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母亲节充满“陪伴的味道”

16.05.2017  09:22

    今天是母亲节,如何陪母亲过节?送母亲什么礼物?再次成为网络上热门的话题。与此同时,各大商家也再次行动起来,借着母亲节的东风大打促销之战。于是乎,吃饭和买东西成为了母亲节的主角,一来当妈的高兴,觉得孩子长大懂事了,二来尽了孝心,顺便还能把亲情晒一晒。

  然而,母亲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或许,礼物只是载体,可以为母亲节锦上添花;问候只是一种形式,表达着对亲情的回馈;他们真正渴望的,莫不过于儿女“在回家的路上”,挤出一点时间,拿出一点精力,陪伴在自己的身边。问题在于,时空距离让亲情拉得悠长,生存的压力放慢了陪伴的脚步,欢聚变得遥不可及。日益增加的压力、稀少的假期、高昂的旅途费用等,都稀释了子女回家的几率,想陪伴父母却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对于中国式妈妈来说,只要儿女幸福,她们天天都如过节般快乐。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成了我们的“守护神”和“全能战士”,手把手地教我们吃饭、穿衣服、系扣子……她用点滴的辛劳成就了今天的我们。她们期望过个幸福的母亲节,但这并不意味着希望孩子送贵重礼物,他们渴望的是孩子能陪伴身边,陪伴的温情应当如细水长流一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母亲节”的内涵更多的应该是子女对母亲的尊敬、关心和体贴,除了财与物的供给外,更需要精神的呵护与陪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节日只是一个提醒,没有节日的提醒,我们依然要尽好该尽的职责。所以,对于子女而言,应该把关爱父母当做一种习惯,有时间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就尽量陪伴,实在抽不出时间的也要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下父母的境况,报告下自己的生活。

  当然,子女经常电话书信问候父母还远远不够,孝老敬老的意识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才是关键所在。政府的责任,是细化政策、加强保障,比如在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时,应优先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对虐待、遗弃老年人等行为要坚决打击。社会的责任,是抓好落实、营造氛围,比如用人单位要保障员工探亲、休假权利,给员工更多时间陪伴父母。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倾听母亲的唠叨、夸赞她们的劳动、尊重她们的梦想,在母亲看来,可能才是最好的礼物。毕竟,亲人的呵护是永远不可替代的温暖。

  文/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