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蓝博:路面14塌,谁在制造“雷区”?
“西三环塌了补了又塌了”——这句话,都成郑州市民口头禅了,不知道的话,你就“落伍”了。前天,就在本报报道《西三环塌塌不休责任认定未出炉》见报当天,西三环中原路口很不给面子,又塌了!这已是半年来西三环第14次塌方。更让人揪心的是,路口西南角快车道中间,再次出现明显的凹陷和沉降。对此,现场勘查专家直言:“离15塌不远了!”(9月22日新华网)
一个路口半年“14塌”,真可谓算得上是“奇特景观”。说它“奇特”,一是同一个路口半年时间竟然连续塌方14次,难道不觉得“奇特”吗?二是相关专家查看后给出“离15塌不远了”,说明还有继续塌的可能。说它是“景观”,一点不为过——坍塌不止、围挡尽是,路口堵成一锅粥,执勤交警宛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人都快疯掉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景观吗?只不过这样的景观却无人愿意欣赏。
当地市民“西三环塌了补了又塌了”这样的口头禅,既是对真实情况的反映,也是现实中的无奈。为何一个路口竟然坍塌不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是当前急需厘清和迫切解决的问题,追责之事不妨稍后进行,毕竟保障行人和车辆行驶安全才是头等大事。
路面塌个不停,相关单位也补个不停。据媒体报道,最近的4次塌方,最终引起郑州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为此郑州市政府已召开不下4次的专题会议,可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治。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市委主要领导都重视了,会议也召开了,为什么堵不住这些空洞?更奇怪的是,到现在为止,坍塌的主要原因还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结论,相关各方各执一词。这些空洞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人为施工造成的,还是由于过度开采,以及与当地地质构造和土质有关?我们不得而知,需要当地政府尽快组织第三方会同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查出空洞的真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而不是坍塌一处填埋一处,否则只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到头来治标不治本。
依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以及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养护、维修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因此,对于此次路面坍塌事件,该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
假如造成此次连续路面坍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通信、自来水公司等部门地下管线施工所致,那么,涉事部门与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都负有责任。《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应当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建设。
市民要的不仅是政府的高度重视,更要看到重视背后的行动和效果。希望相关部门不推诿、不敷衍、不逃避,真正担负起监管职责,让行人车辆远离“雷区”,切不可让“很多塌方说已注浆回填,其实根本没注浆”这一瞒天过海现象再次发生,否则坍塌的不仅是路面,还有公众和市民对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