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百岁老红军:子弹从后脑勺穿过 抬去就医走了3天3夜

03.07.2015  22:17

赣州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在家中向来访者讲述他经历过的战争故事。

人民网赣州7月3日电(时雨)“你们要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2日,在江西赣州市王承登的家里,这位101岁高龄的老红军正在给前来拜访的小学生们“讲课”,教导他们,要让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这位曾穿越在枪林弹雨中的老红军,有着80多年的党龄,他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他出版了一本《王承登回忆录》:3岁丧父、7岁丧母,16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走上革命道路;国难当头,他冒着枪林弹雨,几度与死神擦身而过;建设祖国,他埋头苦干,从不居功。

王承登介绍,他的祖籍兴国县城岗乡,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7岁那年,王承登成了孤儿,年幼的王承登饱经生活磨难。“1928年,村里有了地下党,经常在我家前面那个磨坊里开秘密会议。有时候三四个人,有时候四五个人,有时候白天关了门开会,有时候晚上开会。”这是14岁的王承登对革命工作的最初印象。

1930年春节,同村一位姓康的红军战士回来,并动员王承登去当红军。就这样,王承登跟随他来到了吉安县城,正式加入红二十军,成为一名红军小战士。“在部队,不受人欺负,不饿肚子。虽然要打仗,但是加入了革命大家庭,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很开心。”王承登说。

在部队里,王承登从一名小小的通信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重机枪手。多次负伤所带来的伤痛至今仍折磨着王承登,但回忆起往事时,他总是保持着乐观与豁达。

令王承登印象最深刻的负伤经历共有3次:1934年,在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突遇敌军,为掩护部队撤离左腿负伤;1936年,在瓦窑堡战役中,子弹从他左眼射进、右耳射出,差点丧命;1939年,在鲁西的反扫荡中,右腿负伤。

1936年那次最凶险,子弹从这里射进,从这里射出,血流了不少,脸肿得这么大。”王承登用手比划着左耳后部说道。那是1936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王承登被调到红军学校学习,敌军向瓦窑堡大举进攻。“我所在的分队负责阻击敌军进攻。当时,我猫着腰站在高坎上观察敌情,一颗子弹打中了我。”王承登说,“中弹后,我扑倒在地不能动弹。第二天下午,部队侦察员在侦察敌情时才发现我。抬到连队卫生院后,由于医疗条件非常差,部队又安排几个老乡把我抬去野战医院,没吃没喝走了3天3夜,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后来,因嘴巴张不开,差不多一个月吃不了东西,只能喝点小米汤。”最终,幸运之神眷顾了他,让他挺了下来。

回忆起自己负伤的经历,最令王承登感慨的,是群众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在采访中,他反复地说:“没有群众,我们一天都难以生存。”王承登介绍,红军战士受伤后,常常穿着便衣分散在群众家中养伤,特别是重伤员,吃饭、睡觉等都由群众照护。在野战医院休养了半年,康复之后的王承登又回到部队,与战友们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负伤。

新中国成立后,王承登先后任贵州民航站股长、副站长,贵州省交通厅科长,贵州省五金公司科长,1972年从贵州省商业厅离休后回到赣州居住。

现今已经百岁的王承登常住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回春园,每天爱看报纸和《新闻联播》,并且令人称奇的时,他看报纸不用戴老花镜。不少来医院的市民听说了王承登的传奇经历后,纷纷来到病房看望这位老红军,翻阅他的回忆录,了解他的历史。

其实,早在今年两会期间,王承登这个名字就在赣州乃至整个江西家喻户晓。3月6日,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拿出王承登写给他的一封信说,王承登同志在来信中,对党的政策表示支持拥护,认为中央出台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扶持措施使百姓得到了实惠。

想当年,我们跟着党闹革命,为的就是让子子孙孙过上好日子。看到赣州的巨变,我心满意足了。”王承登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赣南老区的发展,专门出台了《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给予赣南老区特殊支持。赣南的发展变化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

王承登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三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变,他是亲历者。“生活的改善让老百姓发自内心感谢党,干群关系的融洽让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事半功倍地推进。”王承登说,“今天的幸福生活弥足珍贵,今天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我衷心祝愿,赣南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祝愿赣南一天更比一天好,振兴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梦的赣州篇章早日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