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农田“非粮化”现象须高度警惕
都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的加速流转,一些农田也逐渐从农民手中流失。记者最近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流转和流失土地很大一部分没有种粮食,农田“非粮化”现象日渐严重。请听吉安台记者王重锴的报道:
记者在吉水县尚贤乡泱塘村看到,村边种着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村民吴小英告诉记者,种草的面积有二十多亩,这些地原来都是农田。(出录音)口头上一年(一亩)一百块钱,也没跟他签什么协议。(录音止)
承租老板叫李大宇,他说,如果是把流转过来的田地种水稻,操心费力不说,成本太高,扣去种子、肥料、农药,还有水费、插秧费、机械耕耙收割费,按中上等产量计算,不算自个的人工费用,一亩最多也就赚400多块钱。(出录音)我们种草一亩除去人工、成本,效益相当种粮食的三倍,所以还是种经济作物更划算。(录音止)
近年来,吉安市农村土地流转呈加快之势。截至今年一季度,吉安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88.19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6.5 % 。但农村流转后的土地种植蔬菜、林木、花卉及用于养殖的比较多,还有一些用来搞生态农业或农家乐的休闲观光农业,真正种粮食的非常少。还有一些流转的农田被挖成池塘养鱼种莲藕。万安县韶口乡大塘村就在农田中出现了十多个鱼塘。村民 张小兵:(出录音)本来我们村里田就少,好的田又没有(多少),(这块地)又靠在马路边上,水土又肥沃,我觉得这样是私自损坏农田,我觉得政府部门要管一下。(录音止)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有不少农田的性质直接改变,变成建筑用地。在永新县石桥镇的梅田村有一个开采石灰石的矿山,在矿山的旁边就是农田,村民李平告诉记者,因为开采过程中,开采方还要在矿山附近建一个烧石灰石的加工点,而这个加工点就建在农田上面。(出录音)我老婆是那边人,她家里有些田在那里被占掉了。(录音止)
土地“非粮化”现象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吉安市相关部门曾多次发文,严防农村土地“非粮化”,但这些问题依然屡禁不止。吉安市青原区农业局副局长梁章登建议:(出录音) 我觉得要用市场手段规范引导农用地流转。在农用地流转合同中进一步严格明确并细化流转后的农地用途,将其作为合同的必备条款。(录音止)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肖新华认为,堵不如疏,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出录音)要建立粮食生产经济激励机制,缩小粮食生产与高效农业的效益差,调动和保护好粮食生产积极性。(录音止)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吉安市在土地流转中出现农田“非粮化”现象却让人不无忧虑。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市也普遍存在。我们国家一直在重申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也是人民的生命线。只有守住这条生命的红线,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希望农田“非粮化”现象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建章立制、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