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年轻干部要找到自己的“锅炉”
开水房里,一年到头,一直烧水。水蒸气弥漫房间,模糊人眼。但是,水蒸气一头扎进锅炉内,被厚厚的钢板包裹,受熊熊的烈火蒸腾,反而具备驱动火车、轮船的能力。同是蒸汽,功用差别之大,盖因前者没有受压迫,散而不聚,一无用处;后者经受强压,聚而蓄力,一发惊人。因而对于水蒸气来说,要想推动火车、轮船,就得先找到锅炉。
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动力,哪里就产生能力。不特物质定律如此,年轻干部成长规律也是如此。要想把知识储备、政策水平转化为经世致用的能力,就要清楚事业的“锅炉”在哪里?答案就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基层工作,邻里纠纷、防火防汛、修路打井,哪一样不是因繁而烦?征地拆迁、就业社保、维权维稳,哪一项不是挠头事?金山和青山,调结构和保就业,哪一块不是两难挑战?有时辛苦了,努力了,群众依然有很多抱怨和不满。基层情况的复杂多变,基层工作的艰困缠绕,往往超乎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的想象。上海一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讲起自身经历时说,在基层,机械照文件办事最容易,但结果常常是相互推诿、不作为,这样,老百姓的急难愁就没了着落。群众的怨气不会因为你简单一句“法规政策不允许”就消除。基层工作之难,不是靠学学书本、看看总结就能解决的,这给年轻干部带来不小压力。
压力只会折磨懦弱的人、懒惰的人、私欲重的人,催生“没干头”“没奔头”的抱怨。对于脑子里想着民生发展、心里装着百姓疾苦的干部,压力只会逼出能力,迫出干劲儿。许多“过来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当你战胜压力,它就是动力;当你屈服于压力,它就是折磨。“惟其诚,故爱无不周;惟其爱,故智无不及。”只要对人民有深厚感情,懂得群众的所思所想,知晓百姓的所急所盼,理解基层的所怨所求,克服压力就会越自觉,提升能力就会越主动,更会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跟上时代发展脚步。
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初到湖南衡山县贺家山村时,即使头顶耶鲁大学的光环,也不能稍减内心的压力。他明白“村民不会关心我从哪所学校毕业,他们只关心我是不是自己人”。脑筋转过弯来,他主动迎接基层挑战,与群众打成一片,被亲切地称为“耶鲁哥”。不到一年,他帮村民引进80万元资金,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村主任连连称赞,“这么多年,来村里挂职锻炼的干部,一批接一批,但我最佩服他。”不少像秦玥飞一样毕业于名校的大学生,初到基层,都经历过压力的考验,但“诚生爱,爱生智”,干着干着就能进“百家门”,喝“百家茶”,知“百家情”,自然而然地讲话“接地气”、做事“有灵气”、工作“有生气”,成为基层工作行家里手。
“墩墩苗”“压压担”,中央领导阐述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讲话用词,释放出干部用人制度改革的重要信号。剑不磨不利,苗不墩不壮。年轻干部就要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提高,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增强担当,始终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