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破解:谣言不应成为媒体的“调味剂”
3月16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打破了谣言。3月18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病重不治身亡”的乌龙消息引得不少媒体中招,此消息来自一个冒充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的截图,引发舆论关注。
媒体“无谣不欢”
据报道,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原计划3月13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会晤。但俄罗斯总统网站3月11日发布消息显示,此次会晤推迟数天,随即引发境外各大媒体猜测。《新民晚报》报道称西方媒体“添油加醋”,《华盛顿邮报》3月12日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不在的那几天,但如果你是全球那几个最受瞩目国家的领导人之一,看不见你会让人紧张。”《福布斯》杂志网站的标题是《普京消失是否暗示莫斯科发生政变?》。
事实证明,公开是最好的回应。3月12日,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辟谣普京身体绝对健康;3月13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画面显示普京在莫斯科州新奥加廖沃官邸的工作场景,粉碎了“生病”谣言;3月16日普京会见阿坦巴耶夫打破了各种谣言。《新京报》指出,战略互疑、制度差异、文化隔阂是传言最积极的制造者。对于西方媒体的“跑偏”,《晶报》指出“也许是受社交媒体和众包新闻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他们更加乐于见到在特定国家和特定人物身上出现迷雾式的传言”。
一条假消息的传播链条
3月18日21时54分,新浪新闻和新浪@微天下 账号率先公布“李光耀逝世”的假消息,随后网易、搜狐、凤凰、百度、今日头条等纷纷推送此消息,将此专题置于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的重要位置,CNN等外媒也转发此消息。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面对如此未“核实来源”的重磅新闻却迟迟“按兵不动”。22时25分左右,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发表了辟谣帖,而搜狐新闻、凤凰新闻、网易新闻对误报一事发表了致歉声明,19日凌晨,甚至有媒体自夸未“沦陷”。
“听说李光耀病情危重,老媒体们不约而同地让实习生备好《一张图看明白李光耀这一生》《李光耀评价中国的10句话,第7句让人惊呆了!》《李光耀对年轻人1000字忠告,扩散周知!》等稿件;新媒体则把上述内容做成了H5动画”。针对国内外媒体的不实报道,网友如此调侃。且谈名人“被去世”一事,早已不是“新闻”,“被去世”现象一是媒体想抢占先机,未核实信源便推送假消息;二是国外网站的恶作剧,被信以为真;三是修改旧报制造假新闻,博取眼球。戏谑性的“被去世”是一种偏激的、劣质的娱乐态度,为抢占舆论先机的“被去世”则关乎媒体的责任意识,未核实信源便发布不实信息需批评,而未“中招”也不值得表扬。
舆情总结
如果说媒体对普京的种种猜测是出于政治原因,对李光耀的不实报道是为了抢占舆论先机,那么我们真应该好好审视一下当今媒体的责任了。媒体应该充当“消防队员”“谣言粉碎机”,承担舆论引导的重任,而非成为制造虚假消息的“窝点”。再者,新媒体的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更加便利,能及时把各种虚假消息直接推送到人们的“手心”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体专业素质存在漏洞,过度追求时效性、点击率、收视率、曝光率等冲淡了媒体的责任意识。?谣言不应成为媒体的“调味剂”,在未核实的信息面前,媒体应保持足够的理性,加上一份责任、一些耐心,以专业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