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沢:“野鸡”放肆,监管不能“纵容”

21.05.2015  12:33

  此前有媒体报道210所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引起社会关注。报道称,这些虚假高校大多打着“中国”、“北京”字号,通过注册多个网站骗取生源、出售假文凭等方式获利。(5月20日法制晚报)

  520这天很多人都在网上晒甜蜜,但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心塞”。一来要面临高考的压力,二来要面临情侣双方择校的困扰。毕竟高考是人生大事,择校是重大选择,需要慎重再慎重。可是,总有些人在利欲面前不顾学生的辛劳和苦衷,钻空子、打幌子,搞些虚假的名堂冒充正规高校,骗生源骗学费,最终使得受骗学生不仅浪费了金钱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不得不承认,骗子能得逞也有部分被骗者的“功劳”。被骗者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防范意识极差,对于学校名称的细微差别没有察觉,对于学校的相关资质没有查证,盲目入学者;一种是考试失利,又抱有侥幸心理,想要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同等效力的资格证书,“自愿上钩”者。可以说不管是哪一种,都从侧面为“野鸡大学”提供了市场。因此,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但是,高考、择校,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出现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作为教育部门、监管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警惕、没有管理,那就是不可原谅的了。因为是职责所在,因为具备专业技能,所以必须有人承担起监管打击“野鸡大学”的责任。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该谁来管?

  教育部门指出,由于很多虚假大学都是在网络上活动,不具备实体形态,很难查证管理,可能工商部门更适合。而工商部门可能会认为,办学的诈骗应该归属教育部门的管辖范围。由于各部门对于权责的不明确,又不能联动形成合力,造成虚假大学依旧一茬接一茬地茁壮“成长”。

  “野鸡大学”其实曝露出了很多部门的一个共性的弊端,就是出现问题后不能很快明确责任单位,有些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也不能很快联动起来解决问题。这就有可能会推迟时间,增大损失。正如虚假大学频被曝光打击工作却没有取得很大实效,也是因为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不合作不沟通不能联合起来解决问题,客观上“纵容”了此类现象的发生。

  因此,监督管理部门要尽职尽责不“放纵”,还要团结合作勤“联动”。如此,才能把各部门拧成一股绳,才能让不法分子再无空子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