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20解放军高层乘美军机赴前线 集体留遗像

09.01.2014  17:19

  登机前,大家合影留念。陈毅诙谐地说:“如果摔死了,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

  核心提示:登机前,大家合影留念。陈毅诙谐地说:“如果摔死了,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

  本文摘自:《解放军报》2014年1月4日第6版,作者:佚名,原题:《关乎中国命运的一次飞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广大沦陷区存在许多等待受降、接管的问题。蒋介石借助美国的飞机、军舰抓紧运送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点。根据当时的形势,我党决定同蒋介石谈判,希望为国家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毛泽东考虑到谈判会十分艰苦,肯定会有一个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过程,只有打痛了蒋介石,他才有可能让步。因此,党中央、毛泽东根据蒋介石的策略,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将东北、华东、晋冀鲁豫等地划分为战略区,要求各地部队坚决保卫这些战略区,保卫抗战胜利的果实。

  然而,自1943年下半年起,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已奉命回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和党的“七大”。在此形势下,各战略区的高级将领必须尽快返回前线。但当时延安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延安到太行山总部近800公里,步行要经过黄河天险、黄土高原、晋南山地的沟壑,还要冒险穿过敌军占领区的道道封锁线。当初,杨得志率部从濮阳到延安走了70多天,而江华从山东滨海到延安更是用了半年时间。如果还以这样的方式返回,势必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军的推进速度,我军也会失去战略主动权。

  为了能够把在延安的高级将领迅速、安全地送往前线,毛泽东和周恩来找来负责中央外事工作的叶剑英与杨尚昆商议对策,但一时也没想出什么可行之策。

  回去后,叶剑英和杨尚昆又认真研究了诸多可行办法。左思右想之后,叶剑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是不是可以借用美军观察组的飞机把我军将领从延安送出去?当然这有风险。”杨尚昆觉得在理:“参谋长,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但这样做确实有点冒险,因为要送的都是我党我军的精英,万一有个闪失,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和历史责任啊!”最后,两人决定把这一方案向毛泽东汇报。

  听完汇报后,毛泽东也认为这个办法可以考虑。为慎重起见,毛泽东又召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进行磋商。大家从各个方面作了权衡,最后同意了这一方案,并责成叶剑英、杨尚昆尽快与美军观察组取得联系并付诸实施,但必须确保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1945年8月中旬的一天,中央外事组与美军观察组在延安举办了一次气氛十分活跃又非常融洽的聚会。中间休息时,杨尚昆不露声色地同美军观察组负责人提及了这件事。杨尚昆说:“我们有一批指挥员早些时候从前线回到了延安,现在急于返回太行山麓参加对日的最后一战,目前我们自己的交通工具有限,时间又紧,能否借你们的飞机将这些指挥员送到前线去?”因为是试探,杨尚昆自然没有将这批指挥员的姓名、职务及其他有关情况透露出去。没想到,美军观察组负责人竟连他的上司都没有请示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次飞行只不过是双方长期愉快合作的一个小插曲。

  美军爽快答应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八路军与美军观察组有长期的友好合作,而且延安方面为这种合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太行军民特别是黎城、平顺百姓曾经全力救助美军失事飞机的伤亡人员,给美军观察组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早在1944年末,八路军太行军区司令部便在晋东南的黎城县长宁镇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用于接待前来搜集抗战情报的美军观察组人员,转运被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救护的美空军人员。太行军区特设情报联络处负责此项工作,美军也有电台和情报人员常驻附近。美军飞机以前曾多次往返于长宁与延安之间,对这条路线也比较熟悉。所以,当杨尚昆提出借飞机前往长宁时,美军观察组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美军提供的飞机是道格拉斯运输机,舱门矮小,且由于长期使用,门已关不严实。飞机有两个螺旋桨,但起飞时需要靠人推动才能启动发动机。机舱里的座位是简陋的铁架子,人坐在上面直不起腰,抬不起头。由于这次空运非常危险,所以党中央、毛泽东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8月24日夜里才逐个通知相关人员于次日上午9时前赶到延安东关机场,只许一个人去,参谋和警卫人员都不许带,也不准其他同志送行。还要求叶剑英和杨尚昆到机场亲自检查并组织登机,每个乘机者务必都要带上降落伞以防万一。同时,通知太行军区做好接机准备。

  1945年8月25日,事先接到通知的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李天佑、江华、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各战区负责同志陆续来到延安城郊的东关机场。这些将领在此之前多数没有坐过飞机,一个个十分兴奋。叶剑英、杨尚昆在机场与奔赴前线的将领们亲切握手话别,反复说的是“一路平安”。由此可以看出这次飞行在他们心中的分量。登机前,大家合影留念。陈毅诙谐地说:“如果摔死了,就用这张照片开追悼会!

  时任美军驻延安观察组联络员的黄华,每次美机抵、离延安他都要到机场去查看情况。这天他照例来到机场,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高级将领,很是惊奇。了解情况后,黄华的心由惊奇变为紧张。因为乘客中没有人懂英语,担心如果飞行中发生紧急情况,他们与美军飞行员无法沟通,会有危险。于是,他向杨尚昆提出随机行动,陪他们飞到太行。杨尚昆说:“你的建议很好,那就请你走一趟吧。可是降落伞只有20副,你没有这个,很危险啊。”就这样,黄华以翻译的身份加入到这个行列,成为第21名乘客。

  事实证明,黄华在飞机上确实发挥了作用。飞行途中,有一段时间飞机突然升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便问黄华。黄华同美军驾驶员谈了几句后告诉大家:“现在是过同蒲铁路,美国人说这一带可能有日军的高射炮阵地,为了避免不测,还是将飞机升到射程以外。”这才打消了大家的担心。

  叶剑英、杨尚昆在焦急地等待着!毛泽东和党中央、中央军委最高统帅部也在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飞机终于飞到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黎城县长宁机场。

  所谓长宁机场,其实仅有一条黄土筑就的跑道,飞机每次降落时都要用点燃的火堆作导航。8月24日,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接到中央要求接机的电报,他立即率领一个骑兵排星夜赶到长宁,准备好柴草、火堆、午饭、开水、西瓜等。25日中午时分,在长宁机场飞机跑道的两侧,30多名八路军战士持枪警戒,并在跑道两侧燃起了3个柴草堆。滚滚浓烟直冲蓝天,向飞机发出了着陆信号,飞机安全着陆。

  太行军区迅速将飞机安全着陆的情况报告给了延安。得到报告,叶剑英、杨尚昆才放下心来。他俩旋即向焦急等待中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报告。听到这一消息,毛泽东、周恩来都长长松了口气。

  将领们在机场附近稍事休息便奔赴各自的战区。就这样,美军飞行员的一次不明真相的飞行,使我党本来至少需要两个多月艰苦跋涉的输送任务在半天之内就完成了,甚至比美军空运国民党先遣接受日伪军投降的人员还快。这些久经战场考验、善打胜仗的将领们先敌一步到达战区,迅速集结主力,编组野战兵团,开始从容地选择战场和战机。其中刘、邓下飞机后,即由黎城星夜赶到129师司令部驻地河北涉县赤岸村,抓紧部署、展开上党战役,有力地支援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重庆的谈判。陈毅、林彪等在分头赶赴华东、东北战场后也迅速展开部署,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由此展开。

  借美军飞机送指挥员上前线是党中央的一次“豪赌”,在这架飞机里,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有3位,中将以上的将领多达15名,还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人。难怪当蒋介石看到谍报人员送来的美机运送人员名单后,大叫一声:“哎呀!”他错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后来,叶剑英、杨尚昆又巧借美军飞机,把聂荣臻、萧克、罗瑞卿、刘澜涛、郑位三等高级将领和张闻天、高岗、李富春等党政要员分别送往山西灵丘和东北地区。这次空运,把晋察冀军区的主要领导一下子集体送到了最前线,随后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将主力整编为9个纵队20余万人,地方部队编为5个军区11万人,还派出1万多部队率先奔赴东北,有力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