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山万寿宫是傩文化重要发祥地
“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这是江西傩文化鼎盛发展的一个见证。傩从中国有文字始就得到了记载,是中国古代驱鬼逐疫的最原始仪式,被认为是中国舞蹈的“活化石”以及中国戏曲的源头。江西傩文化经3000年的沿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傩文化是我们先民对于自然、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认识理念与行为方式,反映了先民朴素原始的愿望。”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告诉记者,傩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山万寿宫成就傩文化最初形态
傩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产物,在江西以它的原生态,蜗居一隅,自成一脉。在长期的衍化进程中,与赣俗及宗教糅合在一起,成为不少人的精神追求和寄托。而新建县的西山万寿宫被认为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每年新建县最热闹的社火日到来后,一些村民就会戴上面具,开始傩戏的表演。”长期从事民俗文化研究的新建县原文联主席陶江告诉记者,傩文化在新建县有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他在当地民间搜集到了20多个由珍贵木材雕刻而成的古傩面具,尽管这些古傩面具表面的漆层已经完全掉落,但是形状和原始的雕刻艺术还保留完好。
“在我们馆里保存着从民间搜集到的30多件民国时期的傩面具。”新建县博物馆馆长梁朝阳告诉记者,这些古老的傩面具从一个侧面说明傩文化在新建县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
新建县历史上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境内的西山万寿宫是世界西山万寿宫的始祖,为道教净明道祖庭。道教经常持戒诵经、外丹烧炼和符咒驱邪,这些正是傩文化形成的最初形态。
西晋太熙元年,豫章人许逊目睹晋室纷乱,弃官而归时,有旌阳2000余百姓相随,与其一道赴居江西新建县西山的许家村。之后,他带领众多弟子四处布道,持剑执法,以术驱邪,声名远播。许逊死后,他的法术和道行在民间广为流传,西山万寿宫从此便成为人们祈福和祷告的上佳场所。
“西山万寿宫的存在和道教法术的播扬,成就了江西傩的发展进程和播扬范围。”陶江告诉记者,每年八月许逊升天为仙之日,古代吴蜀楚越民众都会不远千里之遥前来西山万寿宫,设醮祈福。这些道徒,在心受道教经典和朝觐香火后,也把傩带回了他们的故乡。因此,至今很多省份都认为他们当地的傩来自江西新建县,常常前来祖庭朝觐祭拜。
南昌曾举办全国最大傩文化艺术节
傩来自江西民间,是江西地方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2005年6月南昌举办了我国首次最大规模的国际傩文化艺术节,来自国内外35支表演队的千余名傩文化舞者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傩文化表演。
“盛大的傩文化踩街表演,从滕王阁起,途经抚河路至抚河桥,道路两旁围满了冒雨前来观看的市民。”回忆当时的情景,曾参与报道此次盛会的记者杨勇辉直呼盛况空前。他告诉记者,当时巴西、莫桑比克、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派人参加了。在艺术节期间,我市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傩文化活动,在绳金塔仿古一条街及胜利路步行街有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小吃及傩文化绝活表演,此外,还在省艺术剧院上演了大型民俗风情表演《赣傩的表情》。
“那次活动充分展示中国及江西傩文化的风采,在海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杨勇辉说,艺术节的举办深刻挖掘了傩的文化内涵,扩大了江西傩文化与外界的交流。
江西有247种傩舞傩戏节目
受傩文化艺术节的影响,2006年我市在红谷滩新区打造世界最大的傩文化公园。2010年7月,在红谷滩新区,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南昌傩文化公园正式开园,园内集中展示了国内乃至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傩面具和傩文化,园内建筑曾创下三项“中国之最”——最大的傩冠建筑、最大的傩面具、最大的面具馆。园内主干道两旁,矗立着两排巨型傩面石雕,每座傩面雕像均用净重约120吨的整块毛坯石头费时一至二年雕刻而成,而作为园内标志性建筑的鼎状傩冠,高达39米。如今,在红谷滩赣江市民公园,还有八根巨大的傩面立柱屹立在赣江之滨。
傩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傩文化在我国的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10多个省份较为繁荣。而江西傩历史悠久,覆盖面广泛,更具原生态文化价值,早为专家学者所瞩目。据统计,仅南丰县就有傩班130多个,不仅留存明代傩神庙,保留古老的傩祭仪式,而且流传80余个传统节目和百余种傩面具。2006年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入选其中。萍乡、宜春、南丰等地保存的傩面、傩庙、傩舞,素有中国“傩文化三宝”之称。
记者了解到,全省25个县(市)有傩事活动,保留的傩舞傩戏节目247个。江西民间祀奉的傩神有欧阳金甲将军,傩神太子,唐、葛、周三真人,清源妙道真君等。江西傩备受瞩目,多次远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表演、交流。
记者涂明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