矿体厚度沿走向变化情况从806m、857m中段的变化曲线来看,矿体厚度沿走向呈波状起伏、凹凸不平,显得不稳定,但总体在4.0m以上。从上下中段厚度对比来看,形态相似,但深部806中段的矿体向南东方向移动50m,说明深部矿体往南东方向有侧伏的趋势。
Zn-2 矿体厚度变化特征 :Zn-2矿体参与资源储量计算的单工程质量点共14个,其中真厚度在2.0m以下的有7个,占矿体工程质量点总数50%,厚度在2.0~5.0m有4个,占矿体工程质量点的29%,5.0m~10.0m厚度只有2个,10.0m以上厚度的只有1个,平均真厚度3.68m,最大厚度的达15.53m;最小水平厚度0.47m;厚度变化系数109.61%,属较稳定类型。沿走向矿体中间较薄(3线),平均只有1.45m,两侧逐步变厚,矿体沿深部自南东(0线)向北西(9线)方向有侧伏的趋势。
( 3 )矿体赋存标高及顶底板岩性
矿体赋存标高 :区内铜矿体集中富集在13~4线的763m标高以上范围,763m标高以下的矿体均呈零星分布,沿走向不连续;从Cu-2号矿体赋存标高沿走向变化曲线可以看出,矿体以3~0线为最低点,向两侧逐步上升,在4线被F5断层切断。其它地段以锌矿体为主,但规模均较小,呈透镜状分布。Zn-4号矿体地表TC2001探槽见矿点最高,底板标高为1068.48m。
矿体顶底板岩性 :矿体顶板岩性主要以大理岩、矽卡岩为主,局部为变质砂岩、砂砾岩及流纹斑岩,底板岩性以变质砂岩、砂砾岩为主,局部大理岩、矽卡岩、流纹斑岩;深部部分顶底板岩性为变粒岩。
2. 矿石质量
( 1 )矿石的物质组分
矿石矿物成分 以黄铜矿、闪锌矿为主 ,次为磁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针硫铋银矿、碲银矿等;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铜、锌。
黄铜矿:主要呈浸染状及细脉状产出,他形粒状集合体,粒径0.5~2mm为主,部分呈脉产出,脉幅0.02~0.2mm,并穿插条纹状磁铁矿,被磁黄铁矿交代,与闪锌矿及脉石矿物呈齿状接触。
闪锌矿:灰色带棕色调,他形粒状,由粒径为0.02~2.2mm的颗粒组成,多呈星散-团块状,部颗粒中可见黄铜矿出熔体,可见其充填于透明矿物间,可见其包裹磁铁矿。
脉石矿物以石英、透辉石、绿帘石为主,次要矿物为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石榴子石及阳起石等。
石英:透明无色、灰白色、乳白色等,油脂光泽强,透明度好。沿辉石粒间及解理呈充填状产出,粒径0.5~1.25mm为主,有交代辉石现象。
透辉石:铁黑色,板状、放射性、柱状,粒径3×1.5~15×5mm,以粗粒为主,浅绿色,聚片双晶及一组裂理较发育,较新鲜,偶见绿帘石交代,后者粒径0.1~0.2mm为主。
绿帘石:常呈绿色、黄绿色,玻璃光泽,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柱面具纵纹,集合体呈粒状、放射状,粒径0.1~1mm为主;分布广泛,与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 2 )矿石中的主要有益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特征
铜矿主要赋存在4~15线地段,以Cu-2为主;Cu-2矿体样品总数324个,铜品位1.0%以下样品有124个,占样品个数的38%,品位在1.01~2.0%的样品有76个,占23%,品位在2.01~3.0%的样品有47个,占15%,品位在3.01~4.0%的样品有27个,占8%,品位在4.01~5.0%的样品有20个,占6%,品位在5.01~6.0%的样品有15个,占5%,品位在6.01%以上的样品有16个,占5%;以上可以看出,铜品位在2.0%以下的占样品总数的62%,样品平均品位达2.17%,最高值15.62%,铜的变化系数98%,属较均匀类型。
锌矿主要赋存在4~7线地段,以Zn-2为主;Zn-2矿体样品总数55个,锌品位2.0%以下样品有26个,占样品个数的47%,品位在2.0~4.0%的样品有16个,占29%,品位品位在4.01%以上的样品有13个,占24%;样品平均品位3.08%,最高值9.53%,铜的变化系数74.72%,属均匀类型。
( 3 )矿石结构构造
他形晶结构:他形不等粒状,粒径0.04-2mm均可见,部分充填分布于透明矿物间或磁铁矿间,在矿石中呈星散状-团块状富集;闪锌矿他形粒状,由粒径0.07~2mm的颗粒组成,呈星散状或不规则状分布于黄铜矿间。
充填交代结构:黄铜矿充填交代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充填包裹磁铁矿或呈骸晶状分布于磁铁矿间;闪锌矿交代包裹磁铁矿,黄铁矿交代磁铁矿;磁黄铁矿沿磁铁矿周边交代包裹磁铁矿,磁黄铁矿沿着黄铁矿周边交代黄铁矿。
浸染~团块状构造:黄铜矿充填状分布于透明矿物间,在矿石中呈浸染~团块状富集,闪锌矿多呈星散-团块状,部分颗粒中可见黄铜矿出熔体,可见其充填于透明矿物间,构成浸染-团块状构造。
浸染~脉状构造:黄铜矿部分包裹磁铁矿或充填分布于磁铁矿间,在矿石中呈浸染~脉状富集。磁铁矿多呈星散~脉状,可见其被黄铜矿包裹,局部可见充填于透明矿物间。
( 4 )矿石类型
矿石的自然类型
由于区内地形比较陡,岩石裸露,矿层部位岩石硅化强,不易风化,矿石主要 以原生矿石为主 ,氧化矿石少,因此,未划分氧化矿石。
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可分:块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 块状矿石为矿区的主要矿石类型 ,占整个矿区矿石量的90%以上, 细脉浸染状矿石 所占的比例较少,主要分布于矿体的边部与围岩接触部位。
根据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可分:磁黄铁矿-黄铜矿石、闪锌矿-黄铜矿矿石、黄铜矿-闪锌矿石、闪锌矿石。磁黄铁矿-黄铜矿石主要分布于15~0线一带,约占矿区矿石量的50~60%;闪锌矿-黄铜矿矿石分布范围较少,主要在矿区的4线及936中段(PD2)的0~3线一带,占矿区矿石量的5~10%;黄铜矿-闪锌矿矿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表16线以及0~9线深部(Zn-2)矿体,占矿区矿石量的5~10%;闪锌矿石主要分布于矿区的3~22线一带,约占矿区矿石量25~30%。
矿石的工业类型
根据分采分选可分: 黄铜矿矿石、闪锌矿矿石 。黄铜矿矿石主要分布于矿区的6~15线,占矿区矿石量的78%,闪锌矿矿石分布于矿区3~22线之间地表浅部,占矿区矿石量的22%。
( 5 )矿物的生成顺序
矿石中矿物的生成顺序为(早→晚):透明矿物→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黄铜矿。
( 6 )矿床共、伴生矿产
铜矿石中锌伴生组分含量 :铜矿石中主要伴生有益组分为锌、银,铜矿石中的锌呈团块状富集,在不同的地段其含量分布极不均匀,品位变化极大;从不同的中段来看,936m中段(PD2)锌在铜矿石中分布在1~5线,品位1.74~3.39%,与铜共生;895m中段(PD3)锌分布0~2线部分铜矿石中,品位0.30~4.73%,锌分布范围比较集中;857m中段(PD6)在0~2线、13线中含锌,品位0.78~5.69%,该中段闪锌矿沿铜矿体走向有些分布在矿体的顶板、有些则分布在铜矿体的底板及边部;805m中段(PD7)锌分布在0线、7~9线部分铜矿石中,品位0.17~12.33%;763m中段(PD8)锌分布在7、4线,品位0.63~9.02%,7线中锌在铜矿体中分布呈零星状,而在4线则与铜共生。除以上部位见锌矿外,其它部位锌品位均低于0.4%;虽然以上地段含锌,但普遍为单工程,难以圈出铜锌共生矿体。
铜矿石中银的分布规律 :根据548个基本分析样品结果统计,铜矿石中银的含量平均39.11g/t,单个样品银品位最高达359.85g/t,其中银品位大于100g/t的有39个,50~100g/t样品达84个,以40~50g/t占35个;在样品中一般铜品位低于1.0%以下的含银品位在10g/t以下,铜品位1.0~3.0%,银品位在10~20g/t之间,在3%以上的,其银均达到20g/t以上,且铜品位越高,银含量相应就增多,显示铜与银的含量成正相关关系。
锌矿石中铜的分布规律 :从矿区锌矿体的单个样品分析结果可知,锌矿石中除Zn-2矿体857m中段(PD6)的7~9线含铜达工业品位(铜品位0.32~2.36%)外,其它部位偶尔见有单个铜样品含量达工业品位;锌矿石中铜含量普遍在0.1%以下,锌与铜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锌矿石中银分布规律 :根据基本分析样品结果显示;以Zn-2为例,锌矿石中银含量普遍低于铜矿石中银的含量,平均银品位37.38g/t,锌矿体中个别样品银品位最高达630g/t(ZK302),只有2个样品超过100g/t,总体在100g/t以下,在55个样品的统计数中,银以20g/t以下的占多数,达39个;随着锌品位提高,银含量略有偏高,锌与银含量略显正相关关系。
铜矿石中主要伴生元素为锌、硫、银三种,锌矿石中主要伴生元素为铜、银二种。
目前矿山采用优先选铜、后选锌的选矿流程,获得铜精矿、锌精矿产品;银富集在两者之中,铜矿石中的伴生锌、锌矿石中的伴生铜及矿石中的伴生银均得到银好的回收,而达到伴生有益组分工业指标的硫主要来源于铜矿石中的硫化铜(物相分析中硫化铜含量占铜矿石的92.07%,)、磁黄铁矿(矿石中占16%)、磁铁矿(矿石中占8%)及矽卡岩中的透辉石等,而黄铁矿在矿石中含量仅占2%,矿山目前选矿对硫也无法进行回收,因此,铜矿石中的硫不作为伴生有用组分进行回收。
矿床中铁平均含量18%,但从组合样中可以看出,铜矿石铁的含量17.93%,其磁铁含量只有3.6%;锌矿石中的铁含量13.54%,磁铁含量只有0.81%;由此可见,矿床矿石中的磁铁含量较低,未达到伴生有用组分回收工业指标的要求,不能进行回收利用。
根据以上指标, 铜矿石中的伴生有益组分 只有 锌、银 两种可以回收, 锌矿石伴生有益组分 只有 铜、银 两种可以回收。
3. 围岩和夹石
矿体主要赋存在藕底塘组地层中,其围岩岩性主要有大理岩、变质砂岩、含砾砂岩,局部为矽卡岩、流纹斑岩等,近矿围岩有用组分均较低,铜一般均小于0.01%,极少量达0.15%;锌一般含量在0.20%以下,少量在0.20~0.50%之间;矿体顶底板围岩、夹石与矿体没有明显的界线,以分析结果圈定其界线;但矿体主要赋存于蚀变带中,蚀变岩与原岩之间的界线明显;由于矿区属矽卡岩型矿床,具矿化不均匀特点,矿体中的夹石大小不一,夹石大小2~13m,主要分布在0~3线;其岩性主要有大理岩、变质砂岩、含砾砂岩三种,硅化较强,稳固性较好,对矿床开采影响程度低。
4.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矿山采用优先选法进行选矿,即先选铜后选锌的闭路浮选工艺流程,可以获得铜精矿:产率3.47%,品位Cu 23.56%、Ag 636.6g/t,回收率Cu 94.29%、Ag 82.74%,质量达到(部颁YS/T 318-2007)三级品标准;锌精矿:产率5.86%,品位Zn 51.57%、Ag 308.83g/t,回收率Zn 95.39%、Ag 85.77%,质量达到(部颁YS/T 320-2007)二级品标准。
(六)开采技术条件
1. 水文地质条件
( 1 )矿区水文地质
①矿区地形、地表水
龙头岗主干山脉近分水岭地段,属区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由于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山高坡陡,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矿区北侧罗东坑村口,为区内矿坑的最低自然排水面,标高约为673m,目前探明矿体主要赋存在700m标高以上,故矿体既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380m标高)以上,同时亦处于区内矿坑最低排水面以上,未来矿坑水均能自行往外排泄。区内地表水均为呈树枝状分布于各主山脊两侧的山间溪流,受降水的影响,多为季节性有水,枯季断流;仅罗东坑主干溪流常年流水,水量季节性变化大,季节性溪水均汇入此主干溪流中。据罗东坑溪流常观点资料:丰水期流量为39.20~157.1 l/s ,枯水期流量为3.62~9.27 l/s ,相差10倍以上。水质类型为HCO 3 •NO 3 -Ca•Na型。
②矿区岩石含水性
矿区出露地层为蓟县系周潭岩组(Jx zt ),石炭系藕塘底组(C 2 o )及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堆积物;还零星见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小岩体出露。
藕塘底组在矿区的出露面积约0.25km 2 ,为主要赋矿地层。组成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灰岩。由于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活动频繁,部分地段的岩石经过蚀变成为变质砂岩、变质砂砾岩、大理岩、绿帘石岩及矽卡岩等,并产生了规模不等的大、小断裂和构造裂隙,浅部则因强烈的风化作用叠加构造作用形成厚度不一的风化壳,含裂隙水。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富水性的不同分为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层和深部构造裂隙含水层。
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层:分布于区内藕塘底组出露地段的地表浅部,藕塘底地层主要露布在区内主山脊及其两侧山坡上,风化带厚度一般为7.93~20.52m不等,局部地段受构造影响,风化带深度较深,例ZK1101孔,风化带厚度为25.38m;强风化带呈松散的砂砾夹碎石状,大部分为透水不含水。粒度大小不一;厚度不一,稍湿,透水性强。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中等-弱风化带的风化裂隙中,风化裂隙呈不规则交错发育,铁质氧化物较多,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含水层厚度6.27m~14.1m,风化带水位线大致与山坡地形一致,最深埋深为8.4m,最浅埋深5.5m。揭穿该含水层的巷道多呈一般~严重滴水,该含水层富水性为微弱-中等。水质类型为HCO 3 •SO 4 2- -Ca•Na型。
深部构造裂隙含水层:分布于区内藕塘底组风化壳以下的新鲜岩石中,岩性主要由砂(砾)岩、大理岩、绿帘石岩、矽卡岩及花岗斑岩等,均为硬脆性岩石;区内断裂发育,主要由走向南北向(F4)、北西向(F1、F2)两组断裂,次级小断裂及构造裂隙也甚为发育。在断裂构造的影响下,局部地段的硬脆性岩石完整性遭受破坏,裂隙发育,多呈半张开-张开状,为地下水提供了赋存、径流的场所,坑道揭穿该类地段多见一般-轻微滴水,富水性微弱。
断裂构造含水性:目前发现的断层主要有北西向(F1、F2)、南北向(F4)、近东西向(F3)和北东向(F5)四组,这四组断层规模均较大。F1推覆断层位于矿区中部,为逆冲推覆断层,规模较大,属成矿前构造,断层被F2切割成两部分,北东部分呈北西向向南西凸出的弧形,貌似环形构造,断层控制长约1500m,倾向北东,倾角30°~68°,倾向延伸大于300m,该断层使蓟县系周潭岩组地层往南西方向逆掩于石炭系藕塘底组地层之上,与藕塘底组地层接触的断层地段断续见有轻微滴水-一般滴水现象,导水性较好,但含水不均匀、相互连通性差,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F2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切断F1断层,为成矿后断层,总体呈北西走向,控制长达1400m,走向295°~330°左右,倾向南西,倾角65°~75°,局部近直立,倾向延伸大于350m,南西盘下降,北东盘上升,为正断层,错断F1,错距40~100m,局部见有轻微滴水-一般滴水现象,岩石破碎,导水性较好,沿断层走向、倾向含水性不均匀,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F4断层矿区西部,切断F2,近南北走向,控制长约750m,倾向延伸较大,3号勘探线深部控制延伸达600m,走向335°~5°,倾向东,倾角浅部较陡,大于80°,深部变缓,一般65°~75°,部分地段有轻微滴水-一般滴水现象,岩石破碎,坍塌掉块地段较多,导水性较好,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F5断层位于矿区中部0线~4线之间,断层走向67°,长约210m,倾向南东,倾角30°,断层形成的宽度一般3~6.0m,最宽达22m,断层上盘地层上升,下盘下降,错距达200m,沿断面有后期的花岗斑岩侵入,早于南北向断层(F4),断层轻微富水,为岩石破碎,导水性较好,对矿坑充水稍有影响。
③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区内气候潮湿多雨,十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66.35mm,大气降水丰富,为矿区地下水提供了较充沛在补给来源,但由于矿区地形陡峻,岩石透水性差,大多数降水成为表流沿沟谷往区外排泄,仅有少数降水渗入第四系及基岩风化带转化为地下水,并从高处往低处径流。在径流途中,一部分排泄地表,另一部分通过岩石裂隙及断层破碎带渗入深部,成为构造裂隙水,由矿井排出或由低洼处排入沟谷。与此同时,有一部分风化带裂隙水补给第四系孔隙水,然后转化为地表水,沿沟谷排出区外。
由上可知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具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特点,补给来源显然不足,受季节性性影响大。
( 2 )矿山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矿区经多年开采,已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开采坑道系统,自936m标高至806m标高开拓了4个开采中段,开采坑道系统面积达0.12km 2 ,已初具开采规模。所开拓的各中段巷道均处于矿段最低自然排水面以上,矿坑水能自行往外排泄。
( 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矿区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和矿坑水的自然排泄面以上,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矿体主要充水含水层-基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简单故矿区属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类型。
2. 工程地质条件
( 1 )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层状、块状岩类。
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藕塘底组大理岩(未见溶蚀现象)、变质砂(砾)岩和绿帘石岩等,周潭岩组片岩、变粒岩等,还零星出露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小岩体,另外有少量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于沟谷内及地势低洼处。根据岩性、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及主要岩石的物理力学强度将区内岩石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
① 松散-软弱岩组
包括以下四种岩石:
第四系残坡积层、冲洪积层:断续分布于区内浅表层,沟谷中和山坡下,主要由亚粘土、亚砂土及砂砾石、碎石等组成,厚度不大,一般为1m~3m,在沟谷内、山脚下及缓坡处厚度相对较大,其它地段厚度相对较小,含孔隙水,结构松散,稳定性极差,对浅部硐口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分布于区内浅部,厚度差异较大,风化裂隙发育,强风化带岩石多呈块状、砂土状。岩石质量极劣的-劣的,岩体破碎,多呈散体状,稳定性差。风化带对未来硐口和浅部矿坑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构造破碎带:在断裂构造破碎带及其两侧的裂隙密集发育带地段,岩石破碎,多为碎块状,裂隙发育,多呈半张开-张开状,充填胶结较差,岩体结构松散,稳定性差,对未来坑道有一定的影响。
②半坚硬岩组
该岩组由弱风化-未风化的变质砂岩、大理岩、绿帘石岩、铜、铁矿石。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岩石较致密坚硬,岩芯多呈柱状,钻孔RQD值一般>85%,岩体完整性较好。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一般在30~60MPa之间,属半坚硬岩组。岩体质量指标M为0.085~0.17,属差-中等岩体。
③ 坚硬岩组
该类岩石主要为变粒岩、片(麻)岩、及花岗岩岩体,岩石结构大都为全晶质,片状构造。岩石裂隙不发育,致密坚硬,岩芯多呈长柱状、柱状,钻孔RQD值一般>90%,岩体完整性好。单块岩石极限抗压强度一般>60MPa,属坚硬岩,岩体质量指标M为>0.18,属中等-良好岩体。
矿区主要断裂构造及结构面的工程地质特征:矿区范围内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断裂有F1、F2和F4,从现在巷道开采支护情况来看,见坍塌掉块地段主要在南北向F4断层及其旁侧裂隙发育地段。F1和F2断层及其旁侧裂隙发育地段亦见局部有岩石破碎,坍塌掉块现象,均进行了支护。
( 2 )矿区工程地质现状评价
①矿体稳定性
区内已圈9个工业矿体,区内矿体均属热液接触变质矽卡岩型矿床,矿体形态复杂,赋矿层位为石炭系上统藕塘底组,矿体分布于砂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矿体为差~中等岩体,稳定性好。由于构造裂隙发育,破坏了岩体的整体完整性,在局部裂隙集中发育地段矿体稳定性较差,遇水容易垮塌,在该类地段施工应注意支护。
②矿体直接顶底板的稳固性
矿体直接顶底板为大理岩、变质砂岩或绿帘石岩,为中等-良好岩体。从现有坑道施工情况来看,岩体质量较好,矿体顶底板稳定性较好,仅局部地段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裂隙发育,稳定性差,遇水容易垮塌。巷道需要支护的地段主要为硐口风化带地段及构造破碎带地段。
矿区以变质砂岩、大理岩为主的层状岩类和以花岗斑岩为主的块状岩类,矿体稳固性较好,局部裂隙发育地段稳定性较差,矿体直接顶底板稳固性好,局部地段岩体受构造影响,完整性遭破坏,稳定性变差,地下水不具较大的静水压力;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少,对矿体开采影响有限,地层岩性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故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 类型。
3. 环境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人口稀疏的低山区,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为泥石流和局部崩塌。另外,目前矿山各开采中段现有的废石堆积场断续分布在一北东走向的沟谷中,沟谷的坡降较大,在大雨季节很容易发生溃塌而形成泥石流,给矿山及沟谷下部的山村带来大的威胁。
目前水体的污染多来自区内人工探矿、采矿活动,坑道内排的酸水及Cu、Zn等重金属元素均排入沟谷内的主干溪流,会对附近地表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未来堆石场上的矿石、废石经雨淋浸以后,有害组分经淋滤随雨水渗入地下或流入附近地表水体,会对地表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矿区采矿时可产生局部地表变形,但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区内无热害,无辐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一般,矿坑排水及矿石和废石有害组分的分解易造成对附近水体的污染。总的来说, 矿区环境地质属中等 类型。
综上,矿区矿床属以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为主 开采技术条件中等 的矿床(Ⅱ-4)。
(七)矿山开发现状及矿区矿业活动现状
龙头岗铅锌矿始建于1986年9月,采矿生产能力为25吨/日。该矿于2001年9月依法取得采矿权,生产规模0.02万吨/年。
矿山采用平硐开拓,主要开采11~4线Cu-1、Cu-2矿体,分4个中段(936m、895m、857m及806m中段)开采,对连续性好、走向长度大的矿体采用浅井留矿法采矿;对矿体连续性差,走向长度不大,透镜状,不规则形状的矿体采用全面法或房柱法采矿。
根据该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地下开采铜矿、锌矿,采出矿石后运输至选矿厂选矿,最终产品方案为铜精矿、锌精矿。设计矿山采用平硐开拓,浅孔留矿采矿法、全面留矿采矿法、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采矿;选矿采用优先浮选铜、再浮选锌的工艺流程。设计采矿回采率85%,矿石贫化率20%;铜精矿品位 Cu 23%、 Ag 500g/t,锌精矿品位 Zn 45%、 Ag 120g/t;铜精矿选矿回收率 Cu 94%、 Ag 78.62%,锌精矿选矿回收率 Zn 81%、 Ag 7.13%。设计采选原矿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
根据现场考察及询证,评估范围内无其他矿业活动,也不存在矿业权权属争议。
九、评估实施过程根据《矿业权评估程序规范(CMVS 11000-2008)》,按照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申请人的要求,我公司组织评估人员,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实施了如下评估程序:
1. 接受委托阶段 :2014年9月17日,经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以公开方式选择我公司为承担本项目评估机构;项目接洽,与评估委托人明确此次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接受评估委托书),拟定评估计划(评估方案和方法等),收集与评估有关的资料,向采矿权申请人提供评估资料准备的清单。
2. 尽职调查阶段 :2014年9月18~20日,根据评估的有关原则和规定,评估人员吴家齐、范莹在龙头岗铅锌矿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进行产权验证和查阅有关材料,征询、了解、核实矿床地质勘查、矿山建设及生产经营等基本情况,指导企业准备评估有关资料,现场收集、核实与评估有关的地质、设计、财务会计资料等;对矿区范围内有无矿业权纠纷进行了核实。
3. 评定估算阶段 :评估人员于2014年9月21日~2015年1月31日,依据收集的评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合理选取评估参数,完成评定估算,具体步骤如下: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查阅有关法律、法规,调查有关矿产开发及销售市场,按照既定的评估程序和方法,选取评估参数,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对估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形成评估结论,完成评估报告初稿,复核评估结论,并对评估结论进行修改和完善。
4. 出具报告阶段 :2015年2月1~3日,根据评估工作情况,起草评估报告,出具评估报告,并向评估委托人提交评估报告。
十、评估方法龙头岗铅锌矿为拟改扩建中型矿山,矿山设计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该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已评审通过并核准备案。已委托有资格的设计单位编制了开发利用方案,开发利用方案已评审通过。根据本次评估目的和采矿权的具体特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具有一定规模、具有独立获利能力并能被测算,其未来的收益及承担的风险能用货币计量,其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技术经济参数可参考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等数据确定。因此,我们认为该采矿权的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基本齐全、可靠,这些报告和有关数据基本达到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的要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矿业权评估技术基本准则(CMVS 00001-2008)》、《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规范(CMVS 12100-2008)》以及《矿业权价款评估应用指南(CMVS 20100-2008)》(以下简称《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确定本次评估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
折现现金流量法基本原理是,将矿业权所对应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作为现金流量系统,将评估计算年限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以与净现金流量口径相匹配的折现率,折现到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之和,作为矿业权评估价值。
计算净现金流量现值采用的折现率中包含了矿产开发投资的合理报酬,以此折现率计算的项目净现金流量现值即为项目超出矿产开发投资合理回报水平的“超额收益”,也即矿业权评估价值。
折现现金流量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 P ——矿业权评估价值;
CI ——年现金流入量;
CO ——年现金流出量;
(CI - CO) t ——年净现金流量;
i ——折现率;
t ——年序号( t = 1,2,…,n );
n ——评估计算年限。
十一、评估参数的确定评估参数选取主要参考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2014年3月编制的《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以下简称《储量地质报告》)、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赣金林储审字[2014]067号《〈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以下简称《储量评审意见书》)、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储备字〔2014〕62号《关于〈江西省铅山县龙头岗铅锌矿资源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以下简称《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7月编制的《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下简称《开发利用方案》)及其《审查意见》,以及评估人员掌握的其他资料确定。
(一)评估所依据资料评述
1. 储量估算资料
按《储量地质报告》,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是在充分收集区内已有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次核实,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特征及矿体赋存部位,基本查明了矿体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查明了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结构构造、有益及有害组分含量、矿石类型、品位及其变化,基本查明了矿石可选性能;圈定了采空区范围;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了初步评价;估算了资源储量,并编制了储量地质报告,为矿山开采提供了地质依据。
依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经对《储量地质报告》分析,我们认为,该矿采用水平投影及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正确;块段划分和工业指标、参数确定基本合理;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较可靠。《储量地质报告》符合规范要求,通过了主管部门评审备案,可作为评估依据。
2. 开发利用方案
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及有关安全规程、设计规范及技术规定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是根据矿体赋存具体特点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以当地矿山行业平均生产力水平为基本尺度以及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为原则编制的,报告编制方法合理、内容基本完整。经类比,《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技术和经济指标项目与当地矿山平均生产力水平相近,参数选取基本合理,项目经济可行,可作为本次评估经济技术指标选取的依据或基础。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本次评估按评估拟定的产品价格、矿山投资及成本费用等参数进行项目财务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如下表: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指标 |
1 |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 | 19.00 |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 | 15.71 | |
2 |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i c =13%) | 万元 | 4724.72 |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i c =13%) | 万元 | 2105.88 | |
3 |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 年 | 5.97 |
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 年 | 6.69 |
由财务评价指标可以看出,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评估拟定的产品价格、矿山投资及成本费用基本可以反映当前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为原则的经济指标参数。
(二)评估参数的选取
各参数取值说明如下:
1. 保有资源储量
根据《储量地质报告》(参见P77~80)及其《储量评审意见书》(参见P11~12)和《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截止储量核实基准日2013年12月31日,龙头岗铅锌矿矿区范围评审通过的铜矿石+锌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288.9万吨,(主矿产铜+伴生铜)铜金属量38228吨、平均品位 Cu 1.32%,(主矿产锌+伴生锌)锌金属量32895吨、平均品位 Zn 1.14%,伴生银金属量99.5吨、平均品位 Ag 34.44g/t。按矿石类型划分:
铜矿石: 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217.9万吨,铜金属量36967吨、平均品位 Cu 1.70%,伴生锌金属量14855吨、平均品位 Zn 0.68%,伴生银金属量87.2吨、平均品位 Ag 40.02g/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石量119.8万吨,铜金属量20933吨、平均品位 Cu 1.75%,伴生锌金属量8249吨、平均品位 Zn 0.69%,伴生银金属量49.3吨、平均品位 Ag 41.15g/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98.1万吨,铜金属量16034吨、平均品位 Cu 1.63%,伴生锌金属量6606吨、平均品位 Zn 0.67%,伴生银金属量37.9吨、平均品位 Ag 38.63g/t。
锌矿石: 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71.0万吨,伴生铜金属量1261吨、平均品位 Cu 0.18%,锌金属量18040吨、平均品位 Zn 2.54%,伴生银金属量12.3吨、平均品位 Ag 17.32g/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矿石量28.6万吨,伴生铜金属量340吨、平均品位 Cu 0.12%,锌金属量8247吨、平均品位 Zn 2.88%,伴生银金属量5.0吨、平均品位 Ag 17.48g/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石量42.4万吨,伴生铜金属量921吨、平均品位 Cu 0.22%,锌金属量9793吨、平均品位 Zn 2.31%,伴生银金属量7.3吨、平均品位 Ag 17.22g/t。
根据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财建〔2009〕77号《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西省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无偿取得且尚未进行有偿处置的采矿权,采矿权价款评估“剩余资源储量估算以2006年9月30日作为评估基准日”。为此,需将经评审通过并备案的截止2009年底的保有资源储量+2006年10月~2013年底期间动用资源储量换算为2006年9月底的保有资源储量。
根据《储量地质报告》(参见P80)及《储量评审意见书》(参见P12),该矿2006年10月~2013年底共消耗资源储量铜矿(122b)矿石量28.1万吨,铜金属量5140吨,铜矿石中伴生锌金属量1060吨、伴生银金属量11.8吨。
综上,本次 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 即截止2006年9月30日铜矿石+锌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合计为 317.00 万吨 ,(主矿产铜+伴生铜)铜金属量43368吨、平均品位 Cu 1.37%,(主矿产锌+伴生锌)锌金属量33955吨、平均品位 Zn 1.07%,伴生银金属量111.3吨、平均品位 Ag 35.11g/t。按矿石类型划分:
铜矿石: 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246.0万吨,铜金属量42107吨、平均品位 Cu 1.71%,伴生锌金属量15915吨、平均品位 Zn 0.65%,伴生银金属量99.0吨、平均品位 Ag 40.24g/t。其中(122b)矿石量147.9万吨,铜金属量26073吨、平均品位 Cu 1.76%,伴生锌金属量9309吨、平均品位 Zn 0.63%,伴生银金属量61.1吨、平均品位 Ag 41.31g/t;(333)矿石量98.1万吨,铜金属量16034吨、平均品位 Cu 1.63%,伴生锌金属量6606吨、平均品位 Zn 0.67%,伴生银金属量37.9吨、平均品位 Ag 38.63g/t。
锌矿石: 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71.0万吨,伴生铜金属量1261吨、平均品位 Cu 0.18%,锌金属量18040吨、平均品位 Zn 2.54%,伴生银金属量12.3吨、平均品位 Ag 17.32g/t。其中(122b)矿石量28.6万吨,伴生铜金属量340吨、平均品位 Cu 0.12%,锌金属量8247吨、平均品位 Zn 2.88%,伴生银金属量5.0吨、平均品位 Ag 17.48g/t;(333)矿石量42.4万吨,伴生铜金属量921吨、平均品位 Cu 0.22%,锌金属量9793吨、平均品位 Zn 2.31%,银金属量7.3吨、平均品位 Ag 17.22g/t。
详见附表二。
2.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
本项目开发经济可行。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35)及其评审意见,该矿(122b)全部参与设计利用,(333)按可信度系数0.65折算后设计利用。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及《开发利用方案》,本次评估确定(122b)全部参与评估计算;根据《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GB 50771-2012),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333)可信度系数取值合理,本次评估据此确定(333)资源量取可信度系数0.65折算后参与评估计算。则: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该类型资源量的可信度系数)
●铜矿石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
矿石量=(122b)147.9+(333)98.1×0.65=211.67(万吨)
铜金属量=(122b)26073+(333)16034×0.65=36495.10(吨) (主矿产)
锌金属量=(122b)9309+(333)6606×0.65=13602.90(吨) (伴生)
银金属量=(122b)61.1+(333)37.9×0.65=85.74(吨) (伴生)
经计算,平均品位 Cu 1.72%、 Zn 0.64%、 Ag 40.51g/t
●锌矿石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
矿石量=(122b)28.6+(333)42.4×0.65=56.16(万吨)
铜金属量=(122b)340+(333)921×0.65=938.65(吨) (伴生)
锌金属量=(122b)8247+(333)9793×0.65=14612.45(吨) (主矿产)
银金属量=(122b)5.0+(333)7.3×0.65=9.75(吨) (伴生)
经计算,平均品位 Cu 0.17%、 Zn 2.60%、 Ag 17.36g/t
综上,铜矿石+锌矿石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矿石量267.83万吨(即211.67+56.16),铜金属量37433.75吨(即主矿产铜36495.10+伴生铜938.65)、平均品位 Cu 1.40%,锌金属量28215.35吨(即伴生锌13602.90+主矿产锌14612.45)、平均品位 Zn 1.05%,伴生银金属量95.49吨(即85.74+9.75)、平均品位 Ag 35.65g/t。详见附表二。
注: 《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对矿山深部的805m中段至该矿《采矿许可证》载明的最低开采标高800m之间矿体〔铜矿石量(122b+33)17.56万吨、锌矿石量(333)0.528万吨〕进行保护(若现新设置中段开采明显不合理),待矿山完成下一步扩界后针对805m以下资源储量再进行统一的设计利用。考虑到其属评估范围(矿区范围)内且非不能经济利用的资源储量等零星矿体设计损失,本次评估该部分资源储量参与评估计算。
3. 开发方案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该矿地下开采铜矿、锌矿,采用平硐开拓,分中段开采(西翼23~20线主矿体划分为1010m、940m、900m、860m、830m及805m中段,中部46线小矿体划分为860m、830m及800m中段),浅孔留矿采矿法、全面留矿采矿法、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采矿,无轨汽车运输,机械抽出式通风,自流排水;采出矿石后运输至选矿厂采用优先浮选铜、再浮选锌的流程选矿,其工艺流程为三段一闭路破碎、两段闭路磨矿、一粗一扫两精浮选铜精矿、一粗三扫三精浮选锌精矿,生产铜精矿(含铜、含银)和锌精矿(含锌、含银)产品。设计原矿采选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
4. 产品方案
《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最终产品方案为铜精矿、锌精矿,产品可计价组分为铜精矿含铜和含银、锌精矿含锌和含银。本次评估据此确定产品方案为铜精矿(品位 Cu 23%、 Ag 490g/t)和锌精矿(品位 Zn 45%、 Ag 134g/t)(精矿品位确定见后述),产品就地销售。
5. 采选技术指标
设计损失量: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该矿无需留设永久矿柱或零星矿体等设计损失,本次评估据此确定设计损失量为零。
采矿技术指标: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42)设计采矿回收率85%、矿石贫化率20%。类比类似矿山实际,我们认为该设计合理。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矿回采率为85%、矿石贫化率为20%。
按铜矿石+锌矿石评估利用资源储量平均品位 Cu 1.40%、 Zn 1.05%、 Ag 35.65g/t,矿石贫化率20%计算,本次评估确定 采出矿石即入选原矿平均品位 Cu 1.12 % 〔即1.40%×(1-20%)〕、 Zn 0.84 % 〔即1.05%×(1-20%)〕、 Ag 28.52g/t 〔即35.65g/t×(1-20%)〕。
选矿技术指标: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62)设计选矿技术指标:入选原矿品位 Cu 1.06%、 Zn 0.91%、 Ag 27.55g/t;铜精矿品位 Cu 23%、 Ag 500g/t,锌精矿品位 Zn 45%, Ag 120g/t;铜精矿选矿回收率 Cu 94%、 Ag 78.62%,锌精矿选矿回收率 Zn 81%, Ag 7.13%。本次评估据此确定 铜精矿含铜品位 Cu 23% , 铜精矿选矿回收率 Cu 94% 、 Ag 78.62% ; 锌精矿品位 Zn 45% ,锌精矿选矿回收率 Zn 81% 、 Ag 7.13% 。按金属平衡计算,铜精矿含银品位为490g/t〔即铜精矿含银量÷铜精矿量=1吨原矿量×原矿含银品位28.52g/t×铜精矿选银回收率78.62%÷(1吨原矿量×原矿含铜品位1.12%×铜精矿选铜回收率94%÷铜精矿含铜品位23%)〕;锌精矿含银品位为134g/t〔即锌精矿含银量÷锌精矿量=1吨原矿量×原矿含银品位28.52g/t×锌精矿选银回收率7.13%÷(1吨原矿量×原矿含锌品位0.84%×锌精矿选锌回收率81%÷锌精矿含锌品位45%)〕。本次评估确定 铜精矿含银品位 Ag 490g/t 、锌精矿含银品位 Ag 134g/t 。
6. 可采储量
综上所述,本次评估利用可采储量计算如下:
可采储量=(评估利用资源储量-设计损失量)×采矿回采率
●铜矿石 评估利用可采储量:
矿石量=(211.67-0)×85%=179.92(万吨)
铜金属量=(36495.10-0)×85%=31020.84(吨) (主矿产)
锌金属量=(13602.90-0)×85%=11562.47(吨) (伴生)
银金属量=(85.74-0)×85%=72.88(吨) (伴生)
经计算,平均品位 Cu 1.72%、 Zn 0.64%、 Ag 40.51g/t。
●锌矿石 评估利用可采储量:
矿石量=(56.16-0)×85%=47.74(万吨)
铜金属量=(938.65-0)×85%=797.85(吨) (伴生)
锌金属量=(14612.45-0)×85%=12420.58(吨) (主矿产)
银金属量=(9.75-0)×85%=8.29(吨) (伴生)
经计算,平均品位 Cu 0.17%、 Zn 2.60%、 Ag 17.36g/t。
综上,铜矿石+锌矿石 评估利用可采储量矿石量227.66万吨(即179.92+47.74),铜金属量31818.69吨(即主矿产铜31020.84+伴生铜797.85)、平均品位 Cu 1.40%,锌金属量23983.05吨(即伴生锌11562.47+主矿产锌12420.58)、平均品位 Zn 1.05%,伴生银金属量81.17吨(即72.88+8.29)、平均品位 Ag 35.65g/t。
详见附表二。
7. 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3600002009103120039430号《采矿许可证》载明该矿生产规模为0.02万吨/年,经审批的《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该矿生产能力为30.00万吨/年。从该矿开采技术条件分析,我们认为该矿原矿采选生产能力30.00万吨/年是合适的。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考虑到本次评估目的,本次评估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采选处理原矿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取值。
据以上分析确定矿山服务年限,具体计算如下:
式中: T —— 矿山服务年限
Q —— 可采储量,矿石量227.66万吨
A —— 矿山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
ρ —— 矿石贫化率,20%
该矿属改扩建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8)设计矿山改扩建建设期为12个月即1年,矿山投产后第一年为试产期、生产负荷为70%,第二年达产,则:
T=〔227.66÷(1-20%)-30.00×70%〕÷30.00+1=9.79(年)
综上,本次评估确定改扩建 建设期 1 年, 自2015年1月至12月;2016年1月矿山投产,试产期1年自2016年1月至12月、生产负荷70%,2017年1月开始矿山达产、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生产负荷100%), 评估计算的服务年限即矿山服务年限 9.79 年 自2016年1月至2025年10月; 评估计算年限 10.79 年 (即1+9.79)自2015年1月至2025年10月。
8. 产品价格及销售收入
(1)产品产量
按铜矿石和锌矿石混采混选,采出矿石即入选原矿品位 Cu 1.12%、 Zn 0.84%、 Ag 28.52g/t;铜精矿选矿回收率 Cu 94%、 Ag 78.62%,锌精矿选矿回收率 Zn 81%、 Ag 7.13%。正常生产年份采选处理原矿生产规模30.00万吨/年,则正常生产年份:
年铜精矿含铜产量=年原矿生产规模×入选原矿铜品位×铜选矿回收率
=30.00万吨×1.12%×94%=3158.40吨
年铜精矿含银产量=年原矿生产规模×入选原矿银品位×银选矿回收率
=30.00万吨×28.52g/t×78.62%=6726.73千克
年锌精矿含锌产量=年原矿生产规模×入选原矿锌品位×锌选矿回收率
=30.00万吨×0.84%×81%=2041.20吨
年锌精矿含银产量=年原矿生产规模×入选原矿银品位×银选矿回收率
=30.00万吨×28.52g/t×7.13%=610.04千克
(2)产品销售价格
如前所述,该矿矿石经选矿处理后生产铜精矿(品位 Cu 23%、 Ag 490g/t)和锌精矿(品位 Zn 45%、 Ag 134g/t)产品,本次评估确定产品可计价组分为铜精矿含铜及含银、锌精矿含锌及含银。
根据《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矿业权评估用的产品价格反映了对未来产品市场价格的判断(预测)结果,应在获得充分的历史价格信息资料基础上,分析价格变动趋势,预测确定与产品方案口径相一致的、评估计算的服务年限内的产品价格;一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等方法以当地公开市场价格口径,根据评估对象的产品规格类型和质量、销售条件(销售方式和销售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矿业权价款评估确定评估用的产品价格,一般采用当地价格口径确定,可以评估基准日前3个年度的价格平均值或回归分析后确定评估用的产品价格;对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服务年限较长的大中型矿山,可以评估基准日前5个年度内价格平均值确定评估用的产品价格;对服务年限短的小型矿山,可以采用评估基准日当年价格的平均值确定评估用的产品价格。
2014年3月编制的《储量地质报告》(参见P83)列示2011年~2013年,铜金属含税价格分别为56365.80元/吨、56509.35元/吨、58332.63元/吨,锌金属含税价格分别为10655.72元/吨、11775.64元/吨、9003.98元/吨,银金属含税价格分别为4.7元/克、4.7元/克、4.8元/克。2014年7月编制的《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12)设计按铜金属价53912元/吨、铜精矿含铜折算系数0.85以及银金属价5280元/千克、铜精矿含银计价系数0.73,计算铜精矿含税价为1.26万元/吨;按锌金属价15107元/吨、锌精矿含锌折算系数0.6216以及银金属价5280元/千克、锌精矿含银计价系数0.15,计算锌精矿含税价为0.43万元/吨。
该矿属中型生产规模矿山,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本次评估用产品价格采用评估基准日近三年即2012年~2014年价格的平均值确定。
根据上海金属网公布的铜现货交易平均价统计,2012年~2014年1 # 铜现货交易平均含税价格为53262元/吨(见下表)。
上海金属网 1 号铜现货交易月平均价(含税价)统计表 | ||||||||||||
资料来源:上海金属网 http://www.shmet.com | 计价单位:元/吨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12年 | 57382 | 59461 | 59609 | 57971 | 56878 | 55098 | 55692 | 55506 | 58582 | 58140 | 56028 | 57015 |
2013年 | 57814 | 58088 | 56197 | 53216 | 53334 | 51590 | 50486 | 52434 | 52400 | 52172 | 51175 | 51328 |
2014年 | 51694 | 50295 | 46389 | 48137 | 50031 | 49674 | 51015 | 50364 | 49482 | 48228 | 47997 | 46520 |
2012 年~ 2014 年平均价 53262 元 / 吨 |
按江西翔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原料(铜精矿)买卖合同》,1 # 铜价在50000元/吨(含)以上时,以铜品位20%为基准品位,铜精矿含铜含税销售价格按上海有色金属网1 # 铜均价×计价系数85%;铜品位≥21%且<26%时,以20%为基准,每增1%另品位等级加价150元/吨含铜。参照该合同,本次评估确定品位23%的铜精矿含铜计价系数为85%、品位等级加价450元(即150×3),则品位23%的 铜精矿含铜含增值税销售价格 为 45723 元 / 吨 (即1号铜含税价格53262×计价系数85%+150×3),即 铜精矿含铜不含增值税价格 为 39079.49 元 / 吨 〔即45723÷(1+17%)〕。
根据上海金属网公布的锌现货交易平均价统计,2012年~2014年0 # 锌现货交易平均含税价格为15297元/吨(见下表)。
上海金属网 0 号锌现货交易月平均价(含税价)统计表 | ||||||||||||
资料来源:上海金属网 http://www.shmet.com | 计价单位:元/吨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12年 | 14993 | 15631 | 15500 | 15294 | 15007 | 14649 | 14616 | 14593 | 15163 | 14917 | 14761 | 15140 |
2013年 | 15208 | 15497 | 15497 | 14546 | 14554 | 14654 | 14685 | 14976 | 14855 | 15083 | 14975 | 15038 |
2014年 | 15092 | 14994 | 14744 | 14940 | 15177 | 15421 | 16487 | 16739 | 16681 | 16856 | 17014 | 16727 |
2012 年~ 2014 年平均价 15297 元 / 吨 |
按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与马关云铜锌业有限公司签订的《硫化锌精矿供应合同》(交货时间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31日),锌精矿含锌(品位Zn≥48%)含税销售价格计算公式:以上海有色金属网0 # 锌均价作为基价,当基价大于等于11500元或小于25000元每吨时,锌精矿含锌含税交货价=(基价-6050元/金属吨)-(基价-17000元)×20%;当锌精矿含锌品位≤48%,每降低0.1%个百分点,另每吨金属品位等级减价(基价×1‰)。参照该合同,本次评估确定品位45%的 锌精矿含锌含增值税销售价格 为 9542 元 / 吨 〔即(15297-6050)-(15297-17000)×20%-(15297×1‰×30)〕,即 锌精矿含锌不含增值税价格 为 8155.56 元 / 吨 〔即9542÷(1+17%)〕。
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布的白银月均价统计,2012年~2014年白银Ag(T+D)(含银≥99.9%)现货交易平均含税价格为5108元/千克(见下表)。
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 Ag(T+D) 现货交易月平均价(含税价)统计表 | ||||||||||||
资料来源:上海黄金交易所 http://www.sge.sh 或 http://www.sge.com.cn | 计价单位:元/千克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12年 | 6331 | 7055 | 6865 | 6551 | 5970 | 5945 | 5795 | 6131 | 7051 | 6810 | 6755 | 6573 |
2013年 | 6416 | 6159 | 5977 | 5003 | 4603 | 4110 | 3929 | 4462 | 4561 | 4430 | 4237 | 4059 |
2014年 | 4046 | 4270 | 4195 | 4085 | 4085 | 4211 | 4314 | 4215 | 3980 | 3809 | 3408 | 3474 |
2012 年~ 2014 年平均价 5108 元 / 千克 |
我国铜精矿含银、锌精矿含银等白银中间产品价格实行按计价系数(白银中间产品与 Ag 99.9%的国标三号白银价格比例)方式计算。按江西翔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原料(铜精矿)买卖合同》,铜精矿含银品位≥300g/t且<500g/t时,铜精矿含银的计价系数为73%。参照该合同,本次评估确定品位490g/t的 铜精矿含银含增值税销售价格 为 3729 元 / 千克 (即国标三号银含税价5108×计价系数73%),即 铜精矿含银不含增值税价格 为 3187.18 元 / 千克 〔即3729÷(1+17%)〕。按照原国家计委计价格〔1994〕1541号《关于调整白银收售价格和生产白银中间产品价格的通知》“生产白银中间产品计价系数表”,锌精矿含银品位≥100 g/t且<150g/t时,锌精矿含银的计价系数为15%。本次评估确定品位134g/t的 锌 精矿含银含增值税销售价格 为 766 元 / 千克 (即国标三号银含税价5108×计价系数15%),即 锌精矿含银不含增值税价格 为 654.70 元 / 千克 〔即766÷(1+17%)〕。
(注: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增值税统一按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计算。)
(3)销售收入
假设该矿生产的铜精矿、锌精矿产品全部销售,则正常生产年份:
铜精矿含铜销售收入=铜精矿含铜产量×铜精矿含铜销售价格
=3158.40吨×39079.49元/吨=12342.87万元
铜精矿含银销售收入=铜精矿含银产量×铜精矿含银销售价格
=6726.73千克×3187.18元/千克=2143.93万元
锌精矿含锌销售收入=锌精矿含锌产量×锌精矿含锌销售价格
=2041.20吨×8155.56元/吨=1664.71万元
锌精矿含银销售收入=锌精矿含银产量×锌精矿含银销售价格
=610.04千克×654.70元/千克=39.94万元
正常生产年份销售收入合计16191.45万元,其中铜精矿含铜及锌精矿含锌销售收入14007.58万元,铜精矿含银及锌精矿含银销售收入2183.87万元。
产品产量、销售收入计算详见附表三。
9.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按含增值税价估算。详见附表四。
该矿属改扩建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生产规模由现0.02万吨/年改扩建为30.00万吨/年,故本次评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利用原有固定资产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4),该矿能利用的已形成的原有固定资产投资(净值)7110.00万元,其中井巷工程(开拓工程)1460.00万元,房屋建筑物(建筑工程)2590.00万元,设备3060.00万元。本次评估据此确定利用原有固定资产投资。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2~84),该矿改扩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9400.01万元,其中井巷工程(开拓工程)1119.41万元,房屋建筑物(建筑工程)2348.22万元,设备(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4215.79万元(4054.6+161.19),其他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90.50万元(含土地征用及临时用地补偿费210.00万元),预备费用(工程预备费)1226.09万元(按新增建设工程费用的15%计算)。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矿山设计文件中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确定评估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时,应合理剔除预备费用、征地费用、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开发利用方案》未估算建设期贷款利息,本次评估剔除征地费用(土地征用及临时用地补偿费)210.00万元、预备费用1226.09万元,其他费用分摊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分部工程费用后,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为7963.92万元,其中井巷工程1160.28万元,房屋建筑物2433.95万元,设备4369.69万元。
综上确定本次固定资产投资为15073.92万元,经过分析并类比当地类似矿山建设实际,我们认为,上述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合理(单位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投资为502.46元/吨)。本次评估确定 固定资产投资 为 15073.92 万元 (利用原有7110.00万元、新增7963.92万元):井巷工程2620.28万元,房屋建筑物5023.95万元,设备7429.69万元(利用原有设备3060.00万元、新增设备4369.69万元)。详见附表四。
该矿属改扩建矿山,利用的原有固定资产7110.00万元在评估基准日即已投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期1年均匀投入,则2015年投入新增固定资产7963.92万元。详见附表一。
10. 回收固定资产净残(余)值、更新改造资金及回收抵扣设备进项增值税
根据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关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评估确定新购进设备(包括建设期投入和更新资金投入)按17%增值税税率估算可抵扣的进项增值税,新购进设备原值按不含增值税价估算。
经询证,该矿利用原有设备可视为2009后购置且设备进项增值税在评估基准日前已抵扣完毕,则利用的原有设备按其固定资产投资确定原有设备原值3060.00万元(不含已抵扣的进项增值税)。
新增的设备投资为4369.69万元,经计算设备可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为634.91万元〔即4369.69÷(1+17%)×17%〕,新增设备原值为3734.78万元(即4369.69-634.91)。
综上,生产期初设备原值为6794.78万元(原有3060.00万元+新增3734.78万元)。
井巷工程按财务制度规定计提维简费、不再采用年限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留残值。
回收房屋建筑物、设备的残值按其固定资产原值乘以固定资产净残值率计算。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及《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井巷工程更新资金不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考虑,而以更新性质的维简费及安全费用方式直接列入经营成本;房屋建筑物和设备采用不变价原则考虑其更新资金投入,即房屋建筑物、设备在其计提完折旧后的下一时点(下一年或下一月)投入等额初始投资。由于本项目评估计算服务年限均不大于房屋建筑物、设备的折旧年限,故本次评估不考虑其更新资金投入。
房屋建筑物:按照《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及有关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项目房屋建筑物特点、评估计算服务年限,本次评估确定房屋建筑物按平均折旧年限25年计算折旧,净残值率5%。经计算,在评估计算期末回收余值3155.70万元。
设备:按照《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及有关部门的规定,结合该矿设备特点、评估计算服务年限,本次评估确定设备按平均10年折旧年限计算折旧,净残值率为5%。经计算,在评估计算期末回收余值477.88万元。
则评估计算期内回收固定资产净残(余)值合计为3633.58万元。详见附表五。
根据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关规定,本次评估在矿山生产期开始,产品销项增值税抵扣当期材料、动力进项增值税后的余额,抵扣设备进项增值税;当期未抵扣完的设备进项增值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生产期各期抵扣的设备进项增值税计入对应的抵扣期间的现金流入中,回收抵扣的设备进项增值税。详见附表八、附表一。
11.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是指为维持生产所占用的全部周转资金。本次评估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根据《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有色金属矿山的流动资金可以按销售收入资金率30%~40%估算。考虑该项目产品销售价格等是按公开市场确定,且考虑该项目未来生产销售环节等的特性以及对未来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测,本着公平市场原则,参考类似企业平均水平,本评估项目确定销售收入资金率为35%,本项目正常生产年份销售收入为16191.45万元,则流动资金为5667.01万元(即16191.45×35%)。
流动资金在矿山生产期按生产负荷投入。该矿属改扩建矿山,2016年1月矿山投产,试产期1年、生产负荷70%,2017年1月开始矿山达产、生产负荷100%,则生产期初的2016年1月初投入流动资金3966.91万元(即5667.01×70%),2017年1月初投入剩余的流动资金1700.10万元(即5667.01-3966.91)。评估期末回收全部流动资金。
12. 经营成本
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成本费用指标项目基本能反映当前经济技术条件及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为原则的经济指标参数,其财务评价指标已由前叙,可以看出,评估拟定的经济指标参数反映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因此,根据《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本次评估的成本费用是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成本费用参数及采矿权评估有关规定估算确定(参见附表五、附表六、附表七)。
经营成本采用总成本费用扣除折旧费、折旧性质的维简费、利息支出确定。总成本费用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由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生产成本由材料费、动力费、生产人员工资、折旧费、维简费、安全费用、修理费、原矿运输费用和其他制造费用组成。期间费用由管理费用、营业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构成。
各项成本费用确定过程如下:
(1) 材料费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7及附表10-10)设计该矿正常生产年份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材料费(辅助材料)(含进项增值税)为68.65元/吨(即2059.37万元÷30.00万吨/年),换算成不含增值税的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材料费为58.68元/吨〔即68.65÷(1+17%)〕。类比类似矿山及该矿实际,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材料费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材料费为58.68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材料费=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材料费
=30.00万吨×58.68元/吨=1760.40万元
(2) 动力费 (燃料及动力)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7及附表10-10)设计该矿正常生产年份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动力费(燃料及动力费)(含进项增值税)为53.91元/吨(即1617.30万元÷30.00万吨/年),换算成不含增值税的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动力费为46.08元/吨〔即53.91÷(1+17%)〕。类比类似矿山及该矿实际,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动力费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动力费为46.08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动力费=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动力费
=30.00万吨×46.08元/吨=1382.40万元
(3) 生产人员工资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6及附表10-10)按劳动定员采矿295人、选矿及辅助生产215人(选矿及辅助生产165人+机电辅助生产50人)以及人年均工资采矿5万元、选矿及辅助生产4.8万元,设计采选及辅助生产人员工资83.57元/吨〔即(2267.00+240.00)万元÷30.00万吨/年〕,类比类似矿山及该矿实际,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采选及辅助生产人员工资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生产人员工资为83.57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生产人员工资=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生产人员工资
=30.00万吨×83.57元/吨=2507.10万元
(4) 折旧费
根据固定资产类别和财税等有关部门规定、《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除井巷工程计提维简费外,其他固定资产采用年限法计算折旧,折旧费计算参见附表五。
房屋建筑物:按平均折旧年限25年、净残值率5%计,正常生产年份折旧费190.91万元。
设备:按平均折旧年限10年、净残值率5%计,正常生产年份折旧费645.50万元。
综上,正常生产年份全部固定资产折旧费为836.41万元,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折旧费为28.76元/吨。
(5) 维简费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维简费应按财税制度及有关部门的规定提取,并全额纳入总成本费用中。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附表10-10)设计该矿正常生产年份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维简费为18元/吨(即540.00万元÷30.00万吨/年)。根据财政部财企〔2004〕324号《关于提高冶金矿山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标准的通知》,维简费提取标准为吨矿15~18元,其中国有大中型矿山提取标准为18元/吨。该矿拟扩建为中型矿山,按本项目特点,类比类似矿山,本次评估确定维简费为18.00元/吨。
根据《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对计提维简费的金属矿等,按评估计算的服务年限内采出原矿量和采矿系统固定资产投资计算单位矿石折旧性质的维简费,以按财政部门规定标准计提的维简费扣除单位矿石折旧性质的维简费后全部余额作为更新费用(更新性质的维简费)列入经营成本(但余额为负数时不列更新费用)。按此计算,折旧性质的维简费为9.21元/吨〔即井巷工程投资2620.28万元÷评估计算服务年限内采出原矿量,采出原矿量=评估计算期内动用可采储量矿石量227.66万吨/年÷(1-矿石贫化率20%)=284.58万吨〕,则更新性质的维简费为8.79元/吨(即18.00-9.21)。
正常生产年份维简费=年处理原矿量×单位原矿维简费
=30.00万吨×18.00元/吨=540.00万元
其中,折旧性质的维简费为276.30万元,更新性质的维简费为263.70万元。
(6) 安全费用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安全费用应按财税制度及有关部门的规定提取,并全额纳入经营成本中。
根据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财企〔2012〕16号文印发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为: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吨矿为10.00元;选厂按入库尾矿量计算,四等及五等尾矿库每吨1.50元。经计算,该矿选矿年产尾矿量为281731.83吨〔即年选矿处理原矿量300000吨-年产铜精矿量13732.17吨(即铜精矿含铜量3158.40吨÷铜精矿含铜品位23%)-年产锌精矿量4536.00吨(即锌精矿含锌量2041.20吨÷锌精矿含锌品位45%)〕。《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66)设计该矿尾矿库属四等,本次评估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安全费用为11.41元/吨(即矿山安全费用10.00元/吨+选矿尾矿量281731.83吨/年×尾矿安全费用1.50元/吨÷采选原矿生产规模300000吨/年〕。则:
正常生产年份安全费用=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安全费用
=30.00万吨×11.41元/吨=342.30万元
(7) 修理费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附表10-10)设计该矿正常生产年份采选综合单位原矿修理费为16.15元/吨(即484.38万元÷30.00万吨/年)。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修理费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修理费为16.15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修理费=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修理费
=30.00万吨×16.15元/吨=484.50万元
(8) 原矿运输费用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附表10-10)设计该矿正常生产年份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运输费用为20元/吨(即600.00万元÷30.00万吨/年)。类比类似矿山及该矿实际,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原矿运输费用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运输费用为20.00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运输费用=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运输费用
=30.00万吨×20.00元/吨=600.00万元
(9) 其他制造费用
其他制造费用包括劳保费、育林费、办公费、租赁费、实验检验费、差旅费、劳务协助费及其他等。《开发利用方案》(参见附表10-10)设计该矿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其他制造费用为17.00元/吨(即510.00万元÷30.00万吨/年)。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其他制造费用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其他制造费用为17.00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其他制造费用=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其他制造费用
=30.00万吨×17.00元/吨=510.00万元
综上所述,正常生产年份(以2017年为例)生产成本:
年生产成本=材料费+动力费+生产人员工资+折旧费+维简费+安全费用+修理费
+原矿运输费用+其他制造费用
=1760.40+1382.40+ 2507.10+ 836.41+540.00+342.30+484.50
+600.00 +510.00
=8963.11(万元)
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生产成本为299.65元/吨。
(10) 管理费用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7及附表10-10)设计的管理费用包括安全费用(安全生产费用)、摊销费、管理及技术人员工资、矿产资源补偿费、其他管理费用(材料及低值易耗品消耗、电费、水费、咨询顾问费、排污费、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研究与开发费、会议费、保险费、费用性税金、环保支出等),设计正常生产年份管理费用2189.71万元,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管理费用72.99元/吨(即2189.71÷30.00)。其中正常生产年份安全费用300.00万元,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安全费用10.00元/吨(即300.00÷30.00);正常生产年份摊销费62.17万元,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摊销费2.07元/吨(即62.17÷30.00);正常生产年份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工资560.00万元(设计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70人、人年均工资8.0万元),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工资18.67元/吨(即560.00÷30.00);正常生产年份矿产资源补偿费232.54万元,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矿产资源补偿费7.75元/吨(即232.54÷30.00);正常生产年份其他管理费用1035.00万元,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其他管理费用34.50元/吨(即1035.00÷30.00)。
本次评估安全费用已单独列项在生产成本中,管理费用中不再计入安全费用。
《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摊销费为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属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部分的摊销。由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已分摊计入分部工程项目中计提折旧、其不再进行摊销计算,因此,本次评估不计算摊销费。
根据国务院令第150号发布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铜、锌矿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为销售收入的2%、银矿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为销售收入的4%,重新计算单位原矿矿产资源补偿费为12.25元/吨〔即(铜精矿含铜年销售收入12342.87万元+锌精矿含锌年销售收入1664.71万元)×2%÷30.00万吨/年+(铜精矿含银年销售收入2143.93万元+锌精矿含银年销售收入39.94万元)×4%÷30.00万吨/年〕。
类比类似矿山及该矿实际,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工资、其他管理费用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工资为18.67元/吨、其他管理费用为34.50元/吨。
《开发利用方案》未设计职工福利费及社会保障费。根据我国职工福利费提取以及江西省与上饶市社会保障费征缴有关规定,本次评估按直接工资的的14%估算职工福利费,按直接工资的45%估算社会保障费:即养老保险费20%、基本医疗保险5~8%取6%、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5~2%取2%、生育保险1%、工会经费2%及职工教育经费1.5%~2.5%取2.5%、住房公积金8~12%取8%、其他(包括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和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1.5%,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职工福利费及社会保障费为60.32元/吨〔即(采选及辅助生产人员工资83.57元/吨+管理及技术人员工资18.67元/吨)×(14%+45%)〕。
综上所述,本次评估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管理费用为125.74(即管理与技术人员工资18.67元/吨+矿产资源补偿费12.25元/吨+职工福利费及社会保障费60.32元/吨+其他管理费用34.50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管理费用=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管理费用
=30.00万吨×125.74元/吨=3772.20万元
(11) 营业费用 (销售费用)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7及附表10-10)设计该矿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营业费用(销售费用)为15.82元/吨(即474.67万元÷30.00万吨/年)。类比类似矿山实际,我们认为,《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营业费用合理,基本反映该矿经济技术条件及当地平均生产力水平指标。本次评估据此确定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营业费用为15.82元/吨。则:
正常生产年份营业费用=年处理原矿量×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营业费用
=30.00万吨×15.82元/吨=474.60万元
(12) 财务费用 (利息支出)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矿业权价款评估中,财务费用只计算流动资金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全部按自有资金处理、不考虑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设定流动资金中70%为银行贷款,在生产期初借入使用,贷款利率按自2014年11月22日起执行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60%计算,按期初借入、年末还款、全时间段或全年计息。则:
正常生产年份流动资金贷款利息=5667.01×70%×5.60%=222.15(万元)
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财务费用为7.40元/吨。
综上,正常生产年份(以2017年为例)采选总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本为:
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8963.11+3772.20+474.60+222.15=13432.06(万元)
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总成本费用为448.61元/吨。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折旧性质的维简费-财务费用
=13432.06-836.41-276.30-222.15=12097.20(万元)
折合采选综合单位原矿经营成本为403.24元/吨。
13. 税金及附加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税金及附加根据国家和省级政府财税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标准进行计算。税金及附加估算参见附表八。
本项目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以应交增值税为税基,根据国务院国发[1985] 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48号《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西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江西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赣府厅发〔2010〕36号),该矿纳税所在地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1%、教育费附加率为3%、地方教育附加率为2%。
应交增值税为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矿业权价款评估中,增值税统一按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计算,销项税以销售收入为税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8〕171号《关于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适用的产品销项税率为17%;产品进项税率为17%(以材料费、动力费为税基)。根据国家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有关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新购进设备(包括建设期投入和更新资金投入)进项增值税,可在矿山生产期产品销项增值税抵扣当期材料、动力进项增值税后的余额抵扣;当期未抵扣完的设备进项增值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抵扣设备进项增值税额后正常生产年份(以2017年为例)计算如下:
年产品增值税销项税额=年销售收入×销项税率
=16191.45×17%=2752.55(万元)
年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年材料费+年动力费)×进项税率
=(1760.40+1382.40)×17%=534.28(万元)
年抵扣设备进项增值税额=0.00万元
年应交增值税额=年产品销项税额-年产品进项税额-年抵扣设备进项增值税额
=2752.55-534.28-0.00=2218.27(万元)
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年增值税额×城市维护建设税率
=2218.27×1%=22.18(万元)
年教育费附加=年增值税额×教育费附加费率
=2218.27×3%=66.55(万元)
年地方教育附加=年增值税额×地方教育附加费率
=2218.27×2%=44.37(万元)
《开发利用方案》(参见P89及“表10-11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按资源等级二等矿山,设计铜矿石、锌矿石资源税分别为6.5元/吨、18元/吨。根据2011年10月28日财政部令第66号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资源等级二等铜矿石资源税为6.5元/吨、资源等级二等铅锌矿石资源税为18元/吨。按可采储量铜、锌矿石量加权平均计算,本次评估确定该矿单位原矿资源税为8.91元/吨〔即(可采储量铜矿石量179.92万吨×6.5元/吨+可采储量锌矿石量47.74万吨×18元/吨)÷可采储量227.66万吨〕。则正常生产年份:
年资源税=年处理原矿量×单位原矿资源税税额
=30.00万吨×8.91元/吨=267.30万元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年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年资源税
=22.18+66.55+44.37+267.30=400.40(万元)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矿业权价款评估中,企业所得税统一以利润总额为基数,按企业所得税税率25%计算,不考虑亏损弥补及企业所得税减免、抵扣等税收优惠。
抵扣完设备进项增值税后的正常生产年份(以2017年为例)企业所得税计算如下:
年利润总额=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16191.45-13432.06-400.40=2358.99(万元)
年企业所得税=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2358.99×25%=589.75(万元)
14. 折现率
根据《价款评估应用指南》,矿业权价款评估中,折现率按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规定直接选取。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8号《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对矿业权出让评估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且矿业权价款未处置的矿业权转让评估,地质勘查程度为勘探以上的探矿权及(申请)采矿权评估折现率取8%。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矿业权评估准则尚未规定的,矿业权价款评估仍应遵循《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和《矿业权评估指南》。本项目为采矿权价款评估,因此,本评估项目折现率取8%。
十二、评估假设本评估报告所称评估价值是基于所列评估目的、评估基准日及下列基本假设而提出的公允价值意见:
1、以产销均衡原则及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原则确定评估用技术经济参数;
2、所遵循的有关政策、法律、制度仍如现状而无重大变化,所遵循的有关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开发技术和条件等仍如现状而无重大变化;
3、以设定的资源储量、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及开发技术水平以及市场供需水平为基准且持续经营;
4、在该矿开发收益期内有关产品价格、成本费用、税率及利率等因素在正常范围内变动;
5、不考虑将来可能承担的抵押、担保等他项权利或其他对产权的任何限制因素以及特殊交易方可能追加付出的价格等对其评估价值的影响;
6、无其它不可抗力及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重大影响。
十三、评估结论我们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在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进行必要的现场查勘、产权验证以及充分调查、了解和核实、分析评估对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评估程序,选用折现现金流量法,经过计算和验证,在资产持续使用并满足评估报告所载明的假设条件和前提条件下,确定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采矿权 在评估基准日2014年12月31日所表现的 评估价值 为人民币 3663.12 万元 ,大写叁仟陆佰陆拾叁万壹仟贰佰元整。详见附表一。
十四、评估基准日期后调整事项说明评估报告评估基准日后发生的影响委托评估采矿权价值的期后事项,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规和经济政策的出台,利率的变动、矿产品市场价值的巨大波动等。本次评估在评估基准日后出具评估报告日期之前,未发生影响委估采矿权价值的重大事项。在评估报告出具日期之后和本评估结论使用有效期内,如发生影响委估采矿权价值的重大事项,不能直接使用本评估结论。若评估基准日后评估结论使用有效期以内储量等数量发生变化,在实际作价时应根据原评估方法对采矿权价值进行相应调整;当价格标准发生重大变化而对采矿权价值产生明显影响时,评估委托人应及时聘请评估机构重新确定采矿权评估价值。
十五、特别事项说明1、本评估结论是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做出的,本评估机构及参加本次评估人员与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申请人之间无任何利害关系。
2、本次评估工作中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申请人所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包括产权证明、储量地质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是编制本评估报告的基础,相关文件材料提供方应对所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承担责任。
3、对存在的可能影响评估结论的瑕疵事项,在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申请人未做特殊说明而评估人员已履行评估程序仍无法获知的情况下,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不承担相关责任。
4、本评估报告含有若干附件(含附图),附件构成本评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评估报告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评估报告经本评估机构法定代表人、注册矿业权评估师(评估责任人员)(项目负责人和报告复核人)签名,并加盖评估机构公章后生效。
十六、评估报告使用限制1、本评估报告需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备案后使用,评估结论使用有效期自评估基准日起一年。超过有效期,需要重新进行评估。
2、本评估报告只能服务于评估报告中载明的评估目的。
3、本评估报告仅供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申请人了解评估的有关事宜并报送评估管理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审查评估报告和检查评估工作之用。
正确理解并合理使用评估报告是评估委托人和相关当事方的责任。
本评估报告的所有权归评估委托人所有。
4、除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当事方另有约定外,未征得本项目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及本评估机构同意,评估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提供给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被摘抄、引用或披露于公开媒体。
十七、评估报告日本项目评估报告日即出具评估报告的日期为2015年2月3日。
(本页以下空白)
十八、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本页无正文)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 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 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
|
法定代表人:刘和发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 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 高 级 工 程 师
|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 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 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 |
评估人员:刘和发
吴家齐
张根周
范 莹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二月三日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附 表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二月三日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附 件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二月三日
关于《评估报告附件》使用范围的
声 明
本评估报告附件(含附图)仅供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申请人了解评估的有关事宜并报送评估管理部门、评估行业管理机构或其授权的单位审查评估报告和检查评估机构工作之用;非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附件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提供给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见诸于公开媒体。
(本页以下空白)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二月三日
铅山县英蒋乡龙头岗铅锌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附 图
北京山连山矿业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