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编者按:6月28日上午,纪念《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周年会议在赣州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通报《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振兴发展工作情况。现将报告摘登,以飨读者。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国家部委和省直厅(局)的倾力支持下,赣州全市上下感恩奋进,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市经济稳中趋好、好中趋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排位大幅前移。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643亿元,增长23%;财政总收入162.5亿元,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9.1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
1、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效应加速转化
● 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个文件,39个国家部委出台77个振兴发展具体实施意见或对口支援政策,赣州市整体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基本到位。
● 2012年、2013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下达赣州市补助资金261亿元、321.7亿元,均大大超过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
● 国家发改委、中组部和37个国家部委对口支援赣州18个县(市、区)、赣州开发区,已有34个部委出台对口支援方案或意见。
● 国家先后批复龙南和瑞金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平台。
● 我市着力实施招大引强,举办央企入赣、赣台会、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176个,签约内资2132.3亿元、外资15.58亿美元。
2、突出民生问题加快解决,民生福祉大为提升
● 坚持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倾斜,连续两年筹集资金200多亿元,每年办好100件民生实事。
● 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近200万平方米,基本消除校舍D级危房。
● 集合资源着力完成40.68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
●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启动382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增病床8100张。
● 解决237.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 给3.69万烈士子女发放定期生活补助。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和220元,市中心城区提高到450元。
● 完成低电压治理35.11万户,完成户户通电视18.65万户。
● 扎实推进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215.46万人减少到139.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近11个百分点。
● 全市累计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8.68万户、736.6万平方米,建设棚改安置房6.67万套,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5.08万套,惠及困难群众近35万人。
● 截至5月底,全市民生类支出100.64亿元,增长17.6%;90件民生实事达到时序进度的有61件,完成全年任务的有29件。
3、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75.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077户,比2011年底增加296户。
● 签约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项目32个,国美在线、光大国际、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企业纷纷进驻。投资100亿元的赣州综合物流园区一期已建成。
● 做大做强稀土、钨高端矿产业。稀土、钨及其应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800亿元。
● 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 改造升级食品、轻纺、家具等传统产业。南康家具产业2013年实现产值450亿元,成为家具行业首个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截至5月底,全市培育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6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927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340户。
●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80.78亿元,“一矿独大”格局初步改变。
● 设立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龙南发光材料及稀土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章源钨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两年提高2.7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年均增长45%,多家域外金融机构进驻赣州,2家企业成功上市。目前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157家,机构数量、种类都在周边地市中名列前茅。
● 赣南教育学院改制升格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理工大学成为部省共建大学并实现博士人才培养零突破,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赣州职教园区。
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 2012年至2013年,全市开工重点工程267个,完成投资1346.3亿元。
● 2014年,全市安排重点工程项目169个,截至5 月底,有142个项目开工在建,完成投资235.3亿元。
● 全市城镇化率42.56%,两年提升3.22个百分点。编制实施《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南康撤市设区,中心城市总面积达到2323平方公里,扩大至原来的近5倍,建成区面积达137.0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133.98万人。
● 统筹解决进城人口的住房、就学、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3.68万人。
● 建设和谐秀美村点5289个,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00多个,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 黄金机场机坪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加快推进,赣韶铁路建设有望年内建成,昌吉赣铁路客专有望年内开工,设计行车时速350公里。赣州至崇义、龙南至杨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寻乌至全南、南昌至宁都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出省通道加快贯通。
● 两年来,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9公里,总里程接近1000公里,在建167公里;建设改造国省道62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100公里,改造危桥280座。
● 赣州南50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天然气管网、成品油管道工程加快建设,华能瑞金电厂二期、神华集团燃煤发电等项目加紧推进。
● 79座重点小(2)型水库竣工验收,全市18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区域。
5、深化改革力度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 充分利用《若干意见》赋予赣州的先行先试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获得国家层面批复的示范试验区达32 项。
● 加快推进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稀土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西果东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等建设,抓好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部省共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等建设。
● 加紧出台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文件,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优化重组。
● 瑞金市被列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 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8项,向各县(市、区)下放176项,衔接省政府下放实施项目146项。截至目前,市本级保留实施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去年初的597项精简为373项,精简率达37.52%。取消和衔接行政审批项目的公示率达到100%。
●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果园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试点,抵押林权10383宗、贷款金额24.8 亿元;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23.57万宗、面积345.88万公顷,确权登记率为99.58%。
6、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
● 积极构筑绿色产业体系,组建我省第一家碳交易机构——赣州环境能源交易所,建设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 推进“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 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 近年来关闭和搬迁可能影响环境的企业2500多家,拒绝“三高”项目3100多个,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8座。
● 2012年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4.74平方公里,综合治理稀土矿山面积46.99平方公里。
● 完成造林181.6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4%,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
7、感铭党恩苦干实干,执行力和落实力不断提升
● 我们深化“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直接联系群众“双向全覆盖”,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传承苏区精神,凝聚起振兴发展强大内生力量。
● 与落实《若干意见》同步,广泛开展“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百万群众清明祭奠缅怀革命先烈。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干部的价值追求,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干事创业氛围浓厚,理解力、执行力明显提高。
● 随着《若干意见》深入实施,赣南群众普遍得到振兴发展实惠,真切感受到身边党员干部作风的巨大变化,发自内心记党恩、跟党走。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后发展、欠发达市情仍未根本改变,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民生投入资金缺口大,公共服务水平低,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差距大,仍然需要国家、省和社会各界给予赣州更多关心、支持和帮助。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政治的高度认识、组织、推动苏区振兴,坚持内外兼修,进一步用好外部扶持政策,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在“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中再创一等工作。
1 狠抓落实促振兴
继续抓好重大政策、规划、平台、项目的落实,加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坚持实干兴赣,提振精气神,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责任分工,完善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抓好《若干意见》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把握用好对口支援机遇,充分挖掘和放大政策效应,加快政策落地、项目开花、产业结果,努力实现“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
2 集中力量惠民生
坚持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首要任务,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等,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文清书记提出的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打好罗霄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扶贫和产业扶贫,尽快改变赣南苏区贫穷落后状况。
3 坚定不移抓改革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效益,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市场活力,为振兴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加快出台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文件,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重点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综合改革、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加快推进国家层面批复的试点示范事项,争取更多改革试点在赣州探索实践,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先行区。
4 突出特色强产业
围绕建设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赣州政策、区位、资源等独特优势,重点发展稀土、钨及其应用和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力争在区域性金融、物流、旅游三大中心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
5 持之以恒优生态
牢固树立生态为重理念,守住生态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加快构筑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发挥生态效益,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制度保护好青山绿水、美丽生态。
6 充分凝聚正能量
把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振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深化“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凝聚正能量、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把中央的深切关怀加速转化为共促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