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艰苦奋斗的精神代代相传
武水轩 本报记者 龚波华 实习生 谌 磊
这是一片曾被烈士鲜血浸染的红土地,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在这片红土地上,驻扎着一支英雄的部队——武警水电二总队。近年来,面对时代发展进步的新形势,面对部队调整转型的新课题,武警水电二总队党委始终传承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坚持用艰苦奋斗精神持家建队、塑造官兵,不断为优良传统赋予新内涵,为推进建设发展注入新活力。
条件优越了,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忘
走进该总队警史馆,有三件展品陈列在最为显眼的位置:箩筐、棍棒、破棉袄。作为该总队重新组建35年来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这“三件宝”永远是官兵心中永不磨灭的珍贵记忆。
35年来,凡调入总队工作的同志,无论是师以上领导,还是普通士兵,受到的第一次教育就是听前辈讲当年两万官兵“肩挑手提进万安”的历史。
1993年,总队机关从赣江之滨的惶恐滩,迁入新兴工业城市新余;2007年,再由新余迁入省会南昌。驻地环境和条件改变了,随之而来的是思想意识的改变。一些同志艰苦朴素精神有所淡化,享受安逸的思想有所抬头。
“成由俭,败由奢”。总队及时请来离退休老同志讲历史,让年轻同志对照现实找差距,并坚持每年结合党委机关思想作风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忆成长、想出身、找差距、报党恩”教育活动,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时代发展了,创业风气不能忘;环境变化了,勤俭风气不能变;条件改善了,朴素风气不能丢。
“继承老传统,既要靠思想教育强基固本,更要靠领导干部表率示范。”对此,总队政委卢伟深有感触。今年,他带领机关人员跑遍了分散在全国15个省区的所有基层单位,下部队轻车简从,吃住在班排。总队班子成员从严要求,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激发官兵开拓进取建功业的动力。
日子富裕了,勤俭节约的本色不能丢
重新组建35年来,水电二总队一向以“会过日子”而闻名,艰苦朴素是该总队官兵的特质,精打细算成为各级建队持家的法宝。
“党委科学理财是保证战斗力提升的有效机制。”该总队党委把财务管理纳入党委中心工作,坚持党委集体统揽,依法科学理财。他们制定出台《转型期加强财务安全管理规定》、《严格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转型期债权债务清收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定,雷打不动地落实“联审会签”、“财务公开”等制度,坚持实行年度预算党委议财、季度财经形势分析、月份经费联审会签等长效机制,确保在经费管理上,所有重大建设经费开支有报告、会议有研究、过程有审计。
在基建投资、集中采购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领域加大纠治力度,把好经费开支关口。总队南昌新办公大楼建设过程中,专门制定《总队基地建设监管方案》,从征地、筹建到装修均实施全程监督管理,所有资金使用、队伍引进、材料采购均由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多条方案,由总队办公会集体研究决策,采取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原则,保证基地建设资金高效利用。
时代变化了,服务驻地基层的理念不能变
总队对领导机关抠门,但是涉及增强战斗力和基层官兵生活上的开支,总队却很大方。
他们把经费的投向投量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今年以来,已投入经费1200多万元,保障了江西筲岭、湖北兴隆等五次应急抢险任务的圆满完成;自筹资金2.7亿元,推进三个支队新机关和所属大队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眼睛向下,服务基层,着力改善基层官兵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使得基层四项设置基本配套率达到100%。
开展经常性问需求、问冷暖、问成长、问心事、问健康“五问”活动,对家庭有重大经济困难的官兵和职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表真情”活动。36名官兵申请地方补助等问题得到解决,43名官兵家庭涉法问题妥善处理,60余万元慰问金发放到106名特困官兵手中。
作为驻扎在红土地的部队,总队广大官兵视驻地如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用实际行动支援经济建设,先后承担了省水上运动中心、抚州唱凯堤加固、峡江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建设;承建了江西医学院、恒茂国际华城等民用、市政工程,以及老福山、董家窑等输变电建设任务,荣获江西省“杜鹃花杯”等一大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积极扶贫济困,总队先后承担了新余、樟树、贵溪6个援建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捐款捐物总计100余万元;定期开展“暖心行动”捐款活动,帮助60名失学儿童重返了校园。该总队官兵到驻地中小学校开展法制和爱国主义宣传,多名官兵长期担任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军训学生10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