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杨柱才:竹影扫阶尘不动
本网讯(记者邓淑芬)白蓝条文衬衫,半透明镜框眼镜,清瘦却精神,一举一动都透着谦逊与儒雅……他便是江西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北大哲学博士,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杨柱才先生。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公示名单“新鲜出炉”。在这里,我们很快找到了作为首席专家的杨柱才立项课题——《朱子门人后学研究》。此次立项是我校首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实现了我校人文社科国家级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坚持,不放松,不放弃
学哲学的人大凡给人高大上之感。哲学难读难懂一直是许多人学习中的体会。虽然人人都可能作出哲理性的思考,哲学却未必适合人人都去学习和研究。那如何去学习和研究哲学?怎样才能学好哲学呢?杨柱才说:“要坚持,不放松,不放弃!”
走过酷热的江西,踏过下雪的北京,杨柱才走过了漫漫十年的哲学求学路。让他觉得幸运的是,在攻读博士阶段投在了汤一介先生的门下,后又多年从学于陈来先生,受到了很好的训练。汤先生常常对他说:“人要多读点书。”读书和思考能够更好地让一个人的内心得到充实和提升。
杨柱才说:“初学的时候,会遇到读不懂,读得慢的问题。其实,读不懂,读得慢都没关系。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熟,再到精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让你慢慢进入,潜移默化地也就积累了一定的学术经验。”
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在座的记者们一件北大读博期间让他震撼的事。
“有一阵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总能看到80多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坐在那安静地看书、查阅资料。有时我觉得自己够早到图书馆了,但是季先生比我还早!——他应该是门刚开的时候就到图书馆了。”一代国学大师尚且如此坚持“勤奋治学”,“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其实很多人都具有治学的资质与能力,且往往前期有很好的基础,却由于种种原因,也包括经不住诱惑,最后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没有坚持下来。”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治学,杨柱才说:“做学术的人,要把学术研究本身看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心底认同它是值得去投入、去坚持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全是苦与闷,而是乐在其中,可以有精神上的愉悦。
学海泛舟,涟漪层层
杨柱才多年致力于宋明理学与江右哲学的研究,有关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同行专家的普遍认可。在《中国哲学史》、《国学研究》、《哲学门》等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多部。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朱子学尤其是朱子门人后学研究。
2013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发布重大招标课题,杨柱才教授领衔的《宋元朱子学研究》获得立项。
今年,杨柱才担任首席专家的《朱子门人后学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为三类: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
此次重大项目在7月初发布选题,要求9月初提交投标书,经过专家评审后,到11月初正式公布立项名单。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杨柱才及其团队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如期完成并提交了投标书,最终成功获得立项。这是我校首次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我校人文社科国家级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关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与未来设想,杨柱才说道:“国家重大课题所包含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大,问题更复杂,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如果现阶段做得好,我们会有更长远的学术规划。根据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下一步我们会通盘考虑元代朱子学的研究,这也是个薄弱环节,我们应该充分地把它发掘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江右哲学研究中心有望成为全国朱子学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并且是主战场所在。”
在谈到对我校年轻博士、学者的希冀时,杨柱才教授说:“我希望年轻的博士能够坚持自己的学术方向和学术理念,不放松不放弃,在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而这对南昌大学长远发展来说,也是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