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晓哲:谁“逼死”了扶老人的见义勇为者?

08.01.2014  12:25

  几天前,在广东河源,今年46岁的河源东源漳溪街坊吴大哥自称遇到老人摔倒,于是主动上前搀扶并送去医院,但老人却指证,就是这个人开摩托车撞伤自己。双方争执不下,几天后,这位街坊竟然选择了自杀来自证清白。警方技术鉴定确认,摩托车没有发生过碰撞的痕迹。(1月6日中国日报网)

  明明是见义勇为扶起跌倒老人,但却因为无法“自证清白”,且伤者家属狮子大开口要几十万元医疗费,无奈之下选择跳塘自杀,说明在一些地方的社会生态的极不正常。“好人得不到好报”,好人维权困难,正义得不到伸张,这样的社会生态和社会风气何谈健康?类似的令人讶异的事情不胜枚举,“好人”自证清白自杀,而一些正常的份内的事情却受到广泛赞扬,也是社会风气不正常的反映。譬如,就在日前在沈阳发生两起老人被车剐倒主动放行事件,就被社会舆论和网民广泛赞誉。如果说社会风气和社会生态是正常的,一些老人“不讹人”原本就是本份,“没撞到”或“剐的并不重”,有什么说什么,这是正常的合理现象,原本正常的“不讹人”,反而被舆论媒体大加赞扬,还是说明社会生态和社会土壤出了问题。

  有人提及社会保障的缺失,认为一些“讹人者”多属于贫困人群,有的家庭不幸,子女不孝,意图于通过“”人来获得一个救治的依靠。这些推论说对又不全对,过去的年代鲜有“跌倒讹人者”,尤其是“一大二公”的年代物质相对稀缺,人们的温饱都成问题,却心胸坦荡、充满阳光。公众应该记忆犹新“雷锋”所处在的哪个年代,如果哪些年代也是“讹人”者层出不穷,恐怕不会有太多的活雷锋。“讹人”现象与物质保障相关,但却不是主要的,社会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主流风貌才是根本。

  时下,物质极大丰富,一些人的精神却是极度贫乏的;一些人利益薰心,心理上无法得到满足,空虚失落、相互攀比、心理阴暗,“有便宜不沾白不沾”才是主要原因。物质飞速发展,思想改造和文明风尚却没有跟上,一位伟人曾说:当前中国最缺失的是“教育”。“教育”是一个宽泛的说法,内涵包括精神层面的、公民素质方面的和每一个社会公民内心修养方面的。整体上而言,社会在物质文明进步之时,精神方面的进步却相对的滞后了。

  是谁“杀死”了一位见义勇为的好人?到底这个刽子手是谁?与自杀者本身有关,也与无良的“讹人者”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的外部原因。这一事件中说是自杀,不如说是“”杀,杀死这位扶老人的好人的是谁?或许,正是我们的社会正义缺失有关,是一些大量存在的社会公民内心操守失范、信念流失造成的。如果一个社会竟然能“逼死”一位见义勇为的好人,至少说明,这个社会的某一方面真的“”的不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