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甫祥:资助《红楼梦》的老人晚景凄凉谁来反哺?
1987年,他曾拿出巨资帮助缺乏资金的87版《红楼梦》顺利拍摄播出;如今,他已瘫痪在床14年,全靠低保和亲友资助维持生计。他,就是原山东潍坊康乐公司总经理、现已72岁的山东老人陈增友。(5月27日《成都商报》)
这位现今瘫痪在床、每隔10分钟就要妻子帮助翻一次身的老人,当年却是一位驰骋商海的弄潮儿。作为部队转业的机关干部,受惠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辞职下海,获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或许是得益于军营生活的熏陶,抑或是自小喜爱四大名著的缘故,在获知87版《红楼梦》拍摄陷入资金困境时,他倾其所有资助数百万元,使这个经典剧目得以顺利拍摄完成。如今,尽管他生活窘迫,疾病缠身,但依然不改初衷,与妻子商定,3年前即双双签定了遗体捐赠协议。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让人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说到这位老人当年对《红楼梦》剧组的资助,其中的三个细节尤其让人感慨:首先,无论是87年出版的《艺术天地》及《解放军报》所记载,还是陈增友老人的回忆,这笔巨款应该为500万元。即使依据王扶林导演依稀记忆中的250万元,对于片长36集、总投资680万元的《红楼梦》来说,也几乎撑起了半壁江山。正如王扶林导演所说,这是雪中送炭:“没有这笔钱的话,造什么荣国府,搭什么宁荣街,不可能。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那么大的场面,这都不可能实现”。
其次,陈增友老人的巨款资助既主动而为,又悄没声息的进行。没有诸如发布会一类的宣传造势,没有中外记者云集的捐赠仪式,更没有享受过一丝一毫的明星待遇。即使剧组在每集片尾打出的感恩字幕中,亦只是显示了老人公司的名称,与当今一些商业大亨借以产生广告效应的“捐赠作秀”呈天壤之别。难怪几十年过去了,《红楼梦》的大名依旧家喻户晓、如雷贯耳,却几乎没有人能够记得住这位老人的姓名。
更感人的是,虽然《红楼梦》每集片尾显示的感恩字幕为“通力合作”,剧组当时与老人签定的协议也包含有回馈的内容,但伺后的几十年间,老人没有想过、亦没有要求过,更没有获得过一分一毫的报酬。即使在他全身瘫痪后的日子里,生活拮据的老人,无奈之下,也曾托律师试图与剧组谈一谈当时协议所拟就的回馈事宜,以缓解一时之急,但因始终没有回应,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对此,老人这样说:“没有就没有了吧,总算我还是做了一件好事,我看得开。”
都说好人一生平安,但不幸的是,自2001年起的脑部病变,使他渐渐成为一个需要妻子全天候特护的瘫痪病人。夫妻二人租住在每月400多元的简陋房里,依托低保金及亲友接济维持生计,其现状堪忧,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如果说,当年是他的善举让《红楼梦》剧组度过了难关,那么,现在谁又来帮助他度过这个难关呢?
87版《红楼梦》能够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剧目,陈增友老人显然功不可没。羔羊尚且懂得反哺,何况人乎?首先,作为《红楼梦》剧组,似乎应该查一查当年的有关协议。如果属实,应予以全部或部分兑现。如果无法查实,可请当年的经办人员回忆回忆,并与老人协商处理此事。即使最终查无此事,亦应考虑到老人当年对剧组的巨款资助,而从该剧的版权收入中拿出部分接济老人;其次,国家文化部门、影视协会以及相关基金会等机构,可否从表彰老人为电视剧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角度,予以适当奖励;同时,与文化事业相关的公益组织也可为老人发起募捐,以多渠道、多角度统筹解决老人的经济困难。
在老人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能够倾其所有的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今,在老人需要帮助之时,期待社会亦能义无反顾的用爱回馈这位具有大爱的老人。如此,方是人间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