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秋:警惕急功近利心态“催熟”下的童真
日前,有网友扒出一名12岁女生的自拍,该00后不仅“5岁起烫头”还经常向网友护肤品,还透露“妈妈带我去做了冰点脱毛”等,引起网友疯狂吐槽与转发,因超龄的自拍跟语言引起网友对其年纪的质疑,她还晒出小学毕业证书证明自己的年龄。
当不少成年人还在感慨岁月无情,容颜易老的时候,一个12岁的姑娘用她20岁般的自拍照和5岁烫发、做冰点脱毛的美容经历,成功抢占了媒体版面,颠覆了全社会对少年儿童形象的普遍认知。在震撼观者视觉的同时,也挑战着人们对于年龄与成熟问题的心理接纳底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当前社会,“美丽也是生产力”似乎成了一种默认的共识。记得在《致青春》热播时,一位男大学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关于“长得好的才有青春,长得不好的只有大学”的论断,让观众无不捧腹,但笑过之后也免不了一番深思,最近频见诸新闻报道的在校学生为就业暑假扎堆整容的现象,再次印证了美丽这一生产力在人们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大学生垂涎美丽的容颜,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找个好爱人,勉强可以被理解,那么,对于5岁烫发、冰点脱毛、12岁性感如20岁的女孩,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审视如此“幼小”的美丽呢?
虽然新闻中没有提到女孩如此打扮的原因,但做过父母的想想应该都明白,如此良苦用心,无非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了这条所谓的起跑线,有人拼学习,参加各种补课辅导,有人拼才艺,报名各种特长培训,有人拼父母,笼络各种资源关系,以此类比,美容打扮应该也算是“拼起跑线”的一种形式了,无非是为了从小就更美丽,更优秀,更自信,更受人关注,在成长之路的起步阶段走在别人家孩子的前面。
然而,对于一个刚小学毕业的孩子来说,这种美丽是不是来的太早、太着急了呢?孩子的成长,一方面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培养,另一方面讲,也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从婴儿开始,几岁长牙,几岁说话,几岁喝奶,几岁吃饼干,几岁学走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发育的自然规律,而非揠苗助长可得之。姑且假设化妆品质量和美容技术都没有问题,对新闻中的小女孩,我们仍不免有不尽的疑问:十几岁的皮肤能否适应针对成年人肤质设计的化妆品?能否适应美容后之后他人的目光?能否承受随之而来的舆论狂轰乱炸?能否理解性感之于自己的意义?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说,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可能对于父母而言,不管是报补习班,还是买天价学区房,或者做美容整形,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多走捷径,甚至加速度前行,藉此,来弥补自己的人生遗憾,和延续自己的人生辉煌,于情于理,似乎都说得过去,但尚且幼小的孩子们,能承受这样的人生之重托吗?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但现实社会中,所呈现出的急功近利心态正渐渐取代“计深远”,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孩子而言,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该做的事,该有的姿态,该有的情绪,刻意“催熟”的童年,无异于揠苗助长,短期看上去光鲜,但随之而来的伤害,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若真爱孩子,不妨放缓“催熟”的步子,还孩子一份与年龄匹配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