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 战略规划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原标题:顶层设计 战略规划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顶层设计 战略规划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纪实
三十多年来,她艰苦付出
三十多年来,她由小变大
三十多年来,她由弱变强
三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教学质量为中心、技能训练为重点、市场导向为目标”的办学思想,建校30多年来,她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技工学校到现在有口皆碑的职教名校,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向人们展示傲立潮头的英姿。
她,就是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已经发展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2013年学校又被确立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建设学校。
两年的示范校建设,两年的创新发展之路。两年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在李庆校长的带领下紧抓机遇,积极探索,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以战略的眼光,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以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师资培养模式和机制,为学校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战略规划 创新“4444”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突出中职教育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确保实践教学顺利有效完成和全面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以“人才强校”战略为基础和前提,大力加强对教师培养工作的整体规划,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创新“4444”师资队伍管理模式,为学校建设一支符合时代精神、德才兼备、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4444”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制定,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为进一步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示范中职建设奠定了基础。“4444”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中的首个“4”指的是,健全通畅的学校、企业、市级、国家四级师资培训渠道。第二个“4”指的,是建构合理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兼课教师、“双师型”教师四支队伍。第三个“4”是指建立科学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四级发展平台。最后一个“4”代表提升较高的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职业行为示范能力四种能力。
建章立制 保障“4444”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由形成“4444”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到真正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学校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宣传保障四个方面入手,确保“4444”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顺利实施。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党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统筹和领导。由人事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制订好每年度实施方案。各部门明确职责,完善配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制度保障。做好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持续活力的长效激励机制;继续坚持和深化“全员岗位聘用制”;大力推进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分配政策向一线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继续进修,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把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或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常态化,将企业经历和实践锻炼作为专任教师评聘和任用的基本要求,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建立导师制度,请师德高、业务强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制定措施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创造学术气氛,并提供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场所和经费;深化“三项机制: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各级教师岗位职责,落实考评制度)、聘任制(用人机制体现优胜劣汰)、分配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人才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并按照上级要求将专项经费投入完全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利用集团化办学的方式,深化校企融合,加强校际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各方资金、物质与人力资源,参与学校师资建设;自筹资金,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优化学校支出结构,力保培训经费逐年增长。
宣传保障。大力宣传师资队伍优先建设的重大意义,创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举措,营造促进人才成长和人才凝聚的软硬环境,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重点培养,在资金、待遇、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科研条件、团队配备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把“体制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落到实处。
多措并举 实施“4444”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师为校之本”,学校能否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型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头之水,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的保障。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通过搭建平台、优化教师工作动力机制和激发教师的动力等诸多有效的措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要给教师搭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舞台,要提供他们施展才华和抱负的空间,才能促使教师专业成长。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做到了。近年来,学校强力开展师资培训,并完善国家、市级、企业、校本培训四级师资培训平台和机制,明确目标、重点选拔、动态管理,保证骨干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并大力推荐和安排教师参加国家骨干师资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新大纲等培训,组织选拔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及到企业实践。学校成立了“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工作室”,开展专业群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进行技术开发与咨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专业教学教研团队建设,引领各专业健康发展,通过专业带头人对青年骨干教师传帮带,不断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促进教师自觉成长。教师的发展动力从哪来?这个问题一直是众多学校感到困惑的难题,学校领导经过深思熟虑,一致认为,要从制度入手,学校进一步健全教学名师、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推选、聘用、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促进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学历、学术水平和上进心。学校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学校编制,为引进教师提供保障。并借着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此争取扩大教师岗位控制数量,为教师职称晋升和个人成长拓展空间,在职称评审上,做到向教师倾斜,在收入分配上,做到向教师倾斜。制定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鉴定,尤其是鼓励专业教师获取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并开展“一师一优课”,即每名教师打造一堂以上优质课程,每门课程涌现一名以上的优秀教师。
优化教师工作机制,实现教师持续发展。学校采取“智力引进”,实施“借脑工程”带动学校专业建设,不断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聘请一批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熟悉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为了让学校教师的知识从书本和课堂,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就必须要与企业相融合,为此学校建立了“名师讲堂”,是学校加强专业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研教改氛围、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更有名”的目标而设立的大讲堂。通过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使名师讲堂成为教师“研究的平台、成长的乐园”。“名师讲堂”现有市级专业带头人1人、名教师2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企业能工巧匠1人、高校职教研究所教授1人,并不断吸收更多教师进入。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全面发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每年都以“爱生、爱岗、责任、奉献”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行为示范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和促使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家长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的意识,引导和促使教师努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业,引导和促使教师增强上进心、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引导和促使教师爱校爱生、勇于担当、勇创一流。
在诸多措施的有力保障下,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动力,可谓是硕果累累,成绩辉煌。2013年,12名教师参加国家骨干教师或国家一体化课程改革师资培训、3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培训14名教师成为市经济信息委系统骨干教师、6名教师成为市经济信息委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成为教学“名师”;出版或参编教材6本,公开发表论文22篇;在各类比赛中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4名。2014年,14名教师成为市经济信息委系统骨干教师、6名教师成为市经济信息委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成为教学“名师”;全年派遣了25名教师参加国家师资培训、56名教师参加市级师资培训、1名干部出国培训;出版教材7本,发表论文42篇。教师参加市级各级各类比赛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团体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人才兴,则学校兴;
人才强,则学校强。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力求打造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梯队,推动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示范中职校的人才聚集地。(王丽英 于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