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把脉问诊” 整改“立竿见影”
本报记者 卞 晔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前期查找出的担当作为、服务群众、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全省高校聚焦师生所思所想,调查研究“把脉问诊”,整改落实“立竿见影”,以实在举措,把主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推动了一批问题的破解,赢得了师生和社会赞誉。
立行立改,在调研一线发现解决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放心中。东华理工大学党委领导班子深入一线,在调研中主动发现、解决学生吃住中的操心事、烦心事。在食堂调研中,校领导与同学们同桌就餐,发现由于近期市场肉、蛋价格上涨,部分学生担心食堂涨价。学校党委研究设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稳定食堂物价,确保“不降质、不减量、不增价”,学生们纷纷点赞。南昌师范学院就猪肉价格上涨导致菜价上涨情况,通过奖励方式鼓励食堂经营者稳定菜品价格。
9月以来,江西中医药大学组成7个调研组,确定意识形态工作、做大做强做优中医医疗事业等专题,开展调研30余次,查摆出40项具体问题,逐一对症破解。其中,针对热敏灸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该校积极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在德兴市花桥镇、峡江县金坪乡等地投入力量,为乡镇培训了近千名热敏灸服务志愿者。
南昌工程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头调研,了解到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反映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不好等问题。该校即知即改,在增加4间普通教师用房的同时,减少3间行政办公用房,总面积321平方米,直接受惠教师30多人。
赣南医学院通过调研,将“教师反映问题解决不及时、学生有问题无处反映”作为整改项目,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开通“民生通道”栏目。截至10月8日,师生反映的“寝室漏水”“实习费用收取”等144个问题全部得到回复并解决。
迎难而上,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破解难题
着力解决师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既是落实主题教育的具体行动,也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近年来,随着教学科研任务增多及学生宿舍空调的增加,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和江西农业大学用电量超过了原设计的用电承载负荷,停电成了师生的揪心事。对此,两校把“改”字贯穿始终,破解这一困扰师生的闹心事。南昌大学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工程总价约1800万元的电力扩容方案,后勤保障部门利用暑期师生离校时间,完成了校内电力扩容工程。江西农大计划投入3900万元对全校电力供应系统进行改造,同时改造校内损毁老旧的低压输电线路。目前,该校南北区高压部分已经完成招标,低压部分已进入施工阶段。
随着南昌地铁1号线、2号线相继通车,乘坐地铁成为华东交通大学不少教职工交通工具的首选。然而,学校距离最近的地铁双港站仍有一段路程。该校党委决定开设学校与双港站间的交通车。10月9日,一辆宽敞整洁的19座中巴车出现在双港站地铁口,往返于学校和地铁站之间,分6个时段接送上下班教职工。
南昌航空大学把理论学习、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针对师生反映的田径场设施老化、师生锻炼场地不足问题,先后投入328万元,目前已完成前湖校区田径场改造工程,田径场塑胶破旧老化问题得以解决。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把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的落脚点,紧扣职业教育面向经济、面向产业、面向大众的要求,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推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育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前,全省高校正通过主题教育锤炼政治品格,激发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