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观沧海:两地小摩擦 那都不是事儿
时令春和景明,世界却进入“多事之秋”。香港也不平静,特定人士针对内地游客的闹剧不时上演,“个人游”持续被热议。相比其他,香港这点事儿倒应了今年春晚一句歌词——那都不是事儿!
说它不是事儿,因为闹剧的“演员”在香港“非主流”。他们的荒唐行径,被香港社会各界高分贝谴责,港府高官表示这些行为损害香港公众秩序、香港与内地关系以及香港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不能容忍”。老百姓抱怨一小撮人自私的行为,“反而要全港市民一起承担后果”。舆论界批评此等行径令香港“好客之都”声誉毁于一旦,也犀利地点破“搞事者”意在挑拨两地关系的司马昭之心。
说它不是事儿,因为类似的矛盾和冲突并非香港独有。“个人游”实施超过十年,为香港带来人潮和购买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人潮汹涌、游客不文明、房价物价被推高、奶粉被一扫光等问题,让香港市民心中不爽。不过,环球同此凉热,香港并不孤独。国外学者早就总结过本地居民对游客态度的四个阶段:先是兴奋愉快期,欣喜于就业被拉动;再是冷漠期;然后是厌烦期,不满日常生活被打扰;最后是对立期,出现排斥情绪。内地“黄金周”期间的热点城市、欧洲著名旅游胜地、香港近邻澳门之居民,相信也大抵有同样的不爽,却没闹出香港这样的风波。个中原因,有生活层面的不满,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给港人造成的心理落差也在作怪。这种强烈的失落感和怨气,在当下香港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演化成政治议题。
说它不是事儿,并不代表不重视不研讨不作为。有人说,判断香港旅游市场是否饱和,应该让游客“用脚投票”。话是没错,但作为中国人,多少都有点想去“走一走看一看”的香港情结,就算有人“跑票”,13亿人口的基数,“铁票”也十分可观。2013年香港接待游客5430万人次,其中七成来自内地,是香港人口4倍多。眼下,从中央到香港,共识已经达成:检视香港的旅游承载能力正当其时。中央政府同意暂不增加“个人游”赴港试点城市,暂不扩大“一签多行”政策试点范围,要求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重新评估香港旅游市场容量,引导、教育内地民众文明旅游。香港特区政府正在研讨增建旅游基础设施、增设景点分流游客。香港各界人士也纷纷出谋划策,提出错峰出游等建议。
我们相信,只要就事论事,不蓄意挑事,两地关系遇到的这点摩擦和麻烦事,长远来说,都不是事儿。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