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大有希望
春节前夕,由黑龙江省望奎县皮影队打磨的原创赫哲族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在哈尔滨成功首演并获观众追捧。
伊玛堪说唱是赫哲族特有的、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而作为中国皮影戏重要组成部分的望奎皮影戏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两者都是世界级非遗项目。但多数观众对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了解甚少,而望奎皮影戏老艺人一度因习惯于演传统古装戏,导致观众流失。
两者结合并融入新元素却产生了“1+1>2”的效果。据了解,《西温莫日根》在策划构思、戏曲结构、编导技法、唱腔作曲、影人雕刻及舞美设计方面,充分发挥皮影戏和伊玛堪说唱各自的艺术特征,借鉴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现代观念和情感来展现,如有意识地将蒙太奇等电影艺术手法与皮影戏表演结合,大胆使用现代灯光设备形成独特的光影,拓展了皮影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围绕类似创新展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活”起来,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首先要让民众对其知悉了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华民族有数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今天如何激活它,需要通过艺术创作、艺术教育和公共文化传播共同发力才能做到。而常见常新必须与时俱进,借助必要的创新手段与载体作为激活杠杆。
但创新并非不着边际。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电机厂副总设计师王波提出,无论是文物还是非遗,都要在不改变原来艺术本质下进行创新,比如非遗项目满绣大胆使用国外文化元素,用中国的刺绣方式演绎国外的文化故事,这让满绣产品赢得海外民众认可的同时,也很好地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隋熙明也以非遗项目内容与形式创新进行了阐述。他说,借助当下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喜欢的卡通动漫等时尚元素打造新颖别致的视听非遗产品,不仅可以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还容易促动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思考。
一些特色地方戏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活”起来的问题被代表和委员认为迫在眉睫。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剧协主席龙红表示,江西除了赣剧和采茶戏生存状况较好,弋阳腔、瑞河戏、宜黄戏等地方小戏的生存状况堪忧,很多已是“一人一团”,再不让其“活”起来,就只能进博物馆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李梅建议,保护地方戏还是要创作先行、常排常演,有关部门要扶持地方剧团创作出更多优秀剧目。比如,宁波的甬剧原本也面临濒危,因艺术家们创排出的《典妻》受到观众欢迎,进而带动了甬剧的兴起。
故宫博物院选取各种羊造型藏品,收入2015年《故宫日历》,既有美好寓意,也是对馆藏珍品的极好展示。朝珠耳机、龙袍手机壳,化古为今,日常可用,消费者使用的同时,故宫形象自然更深入人心。再如,台北故宫“朕知道了”被开发成纸胶带产品后迅速走红。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公司党组书记王殿贵说,文物是史、文物是宝,通过让宝“活”起来,促使民众在鉴赏文物中感知历史是关键。他建议,不妨从影视剧及文学艺术作品入手,通过对文物历史的挖掘,用世界眼光打造在全球认可的优秀作品,进而走出去。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3》中,不能再“复活”的罗斯福总统蜡像如此劝慰自己的伙伴:“作为博物馆的展品,只要人们能从我们身上学到点什么,我们就一直活着。”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亿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燕说,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除了引导广大民众参与,也少不了顶层设计,即准确把握和清醒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发展形势和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则提出,要想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坚持推陈出新、兼收并蓄,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