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芳:农村留守问题是“换夫”闹剧引线
2003年,王阳和刘湘结婚了,由于工作原因,两人一直异地分居,不久刘湘生了一个儿子,由她带着在老家生活。而刘丽2001年在老家与冯胜结婚,由于父母希望女婿能上门,于是婚后冯胜就住进了刘家。但婚后不久,她得到了一个到深圳工作的机会,冯胜继续和刘丽的家人一起生活,一年后刘丽生下的儿子也在老家跟着冯胜生活。长期分居让两段婚姻关系在难以维持下去,最后上演了一出姐妹换夫的“家丑”。(2月18日南方都市报)
姐妹换夫事件中,这戏剧性的情节,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无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从两对夫妻面临的现实境况来看,似乎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一方是女性留守,一方是男性留守,都是两地分居带来了留守一方的“出轨”,这种出轨与乡村留守妇女的出轨不同的是,为满足生活的需求,选择的对象是自己亲姐妹的丈夫。
这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留守妇女无论是出于被迫还是自愿,选择与同村在家一些男性发生关系的结局不同,不是女方在事发后被男方抛弃,或者是在村子里混不下去,而是姐妹两似乎有了个双赢的结局,姐妹两都找到了自己更加适合生活的配偶。
在这起事件中,舆论重点是落在这一幕戏剧性的结局,却少有看到这是“留守”这种现象的必然产物。社会上对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的研究不在少数,光是评论家洪巧俊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体制性寡妇”一词,了解了农村妇女在没有性生活的艰难现状。
调查显示,中国农村近5000万的留守妇女,她们面临的沉重的家庭负担,性生活缺失等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渐渐地被搬上了公众的视野。此前,江西政协委员熊彤建议加大农村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尽可能多的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实现在本地就业、就近就业,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熊彤的建议无疑是解决留守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先不论户籍,居住证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这毕竟是政策上面临的艰难问题,短时间内恐怕取消户籍限制还是不现实的问题。
那么,在此之前,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农村的劳动力固定在农村,是解决农村留守问题的不二选择。
但是,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政府支持,离不开优惠政策,更需要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而这些都是需要有专门的人才、经费、进来调研,进行引导的,这需要政府有力的支持。
例如,河南省淅川县通过开展“项目经济年”活动,短短9个多月时间,就与24个外商签订了合作合同,合同资金达14.09亿元,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5个,超亿元项目4个;河南省登封市始终把项目开发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项目开发、包装机构,聘用了有经验、懂经济、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登封市项目专门开发机构,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由外经办协调运作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和包装。目前已完成开发、包装涉及旅游、医药、化工、冶炼、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近百个,为科学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
再回到留守问题,农村如果留不住年轻人,留守带来的“换夫”闹剧必然还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