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寒冬”中迎“新生”:视线瞄准乡村田野
中新网江西新闻1月9日电 题:赣剧“寒冬”中迎“新生”:视线瞄准乡村田野
作者:王姣
为打破中国传统戏曲赣剧面临的“人死艺亡”、人才缺失的困局,江西地方赣剧院团一改往日在院校招收演员的习惯,把视线瞄准了赣剧“发源地”的乡村田野,组建起10年来首个赣剧戏曲新生班。
赣剧的起源和前身为江西“弋阳腔”,弋阳腔是中国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它的发展对京剧、川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011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新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快餐文化充斥人们娱乐生活的当下,赣剧经营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遭遇“人才流失的寒冬”。
江西省赣剧院副院长黄海红9日告诉 中新网 记者,江西省赣剧院戏曲班于2003年停止招生,全国的赣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仅剩6位,年龄最大的已近百岁,最小的为73岁。赣剧院员工从1986年的百多人锐减至30余人。
为打破赣剧面临的“人死艺亡”的困局,赣剧院一改往日在大专院校招收演员的习惯,把视线瞄准了赣剧“发源地”的乡村田野。自2013年10月份起,江西省赣剧院深入赣剧“祖籍地”上饶、景德镇等地,边演出边寻觅人才,招收9岁至12岁之间孩童。
据黄海红介绍,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江西省赣剧院与上海戏剧学院达成协议,决定将新招的学员送往上海学习,学员部分学习费用由赣剧院承担。
“我们必须培养起自己的人,不然难以传承,何谈发展创新。”黄海红说。
现年81岁,有着“江西梅兰芳”之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代表性传承人潘凤霞告诉 中新社 记者,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学习赣剧难度极大,一个演员不仅要有演戏天分,还要有好的扮相,最重要是的对赣剧的热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