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韩国暖炕申遗不必太过敏感
近日有媒体报道,韩国拟将暖炕技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消息一出,有中国网友呼吁有关部门把与暖炕技术类似的火炕技术申请非遗。17日下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国暂不会将火炕技术申请非遗,“我们还有很多代表人类文明的项目,一些急需保护的项目还尚未申上去。 我们不会按照韩国的节奏来走。” (3月18日《新京报》)
不知何时起,韩国越发被国人视作一个“文化掠夺者”。端午祭、韩医,直至活字印刷术,一次次虚虚实实的“争名”风波之后,中韩民间的对峙情绪,被推至空前程度。当然,看似热闹的舆论交锋,未必不曾掺杂误解与偏见的成分。是是非非,着实难有定论,或许当真是别人欺人太甚,又或许是我们太过认真……唯一确知的是,试图将某个刻板的负面标签,套用到对特定国家的评价话语中,总归应是慎之又慎的。
一样的剧情,不一样的主角。这一次,“暖炕”成了受人关注的那一个。据说,韩国欲将暖炕申遗。于此消息,一干网友的反应,照例是愤怒、受伤。为了“不便宜外人”,他们呼吁职能部门奋起直追、半路截胡——照此思维,“申遗”俨然成了一场赌气。拼的就是人有我有、不落人后?所幸,文化部的官员们,显然要理性克制得多。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应以“保护”与“传承”为核心考量。从此角度看,拥有广泛使用人口的实用器“火炕”,似乎还没惨淡濒危到那一步。“中国火炕暂不申遗”,无关所谓文化自信,而不过是权衡轻重缓急之后的选择。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排序,与生存境况评估,公众应有自己的清晰判断,而不应受制于人、自乱阵脚,事事争着先人一步。且尤需说明的是,文化归属始终具备多元和包容的个性,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排斥性。
亟待厘清的事实是,即便韩国暖炕进入非遗名录,也绝并不意味着,韩国人自此拥有了对此类取暖技术的专享权。“非遗名录”所要实现的,绝非是对某项文化遗产的权属划分,而是搜罗、展示不同民族的差异化文明,并吸引更多人来共同保护濒危文化物件。自始至终,教科文组织所设计的文化遗产评选机制,都旨在建构一种属于人类生活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感。若因为此举而刺激了一连串的对立,则注定是有违初衷了。
说到底,“申遗”终究只是一个文化动作,不涉及法律层面的权责界定与专利归属,大可不必太过敏感。公众所应关注的,当是那些陷入危境的文化遗存。总是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架势,并对着那个形象模糊的“掠夺者”形象大加鞭挞,总归显得有些孩子气了。“申遗”也许很重要,也许一点都不重要,这全取决于我们对“文化”的关心,是否纯粹和真诚。
然玉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