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湘门户 明珠璀璨——访萍乡市旅发委主任朱艳珍

27.06.2016  21:55

  萍乡于江西颇具盛名。位于赣湘交界处的她,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自古人才荟萃,民俗文化灿烂绚丽,被誉为赣西文化堡垒;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达地区之一,被誉为“江南煤都”;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红色文化享誉中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有杨歧三宝,有水随洞转十华里的地下艺术长廊孽龙洞……


  “旅游资源禀赋佳,交通区位优势显,是萍乡旅游发展的底气


  “萍乡是个特殊的城市。”这是朱艳珍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第一句话。


  特殊在其城市背景。萍乡是以煤炭开采为主的老工矿城市之一,迄今有百余年煤炭开采历史,经过长期开发使用,资源枯竭的严峻态势,“倒逼”萍乡实行转型。自上而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氛围,形成了萍乡旅游发展的合力。


  特殊在其资源优势。作为赣湘交界处的江西“西大门”,萍乡旅游资源禀赋较好、富集度高。绿有江南三大名山之一武功山,红有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古有杨岐禅宗文化、傩文化等,素有“赣西明珠”之美誉。


  特殊在其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萍乡作为全国东西交通主干线的节点,是赣湘两省交通的咽喉,尤其是沪昆高速、沪昆高铁的开通,打开了萍乡通向外省的大门,串起了其与珠三角、长三角、武汉城市圈的紧密联系,萍乡不再仅仅是“江西·萍乡”,更是“中国·萍乡”。


  这几处特殊,构成了萍乡旅游迅速发展的底气。据介绍,2015年,萍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亿元,比2010年增长411%;接待游客2744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288%,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二五”期间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双翻番的目标。


  “加快武功山创5A,做大旅游产业品牌效益,是萍乡旅游发展的抓手


  把萍乡打造成赣西旅游门户城市、全国知名休闲旅游胜地和生态人文旅游城市,是萍乡“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的重要定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面做大旅游产业品牌效益、集群效益和综合效益十分重要。


  素有“云中草原、户外天堂”之称的武功山景区,山顶十万亩高山草甸不仅是同纬度唯一,甚至在世界上都少有,在户外爱好者圈中,颇具盛名。


  武功山是萍乡旅游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朱艳珍介绍,为了做强品牌影响力,武功山创5A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武功山创5A已正式上报至国家旅游局,同时,省政府亦将武功山作为全省八大旅游圈之一进行战略布局”。


  安源景区的5A创建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目前,安源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基本完工。安源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不仅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也是中国古代采煤较早、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崛起的地区之一,其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


  “以安源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一条极具特色的工业主题旅游线路即将启动。工业相关的产业历史、城市发展的脉络,在这里将一目了然。”朱艳珍介绍。


  “打破门票经济依赖,打造全域旅游,是萍乡旅游努力的方向


  游客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时代在发展,人们旅游的方式也在改变,单靠一两个景点,已经无法成就一个城市的魅力,能让游客愿意反复前来消费体验的地方,必然有着好的生态、新鲜的空气,以及优质的服务等。


  秉承此理念,萍乡率先在全省建成了第一家地市级旅游集散中心,率先完成了市区主干道景区导向牌,建成了芦万武、芦新武旅游公路等一系列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并启动了旅游厕所革命,大大提高了萍乡的旅游服务水平。


  打造全域旅游,是萍乡旅游努力的方向。“全域旅游不仅是建几个景区、搞几个项目就能完成的,需要将零散的东西用一个城市的灵魂集聚起来,灵魂就是城市的文化。”朱艳珍称,萍乡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特色明显,可依托城市文化脉络,整合城市、景区、名胜、公园、场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休闲旅游胜地。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核心路径,但朱艳珍持不同观点。她认为,旅游业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平台,一座桥梁,构成与其他行业的共同发展,不如逆向思维,把“旅游+”挪到“+”号后面去,“休闲农庄+旅游+”“城市建设+旅游+”“商业+旅游+”“户外运动+旅游+”,将旅游主动融入其他行业,借势而为,“旅游+”将无处不在。


  “希望通过努力,将旅游打造成萍乡经济转型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使用萍乡迈入全省旅游强市行列,成为江西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朱艳珍说。

 

  编辑: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