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应对“指桑骂槐”
用“停职停薪”来制止不同声音,表面看很给力,可这么一来,将来谁还敢提意见?连指桑骂槐都不行,犯颜极谏恐怕更没人敢试。
据《华商报》报道,延安市某小学女教师因在学校微信群里称“今天下午开会让狗咬了一下”,被校长认为是指桑骂槐,于次日召开全体教师行政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将其停职停薪一周。
消息传来,引起网友激辩:一方认为此处分无理,校长滥用权力;而另一方则认为,骂人不文明,且女教师事后给出的解释太离奇,有说谎之嫌,对这样的人,就该狠狠“治”一下。
持后一种意见的网友,其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应更深入去思考:首先,能否用行政命令来管道德;其次,“治”的权力从何而来,怎么保证这个权力不被滥用。
把道德问题也划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内,从积极一面去推理,校长严格自律,并以己为规范驭众,致校园风气一新,这当然很好,可从消极一面去推理,如校长本身道德水准不高,只是借道德大棒排斥异己、任性而为,那么,又该如何防止由此造成的损失?
人性原本有缺陷,即使非常努力,能修炼到超凡入圣的,恐怕也是极少数,而这是不能作为制度设计的依据的,更何况,道德人与管理人的角色并不完全重叠,圣人未必是高效率的管理人,他们很可能因过度沉浸于道德判断而做出错误决策。
每个人都有道德感,都希望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但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理解日渐多样,这决定了,在“治”的时候应特别慎重,不要被虚幻的惩恶扬善的情绪所绑架。
女教师事后称自己确实被狗咬了,这被许多网友贴上“说谎”的标签,但这是在没有实证前提下做出的判断。
只要没有影响正常教学,没有违法乱纪,没有触碰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就应慎重对待,用“停职停薪”来制止不同声音,表面看很给力,可这么一来,将来谁还敢提意见?连指桑骂槐都不行,犯颜极谏恐怕更没人敢试。
对于指桑骂槐,有两种应对方案:一是坦坦荡荡地提出不同意见,相信绝大多数人能够明辨是非;二是通过法律解决,这虽然有成本,但能有效维护自身权利,肃清负面影响。舍此二途,非要通过行政的手段来解决,这就混淆了公权利与私权利之间的界限,且此解决方式往往是领导较易操作,普通教师较难操作,长此以往,难免会带来种种负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