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玲:如何让网络时代下的环保守法成为常态
2日,抵京的在粤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表示:“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每个人是雾霾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有责任!”与此同时,一份2014年广东21个地级市空气污染天数的排行榜刷爆了广东网民的微信朋友圈。(3月3日《南方日报》)
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近年来频频成为热点的雾霾话题引爆网络,又热了起来。或是为所在城市空气尚好到嘘一口气,或是因为排名垫底心有余悸,“雾霾”这一高频词,通过网络的传播,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草根阶层的话语权的同时,也成为公众参与的主要渠道。如何通过网络助推环保守法,笔者认为是网络时代下的环保守法工作成为常态值得研究的课题。
网络时代,无论是事实宣传,还是问题曝光,亦或是观念引导,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导向与话语权,在环保守法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份由南方日报全国两会“融小组”团队制作的排行榜,最直接的朋友圈反应是激荡于虚拟空间的“公民行动精神”。清晰的数据分析,全面的横向对比,以一种再直观不过的形式,唤起公众关注环境健康问题。
众所周知,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涉及到环保守法方面不得不提到的问题是“网络社会来临,该如何规弊增利?”正如新上任环保部长所说,环保部门和媒体之间,首先是“挚友”,其次是“诤友”。在新媒体时代,政府、社会、媒体之间应该怎么样互动?怎样共同把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来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来面对如今“恐怕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环境的挑战?
笔者看来,如若能做到在保证网络空间不受挤压以促进新的形态生成的同时,协调多方利益以建构现实秩序,将网络作为相关部门推进工作的舆论攻势,从而达到让守法在舆论监督之下、在全民参与中共同进行的局面,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网络时代下,媒体与政府需要定位好角色。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用事实说话才是最好的行动。雾霾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阵痛,所需要的是各方思想的碰撞与出谋划策;环境污染是日久积累的问题,要理解看问题的不同视角,逐步改善的同时也要避免去工业化的危机;环境治理是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用事实来宣传,让公民意识的形成去帮助环保执法。与此同时,网络中的个人也当做力所能及的事,再现最初的蓝天白云,网络共振才可让环保守法不再是遥不可及。
环保守法,我们期待强有力的执法,毫不马虎的追责。网络下的环保执法当让“查后问改、问过即改”成为守法常态,全民参与,让呼吸新鲜空气不再是一种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