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夫妻因儿子救落水儿童牺牲 做试管婴儿再求子

01.09.2015  10:35


孟现杰在儿子生前的桌旁翻看孩子的物品。

  8月19日,河南省濮阳市,失去独生子的孟现杰夫妇来到北京家圆医院,为做试管婴儿进行身体检查。今年2月,他们的独生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三学生孟瑞鹏为救落水儿童牺牲。孟瑞鹏虽被追认为烈士,依然难以安抚孟现杰夫妇失去独生子的悲痛。为了寻回生活的精神支柱,年近50岁的孟现杰夫妇尝试用试管婴儿的方式,摆脱“失独家庭”的身份。

  事件

  父母难承受丧子之痛

  2015年2月26日,河南省濮阳市,24岁的孟瑞鹏为救两名儿童牺牲。孟瑞鹏生前正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读大三,也是家中独子。今年8月,孟瑞鹏被河南省评定为烈士。

  孟瑞鹏去世至今,父母一直没有动过他住过的房间。父亲孟现杰希望用这种方式维系家庭与孟瑞鹏的联系,“即使以后有了新孩子,也不会再去住孟瑞鹏的房间”。

  孟现杰夫妇一直在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务农,靠着家里的10亩地维持生活,一年挣不到2万元。每当农闲,夫妇二人都要外出打短工补贴家用,唯一的儿子承载着他们所有的希望。“为了孩子,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两人省吃俭用把儿子孟瑞鹏送进了大学,再有一年,儿子就要毕业了,孟现杰夫妇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放下了。

  而一切的希望,全随着儿子的去世成为了泡影,也在孟现杰夫妇的心里留下了藏不住又碰不得的痛。原本开朗的母亲很少露出笑容,“精神支柱塌了,自己也没了‘精神头’”。

  孟焦夫村并不大,人口不足千人,孟瑞鹏牺牲的消息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孟现杰家成了全村唯一的“绝户头”,也就是无儿无女的人家,这在重视传宗接代的农村是一个很不幸的标签。在当地,没有孩子就是家里没有实力的表现,“说严重一点,就好像总比别人家矮一截”。韩村乡只有一家条件一般的敬老院,只有一些孤寡老人生活无法自理的时候才会搬进去。孟现杰担心,他们年迈后因无人照顾也很可能在敬老院里生活。

  村民的议论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使承受着丧子之痛的孟现杰夫妇更感到生活窘迫。孟现杰夫妇决定趁着自己还有生育能力,再要一个孩子,“尽全力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让家里重新燃起希望”。

  今年6月末,夫妇二人在郑州市的一家医院做了试管婴儿失败。8月19日,他们再次来到北京家圆医院,希望再做一次尝试。孟现杰说,即使到最后试管婴儿还是失败了,妻子年龄太大失去了生育能力,他们也会收养一个孩子,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家摆脱“失独家庭”的身份。

  难点

  高龄女性试管婴儿成功率小

  孟现杰夫妇的主治医生、北京家圆医院副院长胡淑敏介绍,经过初步检查,孟现杰妻子的卵泡素水平还可以,身体条件也比较好,应该还有怀孕的机会。下一步,孟现杰的妻子将在9月份来北京再次进行检查,确定她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了这些指标以后,医院将制定详细的方案为孟现杰夫妇尝试做试管婴儿。

  胡淑敏介绍,试管婴儿技术其实就是体外受精技术的一种。多是因为女方输卵管有问题,或者男方少弱精,医院将采用促排卵治疗等多种科学手段取出多个卵子和精子,在实验室中完成受精过程,再移植到女性的子宫中孕育受精卵,完成怀孕过程。

  胡淑敏说,女性超过45岁以后,卵子的质量会骤降,能够正常受精的卵子数量较少,因此做试管婴儿成功的几率较小。同时,即使受孕成功,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的老化,也使得胎儿畸形或流产的比例大幅度升高。在孟现杰夫妇之前,医院也接诊过像他们一样的高龄失独家庭,想再要一个孩子重建家庭,因此想要做试管婴儿。胡淑敏很理解他们这样的愿望,也认为如果有一个孩子,对于修复失独父母的内心创伤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这样的困难家庭,医院有专门的援助项目,可以对他们的医药费进行减免。

  政策

  失独家庭河南补助680元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根据该通知,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民政厅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称,自2014年起,将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40元、680元,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对独生子女死亡的夫妻,由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给予救助。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规定,继续给予其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有关奖励优待。对于符合政策的家庭的养老、医疗等方面,也规定了相应的资金补贴、优先保障等政策。

  濮阳市卫生计生委奖扶科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除了每个月680元的补助,濮阳市每年都会另外给予一部分资金补助,但是具体数额不固定。另外,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帮扶政策也没有出台详细的硬性规定,“但是一定会有相应的扶助政策,会有针对性的照顾。

  专家观点

  失独父母可考虑收养孩子

  目前,国内对于失独家庭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伟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红,在2013发表的论文《中国失独家庭规模估计及辅助标准探讨》中估计,截至2010年,全国农村49岁以上的失独父母人数为55.3万人,城镇为26.8万人。论文中预测,到了2030年,该数字会分别增长到85.1万人和57.2万人。之所以特别考察49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是因为49岁以上的女性被公认为基本丧失生育能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红说,失独家庭问题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的夭亡给家庭带来重大冲击。首先,独生子女的夭亡必然带来了父母对孩子培养的流失。一些本来指望着孩子作为养老依靠的父母,将面临较为困难的养老问题。目前,国家正在不断提高对于失独家庭的补助标准。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正在被逐步解决。

  其次,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把许多的精神寄托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夭亡以后,许多父母会觉得精神支柱缺失,生活没有意义。这种心灵上的缺失是政府的经济补助无法弥补的,也是大部分失独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米红建议,即使失独家庭的父母失去了生育能力,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收养一个孩子。目前,失独家庭基本都符合我国收养家庭的条件。为了让收养的孩子更好地融入家庭,米红建议收养孩子的年龄不宜过大。

  再次,在一些农村地区,确实存在一些文化氛围认为,失独家庭属于异类,会不自觉地回避这样的家庭。这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失独家庭明显减少自己的社交活动,变得孤僻,拒绝与人交往。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加重可能会演变为心理疾病。对于这个问题,米红教授表示,虽然这种文化氛围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是通过长期的教育与宣传,失独家庭在社会中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京华时报记者韩林君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