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养起致富牛(图)
本报记者 邹晓华 文/图
乐安县地处山区,小黄牛是具有乐安区域特色的一个地方牛品种。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普及,“铁牛”在耕作中逐渐“唱主角”,适合山区饲养的小黄牛便朝肉牛方向发展。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和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乐安县制定实施“黄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扶持肉牛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黄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栏舍建设、繁殖小牛给予一定的补助,并从养殖、防疫、销售等环节,集中精力搞好全程优质服务。去年,全县肉牛产业实现产值近2亿元,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养殖户正在打扫牛舍。
回乡养牛脱了贫
春日暖阳,一路山色渐起,小车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至大山深处。“哞、哞、哞……”传来几声牛叫声,记者来到了陈浩的肉牛养殖场。
陈浩是乐安县增田镇小池村人,他的肉牛养殖场位于一座山坳里,目前养有130多头肉牛,去年100多头肉牛卖了100多万元。陈浩家里是贫困户,几年前,高中毕业的他到浙江打工。听说家乡在脱贫攻坚中有很多好的扶贫政策,20岁的陈浩便回家当起了“牛倌”。他拿着家人拼凑加贷款的20多万元投入了肉牛养殖,买来了20头肉牛,还办起了肉牛养殖合作社。
陈浩告诉记者,养肉牛投入大、收益慢。刚开始两年,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牛长得慢还常生病,收益并不好。由于劳累和压力大,陈浩变得瘦黑,家人纷纷劝他放弃。陈浩顶着压力,咬牙坚持下来,他买来书籍学习,慢慢变成了养牛专家。他把牛养得膘肥体壮,并通过微信扩大销路,很快,吉安、南昌、浙江等地客户纷纷向陈浩下订单。2017年,陈浩一家脱了贫。2018年,他又买了小轿车,家里还装修了房子。
除了通过合作社养殖肉牛脱贫以外,农户散养肉牛也是脱贫的一种方式。今年55岁的习冬生是乐安县万崇镇坪背村习家自然村人,为贫困户。记者看到,习冬生放养的牛在山坡、草地上撒欢,贪婪地吃着青草。习冬生家中有6口人,通过养殖肉牛已经脱贫。“2018年养了10头小黄牛,今年养了20头。在扶贫政策帮助下,获得一次性补贴8000元,银行无息贷款5万元。”习冬生告诉记者,通过养牛,种植白莲、水稻等,一年收入有7万元。
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
乐安县还采用“龙头公司+贫困户”模式助力农户脱贫增收。丰裕牧业有限公司位于万崇镇坪背村横木堂村小组,是一家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现代化综合性农业企业。记者在这里看到,几百头牛正在牛舍贪婪地吃着饲料,牛舍的顶部还安装有光伏发电板。
总经理梁波向记者介绍,公司总共投入3600多万元,现有肉牛860头,已经建成成品牛舍6000平方米、饲料仓库800平方米、粪尿分离池1200平方米。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培训,采取领养肉牛、种植草料、就业务工、光伏安装、合作社收益分红等5种模式,带动周边村200户贫困户及农户增收致富。盐丰村贫困户刘兵才,2017年和公司签订合同,领取了4头母牛,经过养殖后,生了6头小牛,公司负责收购。脱贫后的刘兵才高兴地说:“公司提供母牛和技术培训,还负责收购,让我赚了几万元钱。”
乐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实现小黄牛产业发展目标,政府出台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并对贫困户进行倾斜,鼓励他们养殖肉牛脱贫致富。鼓励规模养殖,对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新建标准栏舍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按栏舍面积每平方米补贴200元;饲养场、农户从县外购进一头能繁母牛,政府给予2000元补贴,并贴息贷款5000元;购买一头牛犊补贴1000元,并贴息贷款3000元;母牛每产下一头小牛并在6个月内出售给本县养殖场的,给饲养农户补贴1000元。
目前,该县商品牛存栏量达到3万余头,其中小黄牛2万多头,肉牛养殖户800多户,带动贫困户3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