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营改增”:减税效应已现,推动行业效率提升
金融业因其业务复杂、产品创新迅速,对其如何征收增值税,是个国际公认的难题。5月1日起,金融业作为本轮“营改增”的重点行业,也一并跨入了“增值税”时代。改革的成效如何?较营业税时期有哪些变化?以下几家规模较大金融企业的“现身说法”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东方证券:购置不动产抵扣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现有注册资本52.82亿元。公司经过18年的发展,逐渐壮大为一家总资产超过2000亿,在全国58个城市设有120家分支机构,提供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理财、投行、投资咨询及证券研究等全方位、一站式专业综合金融服务的上市证券金融控股集团。
为配合初次体验的“营改增”,企业提早在财税管理人员配备上动了脑筋,早在年初就提前配备了专职从事增值税管理的人员;业务流程上又专门聘请了德勤和信息技术公司开发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增值税管理核算系统,以全面满足增值税管理的要求。
目前,该企业累计减负3800余万元。究其原因,由于企业的提早筹划,企业因为员工出差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每月就能在进项税额抵扣上“节省”成本上百万元。而令企业大幅“减负”的原因在于,其通过购置不动产,实现了高达2000余万元的进项抵扣。
邦汇保理:提高实际抵扣率
上海邦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注册资本15亿元,是京东集团旗下全资控股的独立法人公司。依托京东的研发团队和京东商城多年积累的海量高品质数据,凭借便捷高效的线上系统化业务处理,和基于大数据的模型化风险控制,邦汇保理迅速成为行业翘楚。
“营改增”政策实施前两个月,企业加快清理了营业税涉税事务,对于原征收营业税时期签订的各类涉税合同、涉税行为,开展清理工作,区分出已经履行部分与尚未履行部分,并结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时点,做好衔接过渡工作。与此同时,企业还在公司内部相应设置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岗,制定并完善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明确开具、取得、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职责。
企业称,“营改增”前后,金融行业由营业税税率5%上升到增值税税率6%,但因增值税为价外税,其计税依据首先需换算为不含税收入,虽然税率上升了1%,但相应的计税基础也有所降低。此外,“营改增”后企业大多可从上游供应商就所购商品和服务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因此,增值税税负有所下降。
基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除部分客户为小规模纳税人尚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部分费用按照政策规定不能抵扣外,企业进项税额的实际抵扣率已达85.57%。截至目前,企业累计减负已超过450万元。
国金租赁:引导市场资源重新配置
上海国金租赁有限公司于2011年10月26日成立,以租赁和融资租赁为主要经营方式,主营飞机、船舶、设备等租赁业务,业务领域涵盖工装、交运、能源、政基、医教等五大领域。
“营改增”后,无论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扫描认证,还是通过增值税发票查询平台勾选认证,对于融资租赁业来说,都是全新的流程和挑战。同时,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复杂程度较营业税时期也提高许多。在此背景下,企业结合本次“营改增”将业内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国际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定价管理、合约管理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尤其在发票管理方面,企业还将增值税发票管理同公司的业务管理系统、账务处理系统及金税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对增值税发票实施了“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截至目前,企业累计减负已达814万余元。
国金租赁认为,全面实施“营改增”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一方面,它使租赁业完全进入了经济社会产品和服务流转的主流轨道之中,使租赁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被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消除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中的“梗阻”现象,使增值税抵扣链条最终趋于完整;另一方面,本次“营改增”将融资性售后回租纳入“金融服务—贷款服务”的范畴,更深刻地揭示出融资租赁业务“以融物的方式实现融资目的”的商业本质。
企业还强调,本次“营改增”使融资租赁方式所具备的资金配置效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渗透和发挥,凡此种种,都将对提升市场效率、推动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带来深远影响。
专家视角 优惠政策平移,持续优化服务
金融业确实是一个业务形态复杂、创新速度极快的行业。考虑到这一点,本轮“营改增”基本是将原有的营业税政策,包括金融业营业税时期的优惠政策,都“平移”到了增值税税制下,如“保险公司开办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取得的保费收入”“部分金融商品转让收入”以及符合规定的“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等,仍然保留了免税政策。
但改革政策落地仅半年不到,金融行业业务链庞杂、业务周期不确定,尚存在抵扣不足的情况。据了解,近期税务机关也在积极开展调研走访,希望通过持续加大培训辅导力度、规范发票开具使用、简化办税流程等举措,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享受政策、实现“减负”,切切实实地使改革试点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日渐完善。
至此,本报就建筑、生活服务、房地产及金融四大行业“营改增”改革成效的系列报道已告一段落。近1个月来,通过走访11家改革企业、税务机关、高校专家,我们对税制改革的复杂和艰辛已略有体会;而感受更深刻的是,全面实施“营改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改革近半年来,减轻企业负担、打通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的改革成效的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