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开云:让农村孩子的上学路变平坦些吧!
跋山涉水、攀爬悬崖,在城里的孩子看来,这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户外运动,但对于重庆彭水县保家镇羊头铺区五组(原凤阳村)的孩子们来说,这却是他们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当城里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就要踏上这长约10公里的求学路,没有灯光、没有柏油路面、没有父母护送,有的只是陡峭的悬崖,有的坡度接近90度,最窄的地方只有10厘米。(10月31日《重庆商报》)
读完这则令人心惊肉跳的报道,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30年前我读初中的年代:每天,妈妈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我吃完饭天未亮就背着书包出发,一般要走一个半小时到达学校,然后过10多分钟就上课了。那时的路,一半是公路,说是公路,其实就是茅草路,路稍宽点而已;一半是山路,说是山路,其实是一段很长很窄的爬坡路,下雨天如果不慎滑倒,很可能一滑就是几米十几米远,有时还有掉进深沟、掉下山崖的危险……现在想起那段读书时光、那段路,怎一个“苦”字了得!
我的读书之苦,纵然是苦,也是30年前的苦了。而相比于保家镇羊头铺区五组孩子们现在的苦,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于是,一个个问号在我脑海里腾挪翻滚: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啥还有这么穷的教育、这么苦的孩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早已成为社会共识,我们的社会到底是如何重视和关心教育的?科教兴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从上到下的呼声和行动,而在羊头铺区五组哪里还有一点“满意”的影子?西部大开发已经开发了10多年,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啥羊头铺区五组成了一个死角?……
羊头铺区五组孩子上学的情况,或许只是一个特例,或许还是冰山一角,但在教育公开喊得震天响的今天,即使是特例,这个也不可以有,如果仅是冰山一角,那就更值得反思了。
当地政府当反思。为孩子修一条上学的路,到底有多难?现在“乡乡通”、“村村通”,为啥羊头铺区五组到学校,连一条供孩子们上学的路也不畅通?保家镇羊头铺区李书记说,他们也想给孩子们配辆专车,接送上下学,“但是按照规定,安排这种接送孩子的车辆,必须路面状况要达标,而这些村因为修建难度太高,至今都没有通公路,没有合格的路面,就没法派车。”上学之路不能通车尚且情有可原,但上学之路连孩子们行走都提心吊胆,估计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我们的企业当反思。有的企业总是瞄准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为啥就不能瞅瞅山区教育、瞧瞧贫困孩子?有的企业日进斗金,为啥在教育问题上就一毛不拔?有的企业总是希望政府给优惠政策,为啥就不能关心一下教育、力所能及地帮助政府排忧解难?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社会的关爱,企业不可能发展壮大;企业发展壮大了,必须流动道德血液,必须尽到社会责任。当前,很多企业都在搞爱心助学,都在做公益慈善,这是好事情。但是,爱心GDP和公益GDP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覆盖面上都还远远不足,在这方面,企业应该主动作为、大有作为。
整个社会当反思。作为家长,生育了孩子,还必须养育和教育好孩子,人为地把孩子变成“留守儿童”,纵然无奈,也不应该;作为学校,孩子上学之苦是否向上级反映了?是否让社会周知了?是否为改善路况尽力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对辖区内的学校心中有数?是否知道偏远山区还有如此学校和学生?是否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孩子。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就事论事吧,解决羊头铺区五组“留守儿童的上学路”的问题,不是没有办法:政府勒紧裤腰带修条路,可以吧?政府给政策,让爱心企业修路,可以吧?实施寄宿制学校,至少这个可以吧?办法总比困难多,世间之事,为之易则,不为则难。让近90度坡度的上学路变得平坦些吧,这个应该不是梦,而且不应该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