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为何114年还发不完

22.10.2015  12:35
原标题:诺贝尔奖为何114年还发不完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1日晚上7点,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揭晓。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现年70岁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因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而荣获该奖项。迪顿一人独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折合约618万元人民币。

关注消费者的选择

迪顿的研究围绕着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一个是在购买不同的商品时,消费者如何分配他们的支出?第二个问题是社会收入花费了多少,又节省了多少?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才能最好地测量与分析福利与贫穷?

官方颁奖词称:要设计出能促进社会福利,减少贫困的经济政策,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个人消费的选择。与其他人相比,安格斯· 迪顿强化了这种理解。将个人选择的细节和汇总结果联系起来,他的研究改变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迪顿很关心那些穷困和不发达地区。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国家欠缺收税或提供服务的能力。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契约在穷国通常根本不存在――在富国也不完美。

放眼全球,国家能力的缺失――即无法提供富国人民习以为常的服务和保护――是贫困和落魄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

明确反对富国援助穷国

基于这一理论,迪顿明确反对富国援助穷国,因为外国援助破坏了本地国家能力的发展。他写道:“穷人需要政府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绕过政府短期可能改善现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穷国不可能永远指望健康服务来自外国。援助会破坏穷人最需要的东西:与他们携手共进创造今天和明天的有效的政府。”“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做,那就是鼓励我们自身的政府不要再做让穷国更难战胜贫困的事情。

迪顿还曾研究世界各地的收入、健康和福祉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也比较高,而最贫穷国家的收入增加会使得生活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迪顿的一项研究曾经得出过这样的结论:钱多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但钱少一定是与情感痛苦有关;高收入得到的是生活满意度,但不是幸福本身;而低收入是与较低的物质生活和情感福祉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