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真人秀”缓解国人的普遍焦虑

17.01.2014  13:47

  “周五晚上的电视遥控器‘疯了’。在央视《中国好歌曲》和芒果台的《我是歌手》之间反复切换、痛苦抉择?差点忘了,《最强大脑》一会儿就该开始了”……2014开年,电视荧屏上的真人秀节目陷入“白热化”的混战。“我不是歌手,不唱最强音,我是《最强大脑》。”这句《最强大脑》的宣传语毫不避讳地传达着火药味。从这半个月来真人秀 “众声喧哗”的局面中不难看出,各档节目的差异化诉求和“突出重围”的良苦用心初现端倪,而我们该如何理解真人秀节目大爆发背后的社会原因?

  2014甫一开年,电视荧屏上的真人秀节目便陷入“白热化”的混战,无论在节目形态还是社会影响上,均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局面。但总的来说,相较刚刚过去的2013年,目前中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竞争开始逐渐显现差异化色彩,一些播出时间较为悠久且形态相对稳定的节目已拥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整个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四强鼎立”的格局基本成形,真人秀节目产业呈现较为良性的竞争态势。这既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也是广电总局对同质化内容的调控力度的体现。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步不晚,但是直到2012年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电视新闻改革乏力和电视剧创作乏善可陈的情况下,真人秀成为主导中国人视觉消费习惯的“中流砥柱”。从表面上看,真人秀节目在2012年的“异军突起”、2013年的“蔚为大观”,到2014年的“延续辉煌”是中国的电视从业者面对内容生产领域的种种危机,大胆突破常规、勇于锐意创新的体现。这当然是十分中肯的评价。面临新媒体作为一种技术、一套理念和一个产业对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模式的破坏,中国的电视从业者做出了令人尊敬的努力。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电视业的历史或许在某些时候由英雄创造,但若将其置于社会变迁的宏大语境下观察,便不难发现真人秀节目的繁荣其实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因。

  真人秀节目的繁荣是传统电视工业与急速增长的互联网视频行业在内容生产中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必由之路。一般而言,电视观众的日常视觉消费主要由三种内容类型构成:新闻(获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必要信息)、电视剧(获得消费虚构叙事类艺术的感官享受),以及其他非虚构类节目(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包括纪录片、演播室综艺节目、真人秀等)。其中,电视在前两类内容的生产领域已经不具备显著的优势。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超越已是不争的事实(质量是另一个问题);而微电影和网络剧因更适合移动终端的播放,以及比电视剧更易规避相关部门的内容管制,也会对传统电视剧观众构成“分流”。这样一来,唯有在纪录片、演播室综艺节目和真人秀等投资巨大、生产机制复杂、分众色彩不明显的内容生产领域,传统电视制播机构才具备难以替代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电视媒体在过往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远非生产流程单一、生产目标碎片化的网络视频行业可以比拟。2012年热播的真人秀《中国好声音》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正是网络视频“围堵”中的传统电视内容“突出重围”的典范。

  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特征使其高度适应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观众“即时分享”的消费需求。电视自诞生,一直因其“天涯共此时”的仪式性色彩而稳坐“第一媒介”的交椅。以往的观看与即时交流局限于家庭成员之间,但社交媒体的勃兴使电视观众与广袤地理空间中的其他同类进行与观看行为同步的交流成为可能。相较其他内容类型,真人秀节目与传统电视播出渠道的关系更为密切,且节目本身制造话题的能力远远强于电视剧等其他内容类型,巧妙地满足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强烈的“即时交流”的欲望,维护了电视作为“仪式性媒介”的基本属性,顺乎民意。

  真人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焦虑。无论是零门槛的选秀类节目,还是专业色彩较强的表演类节目,尽管有着形态与旨趣的差异,却殊途同归地遵循着一套共同的文化逻辑:个体在社会分层中实现自下而上的流动是可以实现的(借助才艺表演实现梦想),人与人之间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交流樊篱是可以被打破的(选手与导师、观察员等角色之间的互动模式),以及勤勉的生活态度与崇高的道德品行会最终带来命运的馈赠(大多数选手的“经历”)。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中,因环境污染、物价高企和社会不公等现象而处于普遍焦虑状态的中国人而言,真人秀节目为这些现实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文本层面的、想象式的解决。在这个意义上,真人秀扮演了“乌托邦”的角色,它坚持不懈地在普通人所能感知到的生活情境中,源源不断地生产“正能量”。

  由于中国电视产业的结构中天然带有无序竞争的基因,因此政府的内容管制将依然是制衡该领域内非理性因素的重要力量。此外,一个也许值得关注的方面是:当西方稍有规模的模式公司均已被中国的电视机构“掏空”,中国本土的研发力量会否在2014年出现令人惊喜的“发力”呢?这将有赖于持续的期待和观察。

   四强鼎立”:真人秀数据库

  节目分类:截至2014年1月15日,今年共有15档真人秀节目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它们大致隶属于6个主要类别,分别是表演选秀类(《中国达人秀》、《中国好歌曲》、《星光大道》、《我是歌手》、《直通春晚》)、婚恋交友类(《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保卫战》)、脱口秀类(《非常了得》、《今晚80后脱口秀》)、科学益智类(《最强大脑》、《一站到底》)、职场类(《中国好商机》、《非你莫属》)以及明星模仿类(《百变大咖秀》)。从播出平台的分布来看,央视3档、东方卫视2档、湖南卫视3档、江苏卫视4档,4大电视台总计播出了80%的主流真人秀节目。

  收视表现:从收视表现上看,上述15档真人秀节目均取得了十分傲人的成绩,有不少成为同时段的收视冠军。如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据CSM(央视-索福瑞)48城收视数据显示,2013年12月8日开始播出的第5季第1期收视率达到1.725;而江苏卫视从今年1月3日开始播出的科学益智类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模式引进自德国)第1期CSM 48收视率达到1.423, 第2期攀升至1.795,均位列同时段第一;至于湖南卫视于1月3日开始播出的《我是歌手》第2季,因首季的成功和播出时段的优势(星期五晚20:10),第1期CSM 48 收视率就高达2.20。即使如《星光大道》、《非诚勿扰》这般已有“悠久”历史并高度固定程式的老牌节目,也因其多年来成功培养起的忠实收视群体而实现稳定、平缓的发展。

  推广手段:在推广方式上,绝大部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和播出方均十分重视社交媒体营销,为节目的持续火爆制造源源不断的话题:曹格在《我是歌手》中的意外爆冷出局、《中国达人秀》放弃悲情路线改打“欢乐牌”、《中国好歌曲》选手霍尊的原创歌曲《卷珠帘》及其引发的“抄袭”质疑等,纷纷成为最近半个月各类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本组文章作者常江,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导师)

   个案分析

   最强大脑》:不能只是神乎其技

  在同质化的歌唱选秀和虚虚实实的家庭伦理剧之后,2014年年初,电视荧屏总算玩出了一点新花样。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两次拿到同时段节目收视第一,节目播出后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也成热门话题。不过,以上两项“最强”成绩,能否推导出《最强大脑》即将登顶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最高峰,还有待时间检验。

  相比于前台较力的脑力超人,《最强大脑》的幕后丝毫不逊色,制作团队是王牌节目《非诚勿扰》的原班人马。真人秀节目成败关键在于选手,为了找人,节目组带着科学家们5个月的时间内走遍了大江南北,最终网罗了近百位候选者。他们还不是真正的选手,想要登上舞台,候选者们还需要经过核磁共振、血检、近红外线测试,而且智商必须达到120才算合格,其间淘汰率高达60%。还有一个例子能说明《最强大脑》节目组的强悍,《最强大脑》的原版节目《The Brain》因为选手稀缺,每年只能制作一期节目。而拥有40名选手“雄厚”储备,“土豪”江苏台可以一口气把《最强大脑》做成连续剧,让观众看个过瘾。

  在规则制定环节,《最强大脑》同样动用了最强的专家团队,《最强大脑》的标准由“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撰写,幕后的专家团队集合了中外“超级脑人才库”的专家,其中还有数次诺贝尔奖提名奖获奖者;此外,节目的各种细节也充满了讲究,比如为了找到第二期中出现的101只斑点狗做道具,节目组面试了全国几乎1/3的斑点狗,以上都成为《最强大脑》“逆袭”歌曲选秀并领先最强话题的原因。

  不过,就已经播出的内容来看,这档节目也并非完美。首先,德国的原版节目虽然每年一期,却是现场直播,脑力超人究竟表现如何观众一目了然,而录播且经过剪辑的《最强大脑》在真实感方面则有所欠缺——因为剪辑,节目很难为选手现场计时,观众无从得知5岁神童心算速度有多快,也不知道“像素眼”郑才千找茬的时候花了多少时间。由此还引发了不少观众对于选手真实能力的质疑,“这些项目,是不是选手练习多次之后才敢挑战的?”“有没有可能挑战失败了,有重新录过?”这样的疑问也贯穿了节目讨论的始终,虽然节目组多次澄清,但显然要自证清白还得在电视手段呈现上下些工夫;其次,《最强大脑》虽然在娱乐至死的综艺混战中,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的新路,不过在呈现手段上还带着明显的老套,比如不断插播的观众席“表情帝”,谜底揭晓时刻刻意的拖长时间、反复重放,甚至还有些故意娱乐的嫌疑——节目选拔如此严格,淘汰率如此之高,为什么第二期的“响指哥”还能“漏网”登上舞台呢?让一个大家一看跟《最强大脑》不沾边的人上节目,还演出了一场红颜知己含泪表白的戏码,究竟是要给理性的科学秀添加感性成分,还是故意作秀,制造话题?

  第三,每一档成功节目背后都有一个对应的社会命题,比如《汉字听写大赛》反映的是键盘时代全民汉字手写能力的退化,《非诚勿扰》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剩男剩女的关注,《爸爸去哪儿》在明星真人秀之外也不无深刻地揭露了中国式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可是《最强大脑》的社会命题在哪里?我们除了见证脑力超人的神乎其技之外,还能收获什么?虽然“指纹哥”吴天胜以及Dr。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脑可以后天造就,但从脑力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角度看,最强版的大脑与普通观众的关系其实非常遥远,自学成才的概率和中乐透大奖相比只低不高(否则节目组在找选手方面也不会那么费心)。在选手稀缺又缺少参与感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观众的长期收看欲望以及节目的持续制作能力,都需要制作方仔细考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想要赢得剩下的一半,让科学流行起来,《最强大脑》要做的还有很多。(文/记者 祖薇)

   微评论

  @仁跟着小哥去倒斗:2014开年卫视血拼在周五。南有《我是歌手》、《最强大脑》、《喜剧之王》、《天天向上》,北有《烈火雄心》、《中国好歌曲》。自杀式的竞争,真实地反映出今日中国电视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看谁第一个倒下 , 看谁笑到最后!

  @舞美师:大家知道江苏卫视新年终于发力,在周五晚上推出了大制作益智挑战类节目《最强大脑》跟芒果台《我是歌手》PK。我仔细看了第一期,节目模式和内容都相对新颖,话题性十足,《非诚勿扰》团队打造的。但我担心挑战者基本都是考超强记忆力,刚开始会很震惊,但看多了可能会审美疲劳,挑战有点单一。

  @Beafuture:早上来了公司几个人在谈论《我是歌手》,刚到的一同事说你们又在看什么节目,我告诉他,《我是歌手》。他:哦有刘欢是吧?我:那是《中国好歌曲》。他:哦,好像还有赵薇。我:那是《中国达人秀》。我继续:有周杰伦的那是《最强大脑》。

  @林浩楠他说:现在周六下午的节奏就是《最强大脑》、《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这仨节目一口气看下来确实精疲力尽,《最强大脑》依旧是首选,因为满足了我中午刚睡醒时的精神饥渴,都说书是精神食粮,其实换种思维好奇心才是真正的精神食粮。相比较《我是歌手》的竞赛氛围,《中国好歌曲》在对音乐的尊重上更有诚意。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
哪些“大帽子”文艺社团是“李鬼”
 【诚信建设万里行】     哪些“大帽子”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