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有专项扶贫资金不愿退出 评论称让部分红红脸

25.05.2014  11:44

原标题:贫困县也该“洗洗澡

湖北一国家级贫困县新建总占地超百亩大楼”、“国家级贫困县沐川县干部公款吃喝被举报”、“贫困县陕西西乡县为拦河造景花亿元建水电站”……连日来,“戴穷帽”的贫困县屡屡“上头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查阅近年来关于贫困县的新闻,发现不少都与“豪华办公楼”、“豪华演出”、“超标用车”相关,还有一些地方“热烈庆祝”自己被纳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些贫困县为何能做出这等“土豪”事?钱从哪里来?扶贫资金又去哪了?

审计署2013年对五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9个重点贫困县的审计结果就很能说明问题:审计发现19个县大都存在骗取扶贫贷款资金、挤占挪用、套取扶贫基金的共性问题。

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近1/3的县“戴穷帽”,重点贫困县每年可获3000万元至5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因为“含金量”比较高,退出没好处,所以这些贫困县名额一直保持“稳定”。

不可否认,一些贫困县确实存在财政困难、发展乏力的问题,这顶“帽子”对于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发展确有益处。但贫困县这顶帽子上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告诉我们,是时候让部分戴贫困帽的地区“红红脸”,说说为何这么多年没发展起来,是否和错误的政绩观有关?也该给贫困县群体“洗洗澡”,看看有多少是属于“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假贫困。

成为贫困县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导致的“先天贫困”,一是发展步伐慢于其他城市引发的“后天贫困”,后者更值得当地政府部门反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进行反思,才能正视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此外,让贫困县“洗洗澡”很有必要。自国家扶贫之初,贫困县这顶帽子就在一定区域保持动态稳定,一个脱贫了另一个马上顶上来。争相“戴穷帽”,说到底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其背后的巨大资金扶持和相关利好政策,而这对其他地方来说就成了不公平待遇,又造成了新的相对贫困。

因此,不妨对贫困县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该“脱帽”的脱帽,适当压缩贫困县规模,确保国家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贫困地区发展的刀刃上,遏制一些地方政府“戴着贫帽不愿摘”的不良发展观。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